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招賢令和低保
濟南城,德王府! 兩年前韃子攻破濟南,德王朱由樞及其子郡王朱慈等人被俘,從此失去消息,一年后由其堂弟朱由櫟嗣位。 濟南投降以后,朱由櫟搬出了德王府,離開了濟南,不過他沒有去京城,反而去了江南,可能是因為他對京城也不看好吧! 因為遭過戰火劫難,德王府并非外界傳聞中的那般金碧輝煌、窮奢極欲,反而顯得有些樸素。 因為雷衛東并非沉迷奢華享樂之人,對此也就無所謂了。 此時王府的議事廳內。 雷衛東穿著便裝端坐主位,董小宛、萍兒、陳圓圓、柳如是四女坐在其身旁! 李可,劉興義、陳遠、等武將坐在其右邊,楊雄同王公弼、宋大剛等文官坐在其左邊。 文武可以說是涇渭分明。 今天舉行的會議關系到雷家軍以后執行的一些政策,只要是核心人物都叫來了。 對于這些人,雷衛東也沒有太多架子,直接道“山東已經拿下,因為一次性吞下的地盤太大,我們雷家軍可以說已經撐著了,今后幾個月以消化地盤為主,暫時不會對外擴張。 楊雄你回答一下各處地方官員還有多少缺口?” “回大帥!”楊雄站起來道,“現在各處地方官缺口嚴重,即使大帥安排大批軍人復原到地方主持工作還是不行,因為大帥你對明朝縣級官府的框架進行了修改,按照修改后的政府框架,需要的基層官員就太多了! 在明朝縣分三類,其中三十萬以上人口的大縣為上縣,即使在上縣管理他們的官員也只有五名正式官員! 因為朱元璋有鑒于宋朝冗員的危害,明朝初期大力裁剪官員,讓明朝的官員到了少之又少的地步。 一個縣城有縣令一名,縣丞二員,主簿一名,典史一名為朝庭正式官員,即使加上馬夫,柴薪皂隸這些人,也不超過二十人。 二十人就想管理一個三十萬人口的縣城,顯然不可能。 就必須有吏的幫助,像捕頭這樣后世屬于縣級公安局長的職位,在明朝只是吏的一種,國家根本不承認。 縣級以下更是推行了里甲制度 以自然村為單位,一百一十戶為一里,“一里十甲”。一里之中,推舉其中丁糧多的十戶為里長戶,每年輪差其中的一戶為里長,其他的九個里長戶,協助里長開展工作。 其余的百家又分為十甲,每甲十戶,加上各自的甲首共為十一戶! 這個制度初期還行,因為經過元末大亂,農村的人口大幅度減少,加上豪強也鎮壓的差不多,即使只有幾名官員也可以掌握大權。 但是隨著人口不斷增加,豪強的實力不斷增大,這一塊就不行了。 到了明朝后期,地方豪強的勢力越來越大,里甲因為不是朝庭正式委派,而是地方上自行推舉的職位,已經慢慢掌握在紳士、土豪等非職役性地方精英手中。 里長,甲長都是地方豪強的人。 他們成了地方上的實際統治者,握有地方上農民的生殺大權,即使是縣令,在稅收,差役上也要依靠他們,否則憑那么二十來人,怎么收數十萬人的稅,在崇禎時期地方上已經形成了皇權不下鄉的境況。 面對這種潛規則,雷衛東當然不愿意了,拿下山東之后,直接把后世的鄉鎮制度拿來了,即十里為一鄉,設鄉長一名,副鄉長兩名,財務審計人員一名,鄉長為九品,副鄉長副九品。 他們均屬于官員正常編制,薪水由雷家軍付給。這樣一來等于把基層權力收回手中,只是需要的官員數量大大增加,即使有軍隊中安排人員退伍到地方也不夠。 “官員不夠可以招聘!”雷衛東道,”中原人才濟濟,怎么可能缺當官的人,發布招募令! 只要有才,不問出身,不問品行,不問學歷,只要不觸犯我雷家軍的法律都可以來應聘。以后我們雷家軍是官吏不分家,只要你有本事,吏也可以提拔做官。 特別是審案、錢糧這些方面人才更要關注,我們現在需要大量這方面的人才!” “大帥,你這是要進行科舉嗎?”原山東巡撫王公弼問道。 “科舉還是不用了,我們現在才拿下一個省,開科舉難免貽笑大方,沒人來參加就麻煩了,還是勢力強一些再說吧!”雷衛東想了想。 “這次招賢令采用月考的方式吧,先通過初級面試對報名者進行篩選,然后通過每月一次的筆試和面試選取我們需要的人才,這一塊就交給蕭邦你來負責了!” “明白,大帥!”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雖然不愿意離開軍隊,但蕭邦還是接受了任務。 “下面,我們說點現實的問題!”雷衛東繼續說道,“關于官員的待遇問題,明朝官員的俸祿太低了,如果真的靠俸祿吃飯,很多官員家人都能餓死!” “是呀!”王公弼等人深有感觸的點點頭。 明朝的地方官兒們不用擔心生活,因為地方的孝敬讓他們肥的流油??删├锏木┕賰簜?,就不行了,只是看著清貴。 那些部門大佬還好有下面官吏的孝敬,日子還過得不錯,衙門里的小官,特別是翰林院里吃不起rou的翰林,不是一個兩個。 “現在局勢還沒有穩定,俸祿不適宜加太多,以明朝官員俸祿3倍為標準發放,米糧和白銀各一半實發!” “謝大帥!”