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奉命而返
鄭忽在瓷器的制作坊室內轉了一圈后,又跑到制造犁具的坊室內瞧了瞧,隨后將整個作坊內所有的老匠人和技藝純熟的年輕人召集起來,在鄭忽的主持下一起討論了一些技術上的話題。 跟這些專業的人士相比,鄭忽就是個門外漢,這些人偶爾從嘴中蹦出的專業詞匯,讓鄭忽頗為費解。 這些人似乎也注意到了鄭忽所面臨的窘境,不厭其煩的一點一點的為鄭忽解答著疑惑。 鄭忽也沒有辜負這些人的好意,用心的聆聽著,有些聽不明白的地方當場就提了出來,這也讓眾人感受到鄭忽對他們是發自內心的尊重,不是敷衍了事。 也因此,氣氛越來越熱烈,不少匠人在不經意間更是透露出了一些壓箱底的絕活,這讓其他人大開眼界。 鄭忽對此也極為滿意,堅定了以后要多召開這種技術交流會議的想法。 大多數匠人的技藝不是不愿外傳嗎?那遇到難題的時候,就召開這種技術攻堅交流會議,在集思廣益的同時,總會有些經驗和技藝在不注意間泄露出來。 不過這并非一日之功,得靠滴水穿石的水磨功夫,而今的當務之急是要鼓勵這些匠人進行技藝的革新和創造,不能總抱著前人的經驗不知進取。 想到這,鄭忽示意眾人停止交流,向在場的眾人行了一禮,然后開口道“諸位或是已登堂入室的巧匠,或是已浸yin某一域多年的良工。今不以忽之鄙陋少聞而勞心以教忽,是忽之幸也!” 眾人目視著鄭忽,聽鄭忽說的如此謙虛,連忙回禮,口稱不敢! 見眾人已經將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鄭忽接著道“忽雖寡聞鮮見,然亦知禮兵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無工不成,工者,國之重器也!” 話到此處,鄭忽略作停頓,見眾人眼神發亮,目光中隱隱有期待之色,鄭忽知道自己的話已經成功的將眾人的情緒調動起來了。 清了清嗓子,鄭忽繼續道“夫封畿之內勤勞不處,此自忽之德薄不能佐民也!故忽自就封以來,夙興夜寐,欲求天下有德之人以佐吾民,今諸位于此論以大道,此忽所親見親知也,自即日起,凡出奇計制器以利吾民者,忽必不吝以酬金之賞!” 說完,鄭忽讓鄧方取五十金來,當著眾人的面交到陶孟手里,道“今有長者陶工諱孟,助忽創制瓷器,勞苦而功高,謹以五十金謝之!” 看到鄭忽竟然如此重賞,眾人眼都紅了,有些年輕人更是喘著粗氣,恨那五十金為什么不是自己的。 鄭忽其實也有些rou疼,五十金可不是小數目,他所征召的兩千青壯一個月都用不了五十金。 但是為了千金買馬骨,鼓勵匠人創新,鄭忽也是豁出去了。況且此時瓷器的價值遠不是五十金可比的。 陶孟聽到鄭忽要賞給他五十金的時候,直接愣在了當場,等到鄭忽將五十金交到他手里的時候,他還沒完全反應過來,就這樣稀里糊涂的接過五十金,感覺像做夢一樣。 等到他反應過來的時候,立刻跪在地上,對鄭忽參拜以大禮。畢竟五十金??!他這輩子從來都沒見過這么多錢。 鄭忽將陶孟扶起來,勸慰道“陶老不必行此大禮,這是你應得的?!?/br> 眾人雖然有些眼熱,但也跟隨著鄭忽附和勸慰著陶孟,而有些膽大年輕人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動向鄭忽問道“世子,某是木工,若某能制出佐民利器,可得如陶老之賞賜乎?” 鄭忽毫不猶豫的回了一個可字。 就這一個字讓眾人振奮非常,紛紛問道 “世子,某是……” “世子,若某能……” …… 一時間,場面有些混亂,鄭忽虛壓了壓手,示意眾人噤聲,道“諸位無論制何種器物,只要能利民,視其功皆有賞賜!” 只此一句話,便打消了眾人心中的疑慮,看著一些躍躍欲試的年輕人,鄭忽知道自己的金錢攻略起作用了。 剛欲與眾人細說,有人通傳說是陳戎回來了,鄭忽告罪一聲,留下鄧方安撫眾人,同時宣布鄭忽有關鼓勵匠人創新的政策。 此事,鄭忽早已好鄧方通過氣,一些具體的細則還是出自鄧方之手,所以鄭忽并不擔心。 出作坊門,便看到陳戎已在此等候,鄭忽打斷了陳戎想要行禮的動作。 問道“事已辦妥?” 陳戎立即回道“世子放心,已將東西帶到,且君上讓某回復世子說是要稍待兩日?!?/br> 說完將鄭忽的令信呈上,鄭忽伸手將令信拿走道“汝真信人也!走,隨吾回去?!?/br> “唯!”臉上掩飾不住的自得之色出賣了他此時恭謹的行禮動作。 鄭忽見狀,一笑了之。 …… 不到半個時辰,又一輛兵車緩緩的停在鄭忽的宮室前,閽人驗過符令之后,一邊遣人先行向鄭忽通報,一邊招人領著這位來自新鄭的貴人向鄭忽的住處走去。 而此時,鄭忽正在書房研究著下一步計劃,聽人來報說有貴人帶著君上的命令前來要見世子,鄭忽有些迷惑,自家老爹不是讓自己等兩天嗎?這又是哪一出? 來不及多做思考,只見宮室中的侍人領著一人已到自己書房,雙方見禮以后,對方直接將此行的目的道出“君上要見世子,請世子速回新鄭!” 此時天色已近黃昏,鄭忽便反問了句“此時?” 那人點點頭,道了聲是。 鄭忽雖無奈,卻只得從命,令人抓緊時間收拾點東西,畢竟好歹也是有封地的人,回去不給自家老爹帶點土特產那怎么說的過去! 又令人將陳戎招來,令他駕車送自己回新鄭,陳戎有些不解,君上不是已命自己給世子帶話了嗎?怎么召世子回去? 雖不知其中到底發生了何事,陳戎卻仍然聽從了鄭忽的安排,不過面色之中的無奈卻暴露出了他心中的不滿,從新鄭到長葛來回一趟,確實讓他有些疲憊! 鄭忽自然也注意到了陳戎的不滿,道“吾知汝已有疲憊之意,然君上相召,必有事矣,愿汝能強為我御之!” 陳戎聽鄭忽這么說,稍斂面容,專心為鄭忽架起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