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權臣是怎么形成的
荊王秘密回到長安的事表,李承乾是三天后才知道的。 這當然是因為現在長安城所有士族對李承乾不滿都替荊王遮掩著。 李承乾知道既然荊王回到了長安,那他們造反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所以把李世民請出來震懾一下朝堂,省得到時候一些不該站錯隊的人也站錯了隊,至少一次造反的別那么多,讓他有逐個擊破的機會。 李世民的寢殿里。 李世民側身歪在羅漢床上李承乾他腿邊。 中書令楊師道,中書侍郎馬周,門下省侍中張成行、尚書省的六部尚書還有平章院的大學士高士廉等人都圍坐在床側看著精神奕奕的李世民,心里都安心不少。 “前漢時武帝時嫌宰相權力太大,所以用御史大夫牽制宰相,后來再用尚書臺里的尚書們行使相權。到武帝崩逝時大司馬領尚書事就是真宰相,這個真宰相往往是宮中朝中都要管,權力之大遠超過漢初時的丞相?!?/br> “漢武帝廢禮用私的確過份?!崩钍烂衤牭竭@里批評武帝道。 然后想想他和李承乾近來的干的事猶豫一下是道:“朕欲擇選賢臣任職尚書令,不知諸位卿家可有人選?” 李世民就是這一點好知錯能改,剛聽李承乾說漢武帝改變宰相權力使得大司馬做大,就想著重新推人做尚書令。 群臣聞言一怔,尚書令是隋朝的宰相官居正二品,唐朝并沒有明詔廢除。 但是因為李世民就是做著尚書令發動玄武之變的,所以李世民登基之后就再沒有安排大臣出任此職,從而使得尚書省左右仆射成了宰相。 近幾年尚書的左右仆射李世民看著也不順眼,所以就順著李承乾設平章院大學士,近一年左右仆射也沒有安排大臣任職。 現在李世民突然提出來要找人任尚書令,群臣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說話,就見李承乾朝眾人搖搖手,扭頭對李世民道:“父皇還是聽兒臣把話說完?!?/br> 李世民話說出來看見群臣的表現也覺得自己急切了,聞言便道:“承乾接著說吧?!?/br> 李承乾聞言繼續道:“前漢丞相府下有十二曹,大司馬領尚事時掾屬都是司馬自行征辟,這樣不但丞相虛設丞相府的十二曹也都成了虛設。 朝廷對天下的統御之權也都歸了一大司馬或者叫大將軍一人,這些大將軍諸位都知道有霍光、竇憲、王鳳、王莽、董賢、何進?!?/br> 殿里眾人聽李承乾提到這么幾個人心里都是一沉,這幾個人無論是站在臣子還是皇帝的立場上對他們都感觀復雜。 首先霍光和竇憲都算是對朝廷對中華民族有功的人,霍光在漢武帝死后昭帝年幼時保住了漢室不亡,昭帝早喪他立?;韬驗榈?,?;韬蚧桡妓麖U?;韬蛄h宣帝。 后世常把他和商朝名相伊尹相提并論認為他們都是忠臣,可是歷史上褚遂良告訴李世民劉洎自稱要做尹霍,李世民毫不猶豫地就把這個他本來十分欣賞的大臣殺了。 竇憲是漢明帝的舅舅曾經親率大軍攻到燕然山,燕然勒石就是他的典故。 但是他成了權臣威脅到了漢明帝,漢明帝后來借助宦官的力量把竇憲罷官放逐然后下旨殺死。 李世民默認李承乾流放長孫無忌,就說明他對這種外戚也是非常防范的。 其他人則都是跟兩漢覆滅有關的人。 王鳳是王莽的叔叔以外戚的身份做大司馬,為王莽后來取代西漢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王莽就不用說了。 董賢是漢哀帝的男寵,漢哀帝因為不忍吵醒熟睡的董賢把自己的衣袖割斷,他們的典故被后世稱為斷袖之癖。 看李世民對稱心的態度,就知道他對董賢會是什么態度了。 后來漢哀帝崩逝后,董賢也被王莽拿下自殺而死。 何進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他是漢靈帝的大舅子,漢少帝的親舅舅,是漢靈帝和漢少帝兩朝的大將軍,就是他把董卓召進長安。 董卓廢少帝立獻帝從此天下大亂皆由何進而始。 眾人都明白李承乾是想說權臣的可怕,李世民一直在心里默默地想著,到底要不要再任用尚書令。群臣雖然心思很多卻不敢貿然開口,在這個時候萬一犯了這兩爺倆的忌諱性命難保。 過了一會兒還是禇遂良正色道“太子殿下,后漢亡于宦官專權。漢靈帝寵信十常侍以致禍亂朝廷……” 李承乾聞言擺擺手道:“禇學士所言固然不錯,但是也別忘了后漢是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br> 禇遂良聞言一滯,他也得承認李承乾說的是事實,群臣又都不說話了。 