第一百四十四章 一家不舉,全族連坐
成鄉,在洧水河畔以西,距洧水極近。 從鄭忽下達前往成鄉的命令,到一行人抵達成鄉,前后不過一刻鐘。 一行人走的極快,連沿途綠油油的麥田也無暇顧及。 尋n嬰的父母還在其次,在如此寒溫之下,若不能及時找一避寒溫暖之處,以嬰兒的體質,在曠野之中,很難支撐下去。 進入成鄉,在陳奚的帶領下,鄭忽一行未做任何停留,徑直的前往成鄉鄉宰家中。 成鄉鄉宰名為成禾,四十來歲,面容潔凈,留著三綹髭髯,沒有多數官吏身寬體胖的形態,干練的模樣,給人一種精明的感覺。 從父、祖輩開始,他們家族便世為成鄉鄉宰,以謹厚聞名于鄉里,當然了,官僚嘛,名聲再怎么好,屁股底下說是一塵不染那也是絕對不可能。 不過,好在這一家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不貪不占,尤其是當得知長葛被封給世子后,更是謹守職分,未嘗有懈怠。 原本成禾正在家中整理文牘。 托鄭忽下命令核查人口的福,成禾在接到長葛官寺中的行文之后自然怠慢,趁著核查之事還未進行到成鄉,先做些準備工作,以免到時候出現紕漏,他這個鄉宰肯定是難辭其咎! 當聽到外面密集的腳步聲,他眉頭一皺,又有些摸不著頭腦,正欲將皂隸喚來詢問一番究竟怎么回事。 卻看到守門的皂隸匆匆而來。 未等他開口詢問,便有些驚慌的道“主上,世子來了!” 成禾聞言大驚“何事竟勞煩世子親臨?” “卑下不知!” 心中雖有些忐忑惶恐,在此刻也只能強壓下去“罷了,還是先隨我迎接世子罷!” “唯!” 匆匆忙忙的從書房趕到正廳,卻看到鄭忽已經端坐在上首,隨行的還有他的老熟人令丞陳奚以及其余人等,家中的皂隸已經奉上了熱湯。 讓成禾感到略微詫異的是,鄭忽的懷中竟然抱著一個孩子。 “見過主上!” “見過陳令丞!” 成禾一一作揖行禮。 鄭忽懷抱著嬰兒,不便行禮,微微頷首示意! 成禾見狀,當即讓人從鄭忽懷中接過嬰兒,并囑咐將嬰兒送到內室,由他的夫人先行看護。 “未知主上前來,可有要事?”送走了嬰兒之后,成禾這才開口詢問。 “談不上要事,只是途遇女嬰,天氣又寒,故此前來找一避寒之所!” 聽到這,成禾心中微微一松。 “主上仁厚!” “卿可知這成鄉近來是否有生產之家?” 這就想找孩子的父母了,成禾自然能聽出其中的含義。 微微沉吟了一個下,成禾的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據他所知,今歲冬天,成鄉確實有幾家產子。 而會選擇把孩子丟掉的,應該是甲夫家,甲夫家原本就已經有三個女兒了,最大的不過七歲,家中勞力奇缺,僅靠給公家種地,根本養活不了這么人。 而且前段時間,也不知道從誰口中傳出來的,說甲夫家剛出生的女兒不祥,克父母! 所以,以成禾想來,這女嬰應是甲夫家剛出生的小女兒無疑。 于是,成禾將心中的猜想事無巨細的向鄭忽作了匯報。 鄭忽聽完,心中一嘆。 你說責怪女嬰的父母吧,一家本來就已經有三個女兒了,卻只有一個男性勞力,生存的壓力被無限放大。 而且,在此時來說,在人們的觀念中,女兒就是個賠錢貨。 干活出力氣不如兒子,長大了嫁人還得準備一份嫁妝。 本來就已經有三個女兒了,再養一個女兒,這種壓力可想而知。 若是個兒子的話,或許咬咬牙就過去了,但是,卻是個女兒,這就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這樣的選擇,實在讓人感不到太大的驚訝,重男輕女的思想在農業文明確立之后,就開始普遍存在。 不但是普通農家,就是衣食無憂的富貴人家不也如此嗎? 這不但是出于家庭勞力和傳承的問題,更是男女在承擔對父輩的責任不同造成的。 