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山頂
現今,京都沈家已經將沈傲他們這一只支脈納入主脈。 憑著沈傲的爺爺一身先天武王境修為,已經初步在京都沈家內部取得了一定的話語權。 這也是為什么沈傲能夠指使沈忠這位黑旗軍統領的原因。 當然,沈忠之所以肯聽話,其實也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 這一次他被派到這里來,其實也算是迫于無奈,要是有選擇,他其實并不想蹚這渾水。 政治最需要的是妥協,最重要的也是妥協。 臨海沈家被滅,乃是因為被人抓住了小辮子,觸碰到了國家底線,讓老頭子有了收拾他們的理由。 平日里,沒人理會自然是沒什么問題,可一旦有人強硬起來,硬是抓著這點不放,將其一舉傾覆,哪也知道自認倒霉。 怪只怪沈家當初太過于得意忘形,沒有想到老頭子會有哪么大的魄力,甚至不惜血洗整個華南上下。 而且動作也夠快,沒有給任何人反應的時間,便將沈家的罪名定死了。 即使京都沈家和京都各大勢力也只能默認,最后更是借助華南這股風潮,將其席卷至整個華國。 吃了啞巴虧的京都沈家,雖然在那次大清洗中并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但是,面子里子卻被人狠狠的扯在腳底下踩了又踩。 不管怎么說,臨海沈家都是京都沈家的分支,打著骨頭連著筋,這面子不找回來,沈家的面子往那擱? 現今老頭子地位高、實力強,在華南影響力太大,京都沈家一時之間,也沒辦法將其扳倒。 退而求其次,林葉這個老頭子的徒弟,自然而然成了立威的目標。 只不過,林葉作為老頭子和十兇老人的徒弟,而且還是兩人唯一的徒弟,一旦出事,誰也不敢保證兩位大佬會作出什么樣的反應。 這里面,即使沈家主脈內部一些人也有過猶豫。 畢竟,老頭子和十兇老人都是地方實權大佬,華南華北兩地武盟力量都掌握在兩人手中。 這股力量,即使是京都沈家也不得不掂量一下。 一旦三家火拼,京都其他大家族勢力絕對不會作壁上觀,整個華國上層可不僅僅只有沈家這么一個大家族。 各大家族相互制衡,沈家再強,只要敢不顧大局,不守規矩,其他家族絕對會對其聯合制裁。 這也是為什么老頭子在得罪沈家之后,依舊還能牢牢穩坐在華南武盟大佬位置上的重要原因。 兩邊實力都不弱,大打出手是絕對不可能的,一旦打起來,那就是中央與地方對立。 這個責任,誰也擔待不起。 可在沈家看來,自家的面子不能白踩,這威必須的立。 當然,一定的妥協也是必須的,解決林葉容易,但解決之后引發的后果,沒有人知道。 一旦事情鬧大,沈家就必須得找個頂罪的人出來,以此妥協。 對于沈忠來說,他戰戰兢兢,辛辛苦苦幾十年時間,爭得沈家幾位大佬的認可,才得以掌握沈家最強力量之一的黑旗軍統領位置。 他自然不想這件事情發生后,自己被莫名其妙拉出去背鍋。 人都是自私的,沒有人真的愿意舍身求仁成全別人,大多數人其實都是被逼的沒有辦法才會如此。 其實,說白了,他沈忠內心就是看不上沈傲這個過氣的臨海沈家三少。 要不是對方頭上有一位好爺爺,他還真不見得愿意伺候這位大少爺。 其實,對于沈傲這支沈家支脈納入主脈,京都沈家主脈內部其實還是有不少議論的。 除了主脈之人,沈家若干旁系子弟更是打心底里不忿。 不患寡而患不均。 對于沈忠這類沈家旁系血脈子弟而言,他們這些人辛辛苦苦為沈家累死累活一輩子,最后竟然還比不上幾個外人。 是的,在京都沈家旁系看來,沈傲他們這一只沈家支脈既然當初已經分出去了,就已經與主脈沒什么關系了。 要說接納臨海沈家增強京都沈家實力,沈家旁系倒也不會說什么。 但直接引臨海沈家余下一眾人進入主脈,這平白無故高他們一截,換作是誰心里都不會舒服。 只不過礙于主脈幾位大佬的權威,像沈忠這樣的旁系子弟,最多也就敢在心里不滿,明面上卻不敢吱聲。 質疑上面的決定,后果絕對不是沈忠這樣的旁系子弟能夠承受的。 雖然拒絕不了,哪就盡量將自己分離出去,一切決定皆由對方決定,這樣一來,就算以后找人背鍋,也輪不到他。 對于沈忠的小算盤,沈傲心里自然跟明鏡似的。 作為曾經臨海沈家最看重的年輕一輩,沈傲其實骨子不爽這種寄人籬下,受人排擠的生活。 試想一下,由原來臨海沈家年輕一輩的領軍人物,享受當初臨海沈家最好的資源,到現在需要跟京都其他主脈年輕子弟互相競爭,受人排擠。 這樣的落差,換作是誰心里都不會好受。 更何況,沈傲他自己本就是心高氣傲之輩,以前大家都是將他高高捧起,哪里像現在這樣除了忍還是忍。 忍字頭上一把刀,時間長了,他又哪里受的了。 再聯想到當初自己調集殺手暗殺林葉,所謂‘打蛇不死反被蛇咬’,這個道理相信很多人都明白。 無緣無故的被人刺殺,即使最后刺殺沒有成功,相信這件事始終會在對方心里留下一根刺。 這種事情,林葉會不會記恨,他不清楚,但是換作是他沈傲,他肯定會惦記一輩子。 一旦等到自己有了實力,絕對會狠狠的報復回去。 現今,林葉展現出來的實力和成長的速度,讓沈家人不禁心生忌殫,同時也讓沈傲心生惶恐。 沒有人比他更了解林葉,因為一直一來他就從沒有放棄過對林葉的監視。 隨著監視的時間越長,了解的越多,他內心便越發的恐懼。 可以說,今時今日,在沈傲心里,林葉已經成了他最大的敵人,甚至一塊不除不快的心魔。 這與文人相輕是一個道理,天才與天才之間,也同樣存在這個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