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君至于葛
第二日,巳時三刻鐘,新鄭城北門,祭仲率領著一干人等在和鄭莊公作著最后的告別。 “祭大夫,寡人走后,就辛苦你了!”鄭莊公緊握著祭仲的雙手道。 “不辛苦,這些都是應該的,倒是君上一路之上要保重身體,切不可過于勞累,仲在新鄭等著君上凱旋!”祭仲的情緒有些激動,已經發白的胡須隨著情緒微微顫動,臉上的皺紋掩蓋不住泛起的紅暈。 不得不說,祭仲這老貨對于鄭莊公還是比較忠心的,當年他不過是一個封人,即典守封疆,掌管筑城的官,是鄭莊公一步一步地將之提拔到正卿的位置,這樣的知遇之恩,讓他心懷感激。 鄭莊公并不懷疑祭仲的忠心和能力,不然的話,也不會多次讓他監國。 諸事以畢,鄭莊公領著鄭忽、原繁、高渠彌、甫假外加百乘的隊伍出北門經甕門之后踏出了新鄭城門,過與洧水相連的護城河后,這才算是徹底出了新鄭城。 按照行程規劃,一行人出新鄭折向南行,在長葛作短暫停留之后,再朝西南方向,經應、申、呂國后,到達鄧國,在鄧國國都西北的鄧地便是此行的目的地。為了能夠通行順利,出新鄭之后,鄭莊公便令甫假帶人帶禮先行一步借道,借道之后在鄧地準備好迎接大隊人馬事宜的同時,以鄭國使者的身份,做好與鄧國和蔡國的溝通協調。 甫假作為鄭國六卿之一的令正本就是掌外交辭令的官,這些事情對于他來說完全是小菜一碟,他也不知做過多少次這樣的事了,可以說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一個時辰之后,滾滾的車輪聲即使是長葛城內的國人也能隱隱聽的到,長葛城頭守城士卒遠遠望去,見有一面黃底且用小篆繡著的黑色鄭字的大纛迎風飄揚,心內一松,趕忙派人下去通知鄧方和黑子。 鄭忽向他老爹告罪一聲,令陳戎駕車先行回長葛,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么一大隊人馬經過此地,守城的士卒出于謹慎的心理定會將城門關閉,鄭忽總不能叫他老爹吃閉門羹吧! 果然,當陳戎驅車到長葛城下,不但城門緊閉,吊橋也被拉上,鄭忽無奈,只得讓陳戎隔著護城河喊門,陳戎昂起頭對著城頭上的士卒喊道“此乃世子車架,爾等還不速速將城門打開!” 守城的士卒定眼觀瞧,見鄭忽確實站在車上,面露喜色的大喊道“是世子親臨,開城門!”一傳十十傳百,一時間整個城墻皆回蕩著如此的呼喊聲,在空曠的秋日里傳的好遠好遠。 城中的國人自然也聽到了城頭上士卒的呼喊聲,將提到嗓子眼的心放回肚中,該干嘛干嘛去了。 不多時,吊橋緩緩落下,城門應聲而開,一支十人小隊分列而出,迎接著鄭忽回返,鄭忽見狀,讓陳戎停下車來,站在車上,左手握著劍柄,右手扶著車軾吩咐道“君上率領著大隊人馬在后面,爾等切不可怠慢!” 說完也不等這些人反應過來,便讓陳戎駕車回宮室。 在將要離開的這段時間里,鄭忽確實有好多事情需要安排下去,本來這些事情該由鄭忽自己掌舵,現在看來計劃還是趕不上變化??! 剛過城門不遠,見看到鄧方領著黑子和陳奚匆匆而來,鄭忽當即叫上三人和自己一起回宮室,同時讓鄧方派人去迎接自家老爹和接收從新鄭帶來的糧秣、兵器。 幾人跟隨著鄭忽來到書房,沒有過多的寒暄,鄭忽直入主題道“君上已命吾隨其去鄧與蔡侯相會,故接下來長葛的事就要麻煩二三子了!” “???”鄧方三人見鄭忽著急忙慌的將他們叫到宮室,就知道可能有事發生,卻沒想到是鄭忽將要離去的消息,這段時間,他們已經習慣了鄭忽在長葛發號施令,現在聽聞鄭忽要暫時離開,心中多少有些不太適應。 鄭忽顧不得三人的驚詫,道“時間不多,君上的大軍就在城外等候,請二三子務必要牢記吾接下來所說的每一句話?!?/br> 三人聞言,將驚訝收回肚子里,面色一整,同時應道“唯!” 鄭忽見狀,接著道“鄧方,在吾離開的這段時間,長葛城中一應大小事務由汝來決斷,若有不決之事,可與陳奚、黑子二人商議,若汝三人皆無定策可交由吾之伯父處置或等吾回來!” “主上伯父?”鄧方小心的問了一句。 鄭忽一拍腦門,差點將這事忘了,道“君上已命原繁大夫進駐長葛助吾訓練士卒以做剿匪之用,吾不在的這段時間,二三子千萬不要怠慢了,不然,傳出去,別人定以為吾長葛無人!” “唯,謹遵主上之命!” “再者,等夷吾和叔牙回來,長葛便要種麥,陳奚,汝來負責此事,千萬要記住,第一,絕不允許發生大規模的械斗傷亡事件,第二,耕具每三或四戶一具,用完即收回,謹防有刁鉆之民竊取吉金以作財物之用!” “唯,必不敢讓主上失望!”陳奚面色堅毅,轟然應道。 “第三,黑子”說到這,鄭忽忍不住緩了一口氣,而黑子卻神情嚴肅的應道。 “卑下在!” “吾不在的這段時間,長葛要加強戒備,外松內嚴,切不可讓一些心思不軌之徒溜進城來!” “唯!謹遵世子之命!” 三條命令下達下去,不只鄭忽,鄧方三人也稍松了一口氣。 鄭忽仔細的想了想,生怕有遺漏,不多時又接著道“臨近歲首,吾也不知此行會耽擱多久,若吾未歸,歲首之后的燕饗之事,便交由汝三人親自cao持,莫要輕慢了長者!” 鄭忽所說的燕饗之事,其實是周朝養老制度的一部分,每到重大節日,周人都會以聚宴的形式編排長幼順序,示范敬老之禮節。而周歷以建子之月(陰歷十一月)為歲首,就是所謂的新年,臨近新年了,宴請各鄉有德行上了歲數的長者,這本就是題中應有之義。 三人應諾一聲,鄭忽再一次在心中將事情過了一遍,覺得差不多了,便道“吾走之后,二三子要同心同德,相互扶持,切不可室內cao戈,徒惹人發笑!” “不敢,必不忘主上教訓!”三人后退一步,躬身行禮道。 鄭忽見此情形,也不再多說,揮揮手讓三人下去,一邊派人去作坊中取瓷器,一邊帶著陳戎朝管老夫人的休養之所走去,他需要和管老夫人道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