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布置工作
入長葛宮室,將泄駕、辛丑和鄧荒三人安頓好,鄭忽便走進書房。 鄧方、陳奚、黑子三人早已在書房等候,見鄭忽進來,三人起身和鄭忽見禮。 之后,三人向鄭忽匯報起這段時間的工作進展。 “托主上之福,近日長葛安定,離者歸鄉,耕者樂業,皆安其生,無有倦怠之意!民間亦有小兒傳頌曰‘免稅政策好,國人吃到飽!’此皆主上興教化,建功業之故也!” 鄧方笑吟吟的來了個總結性的發言。 鄭忽現在的虧是臉皮厚了,不然肯定會臊個大紅臉,即便是這樣,心里面依舊是有些不好意思。 什么民間小兒傳頌,那是雇的水軍好吧。 不過,你還別說,這件事季辦的還挺漂亮的,雖然把小孩搞成水軍確實有點無恥,但是效果卻比用大人作水軍的效果要強,而且也更隱蔽。 鄭忽還記得有很多史書都記載過小孩子傳讖語的事,像《史記》上就說宗周宣王時,民間有童女傳謠曰:“檿弧箕箙,實亡周國?!?/br> 《史記》記載的是真是假,鄭忽不敢下定論,至少他是從穿越到現在這么長時間卻從來沒聽說過有這回事。 反正歷史上的事本就是真真假假,未曾親身經歷,光憑史書記載誰也難能一眼看透籠罩在歷史長河上面的煙云。 但是,此時童謠在民間確實是比較有市場,這個倒是真的。 “此非我一人之功也,二三子亦出力甚多,我當親設宴饗以謝之!” 三人聞言,皆面露微笑,出些苦力倒也無所謂,這些本就是他們三人的本職工作,關鍵是鄭忽對于此事的態度,鄭忽能設宴感謝他們不單是對他們辛苦的肯定,更是對他們的尊重。 “唯,我等謝過主上!” 三人同時向鄭忽引身行禮謝道。 鄭忽亦回禮。 接著,便由陳奚開始介紹具體的工作進展,“托主上之福,而今我長葛戶數未減,口數已大致恢復到原來水平!” “大致?” 鄭忽打斷了陳奚的話,發出了疑問。 陳奚有些尷尬,解釋了一句“當初人口逃逸之家,我已和鄧大夫親往前去探查,離者已歸,故卑下才言大致!” 鄭忽這才想起來了,長葛至今還未編戶齊民,人口和戶數還是按照他原來初封時估算的,只是理論上的。 “卿且繼續言之!” “唯!” “附庸增百一十人!” 說到這,陳奚生怕鄭忽有疑問,專門向鄭忽解釋了一下,“此皆管夷吾和鮑叔牙從外購得!” 鄭忽點點頭,有些明白公田的小麥為何都種上了。 所謂的附庸就是從事農業勞動的奴隸,像《詩經魯頌閟宮》有“土田附庸”之句,說的就是這種為奴隸主種地的奴隸,長葛也有這種專門為他種田的奴隸,只不過他從來沒有關注過,現在陳奚提起,他才想起來了。 “宿麥已按主上吩咐,令戶戶皆種,公田之宿麥,或由附庸種之,或由承主上德教之民助種之!” “犁具已經收入府庫,無有缺失損毀,待主上查驗!” 陳奚向鄭忽拱拱手,表示匯報完畢,鄭忽又再次點了點頭。 在陳奚之后,黑子向鄭忽拱了拱手,接過陳奚的話頭。 “蒙主上信任,以長葛之安危相托,主上離去至今,長葛謹遵主上內嚴外寬之令,往來行旅商客,皆由卑下親自探查,暫未發現有可疑之人!” “倒是有棘澤匪寇曾出沒于午鄉附近,不過,卻無異動!” 黑子有點糾結,或許是感覺自己身負鄭忽重托,卻一直對盤踞在棘澤的匪寇無能為力之故。 鄭忽聽完黑子的匯報,知道這剿匪的事是刻不容緩了,秋收之時,匪寇未來搶掠糧草,現已至寒冬,匪寇們的積糧應該是不多了,先前的出沒的匪寇應該是過來踩點的,午鄉在長葛西南,是距離棘澤最近的地方,也是長葛四個鄉邑即陳鄉、成鄉、午鄉、尉鄉中經常遭受匪寇劫掠的鄉邑。 午鄉雖然經常遭受劫掠,但是每次的損失卻不大,反而是離棘澤較遠的其他三個鄉邑每隔幾年就要遭受一次大的劫掠。 從這一點上,鄭忽就可以看出,匪寇是將長葛的四個鄉邑當成肥羊來圈養了,區別在于薅羊毛多寡不同,午鄉距離棘澤最近,如果和其他鄉邑的待遇相同,難保午鄉的人口不會舉家搬遷,距離遠近的待遇都一樣,人們自然會選擇距離遠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人的安感在作怪。 你現在所看的《鄭王天下》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請百度搜進去后再搜鄭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