老話說,養兒防老! 西漢時期的倉公,說過一句最為人所熟知的話“生子不生男,有緩急非有益也!” 一旦父輩有急事,女兒能的幫助實在寥寥。 確實有緹縈救父的例子,但,天下能有幾個緹縈?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鄭忽身為統治階級的一員,他的目光卻不能僅限于一家一戶,他要為鄭國,甚至是整個諸夏民族考慮。 嘆了一口氣,鄭忽讓成禾帶路趕往甲夫家。 甲夫家在成鄉最西,有茅草屋兩三間,雜草和土夯成的墻頭已經開裂,整個家庭用一貧如洗來形容絕不過分。 成禾領著鄭忽走進甲夫家的院落,入眼皆是一副破敗景象,狹窄的院落,透風的土墻,茅草稀疏的屋頂。 總之,所有的一切讓人倍感心酸。 “甲夫,甲夫,可曾在家?”入院,成禾便喚起人來。 “在哩!”話音剛落,便從堂屋傳出一聲應答,只聽聲音便能感覺出這位甲夫的情緒有些低落! 沒過多久,用幾張破木板拼釘而成的房門應聲而開。 “噫,鄉宰來了,有事么?”看到成禾,甲夫勉強擠出一副笑容問道。 “汝瞧瞧,這可是汝家的嬰兒?”懷抱女嬰的鄭忽沒等成禾答話,直接開口問道。 甲夫正欲否認,卻不料自家的婦人急忙從屋中跑出來,大喊道“孩子,我的孩子!” 直到跑到鄭忽跟前,盯著女嬰左看看右看看,這才稍稍平靜,不停的重復著“是我的孩子,真是我的孩子!” 緊隨婦人出來的還有三個柔柔弱弱孩子,最小的看起來不過三四歲,站在堂屋門口,怯怯的看著院子中的眾人。 看著自家婦人已與孩子相認,甲夫再無法否認,只能對眾人訕訕的笑了笑,這才請眾人進屋。 將自己的孩子丟掉,他心中亦有不忍,也有過后悔,若不是生活所逼,他又怎愿做如此心狠的父親。 進屋,甲夫讓自家的婦人準備些熱湯,算是對鄭忽一行幾人的招待。 鄭忽借婦人準備熱湯的機會,絲毫不顧及眾人的在場,劈頭蓋臉的就是一陣訓斥! 甲夫心中有愧,又見自家鄉邑中的鄉宰亦陪坐左右,知鄭忽身份應是不低,故而,不敢發一言,只是不停的認錯賠不是。 訓完甲夫,鄭忽又轉過身對陳奚和成禾道“自今以后,長葛之內,凡有敢不舉子者,賦之且倍,全族連坐!各鄉里有不舉子者,鄉宰免加,吏免祿,三老自陳其過!” “唯!” 有罰自然要有賞,不然,一味的強逼非但起不到鼓勵生育的目的,還容易引起人們的反感。 “吾亦知細民生計艱辛,一家有二或三子者,難以自存,破產n者亦不在少數,然有國有家者,無不以養人生人為要,自即日起,長葛之內,凡國人生丈夫者,賜酒兩壺,一犬生女子者,賜酒兩壺,一彘,生二子者,公與之糧生三子者,公與之母!” “回去之后便將此事行文各鄉里,讓各鄉明知吾意!”鄭忽對陳奚道。 “唯!” 這套獎勵生育的方案,是鄭忽完完全全盜版勾踐同學的作法,耗費自然是不菲的,一家生兩個孩子,鄭忽就要負擔孩子的口糧,生三個孩子,鄭忽就給孩子分一個乳母。 不過,這也在鄭忽的承受范圍之內,從工坊的產出來看,足夠他這樣撒錢浪一把。 而且,與獎勵的這一點付出相比,收獲也是巨大的,從第二個孩子開始,由公家出糧養活,那么就意味這些孩子長大之后,對公家對鄭忽那是絕對的忠心。 畢竟,有奶就是娘。 在這個年代,一飯之恩都能讓人以死相報,更別說這種從出生開始就被公家養活的孩子。 這些孩子長大之后,對鄭國公室,對鄭忽,忠誠度絕對是。 勾踐同志靠什么復的國,三千越甲為什么對勾踐忠心不二,助其滅吳,稱霸中原? 原因就在于,這三千越甲,全是這項政策的受惠者。 有成功的典范在前,又有能力實行,鄭忽自然不會傻了吧唧的將這套方案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