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執訊獲丑(5)
果然,鄭忽和高渠彌在執法的營帳內接到了鄭莊公的傳話,讓二人配合著慘叫幾聲,以安蔡侯的心。 對此,鄭忽倒是無所謂,叫就叫唄,又不是啥大事,反倒是高渠彌接到命令之后,有些惆悵,在營帳內來回走動,幾次張口想對鄭忽說點什么,可是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最終長聲一嘆。 鄭忽見高渠彌一副欲言又止、長吁短嘆的模樣,知道此時高渠彌的心中應是士大夫的體面在作祟,這并不難理解,士大夫最重體面,士可殺不可辱嘛,打碎了牙那也得和著血往肚子里吞,類似現在讓其守著這么多人發出殺豬般的慘叫,那真比殺了他還難受。 高渠彌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想想也是,身為上層統治階級的一員,行軍打仗這么多年,只有他高渠彌執行軍法處置別人,哪輪的到別人執行軍法處置他。 而且來說,此時的軍法比較簡單粗暴,普遍實行的是死刑,像記載春秋戰國時期軍法資料最為詳盡的兵家著作《尉繚子》,就公開宣傳使用重刑來維持戰場以及軍隊紀律,甚至說“善之用兵者,能殺士卒之半;其次殺其什三,其下殺其十一。能殺其半者,威加海內;殺其什三者,力加諸侯;殺其十一者,令行士卒?!币簿褪钦f至少要能夠殺掉士兵百分之十的,才能使軍隊紀律嚴明,令行禁止。 《尉繚子》的說法在春秋戰國時期具有普遍性。著名的《孫子兵法》雖然沒有正面接觸到軍法問題,但也強調“兵置于死地而后生”,表現對于士兵生命的冷酷態度。另一部《孫臏兵法》也有一篇叫《殺士》,其內容雖已亡佚,不過其標題與《尉繚子》說法相近。 除了廣泛使用死刑外,此時軍法的處罰方法還有笞刑和“貫耳”(用箭矢穿刺違紀者的耳朵)?!蹲髠鳌酚涊d公元前633年,楚國準備圍攻宋國,先進行了大規模的會cao,由統帥子文主持的會cao,進行了半天,沒有殺一個人。于是,楚國更換統帥,由子玉再次組織會cao,進行了一整天,笞七人,貫三人耳”。 所有的這些都是針對普通的士卒而言的,像高渠彌這種上層貴族,在行軍打仗的過程,只要不是犯了特別大的錯誤,或者是打了特別大的敗仗,一般而言都是罰酒三杯,下不為例。 秦穆公時期的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人暫且不論,單說號稱天下第一美男子的公孫子都也就是公子呂的兒子,鄭莊公的堂弟,在鄭、齊、魯聯合伐許之際,趁機殺了鄭莊公的愛將潁考叔,不也是屁事沒有,現在還好好的待在鄭國國都新鄭。只不過鄭莊公自那以后再也不對其委以重用就是了。 鄭忽看不慣高渠彌那副矯情的模樣,心道又不是真打,只是讓你叫兩聲,你就是偷著樂吧!想雖這么想,但又不能說出來,畢竟一旦說出來性質就變了,就真變成赤裸裸的打臉了,以此時士大夫的尿性,這絕對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故此,鄭忽只得好言安慰道“高大夫稍安勿躁,若高大夫實在不愿,忽愿為代勞!” 骨子里依舊殘留著現代思想的鄭忽對于此時士大夫的那種獨有的堅持是不太理解的,就像無宗教信仰的人怎么也不明白有宗教信仰的人的心理一樣。在鄭忽看來一個很小的事,在高渠彌眼中比殺了他還難受。 鄭忽的好言相勸,卻并未得到高渠彌善意的回復,反而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仿佛鄭忽的話是對他士大夫尊嚴的極大侮辱,只是礙于鄭忽是世子,不好發作罷了,饒是這樣,也瞬間臉色一變,冷聲冷氣的對鄭忽道“世子好意,渠彌心領了,只是君上有令,怎可假手與他人!” 感受到高渠彌巨大的情緒波動,鄭忽略作思考,也瞬時了然于胸,怕是高渠彌覺得我看不起他吧!鄭忽心想。畢竟從廣義上來說,鄭忽也算是士大夫中的一員,以高渠彌的心理來說,他自己都感受到了侮辱,世子焉能對此事安之如飴,世子莫不是看不起吾,以為吾必不敢為,故意以言相激吧! 不得不說高渠彌的心理活動很豐富,但是卻也切合此時士大夫的普遍心理,鄭忽好歹也是與不少士大夫打過交道的人,能在轉瞬之間就能揣摩透高渠彌的心理也并不奇怪。 既然明白了高渠彌的心理,就必須要做出補救,不然的話,難道真要重演原主的宿命,別看現在高渠彌想向鄭忽靠攏,但是,這并不意味高渠彌就是好相與的,貿然與之結仇并不明智,不是有句話叫,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嗎,有仇人在側,別管是誰,都難能睡個安穩覺。 況且,鄭忽是好意,只不過是表達方式不對而已,這樣結仇實在太虧。 鄭忽也不會向其他士大夫一樣,即使是好心做了壞事也不屑解釋。在心中迅速的將思路理順,拱手作揖,迎著高渠彌的眼神,鄭忽開口道“高大夫誤會了,忽并無他意,言語不到之處,還望高大夫能見諒一二!” 言語之間,極為誠懇,高渠彌聽著鄭忽的話,對著他清澈的眼神,也明白了鄭忽剛才確實是好意,面色微微松懈,對自己的武斷做法也有些愧疚,對著鄭忽回禮道“世子這是哪里話,倒是渠彌做了個真小人,唉……此皆渠彌之過,還望世子不要見怪才是??!” 鄭忽聞言,急忙擺了擺手,道“是忽孟浪了,高大夫所為卻也是人之常情,忽并未放在心上!” 高渠彌聽聞鄭忽所說,心中也是松了口氣,別看他剛才對鄭忽擺臉色擺的挺帶勁,心中也未嘗沒有揣揣之意,只不過拉不下士大夫的面子罷了!現在鄭忽主動拉下面子解釋,他心中要說沒有波動那是假的,上哪找這樣既能體貼關愛下屬又能照顧到下屬情緒的主君。 鄭忽現在并不知道,這兩個在他自己看來無足輕重的舉動會在未來給他帶來一位戰功赫赫的大將。這當然也是后話了。 二人相互對視一眼,哈哈大笑,少頃,一陣慘叫從鄭忽所在的營帳中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