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恐怖火球
貧道突然之間有些迷茫,都更新快20萬字了,收藏才可憐巴巴的四千,收藏之差,達到了貧道碼字以來之冠。要看點擊和推薦票也不算少啊,怎么回事?是寫得太差,不值得讓大家收藏么?本書是否還值得寫下去?所以如果您還喜歡本書,感覺本書值得一看的話,請來網收藏一下吧,多少讓貧道有個想念。 船首,船尾各一門火炮,兩側各兩門火炮。 這樣的布置從后世的經驗來說,算得上是很落后的方式了。 但在這里,這樣的布置方案卻能夠讓艨艟前后左右都有火炮,有效防止敵人的靠近。 而此時的古羅馬艦隊與迦太基艦隊之間的距離正在快速縮短之中,雙方的劃槳手臉上青筋暴起,上半身微微泛紅,雙手奮力的劃動著,使得雙方戰船的船速達到了巔峰。 五百米!三百米!兩百米!一百米 “列隊列隊!” “最后檢查一遍武器!” 一艘艘古羅馬戰船的甲板上站滿了全副武裝的古羅馬重裝步兵,他們在軍官的呵斥下卻是鴉雀無聲的組成一個個方陣,雙眼死死盯著烏鴉吊橋的入口。 在這場海戰爆發之前,他們已經做過很多次訓練。 整個戰術訓練很簡單,本船朝著敵船沖過來,在一定距離上,烏鴉吊橋落下,鋒銳的鐵刺扎入對方甲板,將敵船鎖定,重裝步兵隨即迅速通過烏鴉吊橋登陸敵船,展開廝殺! 古羅馬軍團在地中海,陸戰無敵! 這一點給了士兵們充分的自信心,即便因為很不適應海上環境,臉色蒼白無比,但這并不影響他們的意志。 可就在這時,遠處一陣呼嘯聲傳來,引得軍官們有些好奇的側目。 結果,他們駭然看到一枚在空氣中高速飛來的火球,正朝著自己所屬的戰船落下。 這什么情況? 第一次遭遇這種意外的軍官們壓根就沒反應過來,就更不用提將甲板上列陣的重裝士兵疏散了。 雖說不少重裝士兵同樣聽到了呼嘯聲,但嚴格的軍紀限制了他們的舉動,甚至于就在火球即將砸落之前,都沒有一人轉首。 不得不說,光這艘戰船上的重裝士兵,他們的軍紀遵守得極為嚴格。 但這一切都無助于阻擋火球的落下。 轟然一聲巨響,熾熱無比的火紅鐵球就砸在了軍陣之中,并迅速彈跳了起來! 毫無疑問,這次艨艟上火炮使用的炮彈與之前所使用的完全不同。 之前使用的乃是實心炮彈,就好似一個沉重的秤砣,一旦砸在甲板上,除非是角度極小,否則的話,都會直接砸穿甲板,對船體內部結構造成極大傷害。 可這次使用的卻是空心炮彈! 空心炮彈原本是后世的發明,里面填裝火藥,擊中目標爆炸,稱為開花彈或者爆炸彈,也就是后來統稱的榴彈! 可在港口碼頭的時候,李小象等人一時半會來不及制造出開花彈的引信,索性就取了個巧,制造了一批沒有填裝火藥的空心炮彈。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必要的時候,將其填裝火藥后,裝上導火索,即可成為延時爆炸的地雷或者爆破筒等等之類大殺器。 而在進入戰爭片段打了一仗之后,李小象發現實心炮彈太實誠了,直接就砸落甲板,雖說可以破壞船體,但無法實現陸地上的彈跳能力。 要知道,在開花彈沒有出現之前,火炮的殺傷力主要就體現在實心炮彈的彈跳與葡萄彈的散射上。 一顆發射角度適合的實心炮彈在較為堅硬的地面上一口氣彈跳過去,能夠在密集的軍陣里趟開一條血路,在其動能完全消失之前,至少能夠帶走十多二十條人命。 而空心炮彈此時也發揮出了實心炮彈在陸地上的彈跳技能,并且由于甲板乃是木質,相對于陸地更具有彈性,再加上船舷的反彈作用,使得那顆空心炮彈在古羅馬戰船上的彈跳次數遠遠超過了陸地之上。 重裝士兵們好似被攻城錐擊中的泥墻一般,瞬間破碎倒下。 同時炮彈上的高溫讓粘上的血液迅速焦化,傳出刺鼻的焦臭味。 直到炮彈砸在帆桿上徹底失去動能之前,甲板上倒下了三十多名重裝士兵,還有十多人因為炸裂飛出的木屑而受傷。 這可稱得上是一場赤裸裸的大屠殺! 血液流淌在甲板上,掩蓋了甲板原本的顏色,使之變得又滑又膩。 傷者的慘叫痛呼聲更一步使得氣氛變得恐慌。 到了這個時候就算是一貫冷酷嚴厲的船長看到這一幕,也變得張口結舌,在他征戰快二十多年的歲月里,從沒有見到殺傷力如此恐怖的武器。 但敵人的進攻并不會因為對手的懵圈而停止。 又一枚炮彈帶著呼嘯聲跨越數百米距離,落在了另一艘古羅馬戰船上,再度帶來了一場血腥屠殺。 李小象此時給張嘯天下達的命令就是朝著古羅馬艦隊沖,就好似陸地上騎兵沖鋒一樣,不要停!直到貼近古羅馬艦隊再轉向??! 而他對炮手們的命令則是只要能夠看到的,夠得到的,沒有攻擊過的目的都一一挨個點名過去! 在這樣的命令之下,艨艟就好似一匹脫韁野馬,在甩開了那些巡邏戰船之后便從后方追向了古羅馬艦隊。 在追趕的時候,艨艟上自然就只有船首一門火炮可用,因而射出的炮彈數量是有限的。 可等艨艟靈活的靠近古羅馬艦隊之后,隨即轉向貼著其后面一路過去,期間就變成了船首,船尾,左側四門火炮不斷開火。 炮彈不斷從后方飛來,砸在一艘艘戰船上,讓大量的重裝士兵或死,或傷。 當然,需要說明一點的就是,空心炮彈的殺傷力雖說很強,但就整體而言,古羅馬士兵的損失并不算大。 之前就說過了,一艘古羅馬三層槳船上至少有250人,其中劃槳手一百來人,專門用于作戰的重裝步兵則有一百五十人以上,至于更大的五列戰船則有400人以上,用于作戰的重裝步兵超過兩百三十人。 也就是說,按照李小象的點名戰術,每艘古羅馬戰船送上一枚炮彈,殺傷十多乃至于二三十人,相對于其整體數量而言,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并且在一輪炮擊之后,那些重裝士兵也不是傻子,還繼續傻愣愣的在甲板上列隊。 他們多數都慌亂的躲入了劃槳艙,還有一些躲在甲板較為低勢的地方,再或者就是躲在一堆雜物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