李承乾目光平靜緩緩掃視群臣,見群臣也都目露思索的神色,才接著道:“孤王今天把你們召到父皇榻前,為的商量制訂我大唐千秋萬代不移之法,你們不要想太多?!?/br> 群臣聞言忙起身向李承乾行禮道:“臣等遵旨!” 李世民見狀擺擺手示意群臣坐下,一臉欣慰地道:“朕病了這些日子賴諸卿輔佐承乾才能支撐朝局。今日商量的事情又關系到我大唐千秋萬代之事,諸卿只管暢所欲言?!?/br> 馬周聞言起身含笑道:“太子殿下天縱之才,臣等先聽太子殿宏論,若能拾遺補缺也是臣等的福份?!?/br> 群臣都佩服馬周的急才,他們實在不敢當著李承乾的面亂說。 李世民聞言點點頭道:“那承乾就先說說你的想法?!?/br> 李承乾聞言先給李世民一眼色,然后看著群臣道:“剛才禇先生說到后漢宦官專權,不知諸位有沒有留意過前漢和后漢的權柄都是越往后期越往皇宮的后方移。 漢武帝時因為御史大夫的屬官御史中丞是在宮里辦公,所以武帝初時就用御史大夫分丞相的權柄。 后來御史中丞也不方便了就用尚書臺,尚書臺原是宮內宦官掌管的,太史公受刑后就任職尚書令。 到了后漢皇帝多幼年登基,太后秉政外戚專權,可是太后秉政通傳政務就是宦官。 小皇帝長于深宮婦人之手根本接觸不到大臣,朝廷上權臣一手遮天,他不用宦官用誰?” “陛下!”高士廉一臉擔憂地看著李世民道。 李承乾陳述了一個事實,但是在場的大臣卻聽的臉色大變,他們不敢頂撞李承乾都看向病榻上的李世民。 李世民聞言無奈地道:“承乾你好好說?!?/br> 李承乾聞言朝李世民點點頭,扭頭著看著群臣加重語氣道:“無論是做事情還做學問都要講‘實事求是’,實事已經發生的真事,‘求’就是求索,‘是’就是其中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能實事求地把問題擺出來找出其中根本原因,是解決不了問題的?!?/br> 群臣聞言不由面面相覷,李承乾竟然教導起他們來了,但是李承乾說的也有道理,反駁不了只得起身拱手道:“臣等謹遵太子殿下教悔!”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和群臣心里感慨不已,想著若是自己真走了以后誰在李承乾和大臣中間調和。 “孤王剛才說前漢是因為皇帝或是秉政的太后居于深宮,外臣又都受權臣擺布,只能越來越重用身邊的人。 孤王現在把這個問題擺出來,就是要防止我大唐以后也出現這種情況?!?/br> “太子殿下深謀遠慮臣等佩服?!瘪R周見李承乾壓制了眾臣,便跳出來拍馬屁。 李承乾卻不領情,直接一擺手道:“先不要說這些,聽孤王把話說完,你們再拾遺補缺。 想要防止權臣就要分權,現在我大唐行的三省六部制,就是前隋的分權方略?!?/br> 李世民和群臣聽了不由都點點頭表示認可。 李承乾接著道:“可是這種分權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甚至有時候會造成政令不通,這都是因為六部權輕?!?/br> 六部權輕? 群臣心里打一突。 要知道在唐朝尚書令是正二品,左右仆射是從二品,六部尚書是正三品,而中書令和門下省侍中也才是正三品。所以六部尚書在初唐時品階可不算低。 李承乾不理會眾人吃驚的目光,直接說出了他的看法。 “現在六部只是能辦理本部一些鎖務,做得比較多還是上傳下達的事務。但是如果下面出了問題,無論哪一部都只能把問題上報由朝廷另外派遣官員辦理,絕無能力由朝廷出方略本部派員辦理。 這樣的政務多了朝廷的掌權者權力必然彭脹成為權臣?!?/br> 李世民和群臣聽了都不由點點頭,宰相如果越權指揮地方六部就算被架空了,權力自然更大。 李承乾看著眾人神色認可,接著道:“就這樣,孤王還聽說六部積壓公務甚多,所以決意派申國公和禇學士前往巡視?!?/br> 群臣聞言心下了然,李承乾把眾人叫來就是為了巡視六部的事情。 高士廉和禇遂良忙鄭重起身向李承乾行禮道:“臣等定認真巡視,絕不辜負太子殿下的苦心!” “二位卿家平身,孤王還有幾句話要說?!?/br> 說著李承乾站起來,群臣見狀亦都站起來乖乖站好,等著聽李承乾訓話。 李承乾也不客氣直接道:“諸卿既然都已經知道此次巡視六部的重要性,那么孤王在這里也請諸卿好好配合,高卿家和禇卿家的巡視。我們大家一起把六部的積弊都找出來,然后再商議如何處理并加強六部的權柄?!?/br> “臣等遵旨!”群臣齊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