聽到雷衛東的話,議事廳里的眾人連忙起身謝恩。 別看雷衛東給的俸祿只是按明朝3倍標準發放,但別忘了明朝官員的俸祿可不是實發的,通常的做法是米七鈔三,再加上一點別的東西,比如胡椒、棉布等物品。 到了崇禎朝更是這樣,很多官員能拿到六層的薪水就不錯了。 可以說雷衛東給的3倍俸祿,如果按實發的話,相當于每個官員的收入直接增加了五倍,這些錢花天酒地,天天去秦淮河肯定不夠,但是維持一家人體面的生活,過年多吃幾頓rou絕對夠了。 當然萍兒臉色就有些難堪,雷衛東兩嘴一張很輕松,萍兒這個大管家就麻煩了,每個月要多花很多錢養官了。 對于萍兒的困難雷衛東沒有在意,繼續道“在明朝京城,許多京官兒生活拮據,一大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俸祿除去交租賃房屋的花費,就所剩無幾了。 這不大好,濟南這次有很多官員和富戶出逃,他們的宅子都收為官有了,壓在我手里沒甚用處,加上今后幾年濟南都會是我們的統治核心,來往的官員會很多。 所以我打算除卻留下繁華地帶的一些大宅作為賞賜重臣用外,將其他大宅子都拿出來,作為福利房,讓尋常官員以及外來辦事的官員居住。 只要他們在濟南為官一天,就可以一直住在福利房中。 在濟南很多豪強的宅子都有幾百間房,完全可以住進去幾十人家??臻e在那也就空廢了,不如給咱們官員去住,以后拿下京城也這樣cao作……” 雷衛東的話,讓楊雄、李可等人臉上直接露出笑容。 可不是不少嘛,濟南雖然比不上京城、金陵,但出逃的富戶和官員也不少,這些人的宅子最少都是三進的,好的更是套套院落重疊! 這些房子就是把濟南的官員全部安排進去都闊闊有余。 “加了工資還有福利房,大帥,山東的官員絕對都以你馬首是瞻!“王公弼高興道,“只是房子的地段和好壞不同,貿然發下去肯定會引起爭端的!” “這事好辦!定一個標準就是了!”雷衛東笑道“楊雄,李可、萍兒房子這一塊就由你們三人負責了,先把房子劃一個標準,然后以官位為基礎,以工作考核為準,兼顧文官、武將的共同利益分配房子,年前一定讓大家都住進去!” “明白,大帥!”楊雄,李可、萍兒三人起身道。 “李可,士兵待遇問題咋么規劃的,新兵訓練怎么樣!”雷衛東侃侃而談,把話題轉到了軍隊上面。 “大帥你剛剛說的工資加倍包不包含軍隊?”軍方大佬李可站出來問道。 “普通士兵和低級軍官不包括,從連級開始,對應明朝將領俸祿3倍發放!”雷衛東考慮了一下,軍隊還是要以榮譽為主,物質為輔。 光靠錢打仗的軍隊戰斗力是不行的,就好像后世石油富豪沙特的軍隊,可謂待遇極高,但是戰斗力還是不說了,把臉都丟盡了。 “大帥根據你的指示,為了吸引良家子當兵,我軍采用低餉銀高福利的政策,普通士兵吃、穿、住全部由軍隊負責,一年餉銀為一兩紋銀。 但只要參軍,發給其家庭五畝田地耕種,服役滿五年或有立功表現,土地歸其所有,同時服役期間其直系家庭可免勞役,免二十畝田地賦稅,士兵負傷退伍或陣亡,發放的土地歸其所有,其家庭還享受十八年二十畝田地免稅政策?!?/br> “不夠!”雷衛東搖搖頭,士兵是我們的基礎,既然給我們賣命,那么我們就讓其家庭吃的飽,穿的暖,要不然人家憑什么給我們賣命,把心交給我們。 “大帥的意思是!”李可問道。 “發糧食!只要參軍的士兵,服役期間他的父母、妻兒以及祖父母等直系親屬,每人每年150斤白面或者大米,這些糧食加點野菜、雜糧什么的就餓不死人了。 因傷退伍或陣亡的士兵,他和他的父母、妻兒以及祖父母等直系親屬,每人每年260斤白面或者大米,領十八年?!?/br> “不可!大帥!”雷衛東的話讓大家聽得眼睛都發直了,好半天才反應過來,楊雄低呵道?!边@要花很多錢,我們能支持嗎?” “不需要擔心錢不夠,我們刮了這么多豪強的家產,就是底氣所在,現在我們已經得罪了鄉紳階級,那么我們就需要一個得利階級來對抗他們,而士兵是最好的人選,有了上百萬支持我們的士兵和他們的家庭! 那些鄉紳的反撲我們根本不需要害怕,他們只是紙老虎。 “大帥說的對,那些鄉紳就是紙老虎!”東昌軍管會主任宋大剛站起來叫道。 作為東昌府的負責人,宋大剛這段時間頭發都掉了很多,其原因就是因為東昌的鄉紳階級因為大帥的政策,已經開始反撲了,他們出錢、出力在東昌各個地區反對雷家軍的統治。 因為東昌府駐軍太少,宋大剛想盡辦法也只能維持各縣城里的治安,至于下面的鄉鎮實在沒有辦法,心有余而力不足, 宋大剛的話讓陳遠等人也點點頭,這斷時間大家都被地方上的事情攪得心神不寧。 “新兵訓練怎么樣了?”看到大家已經冷靜下來,雷衛東繼續問道。 “大帥,四萬新兵基本訓練完成,只不過他們現在都是新兵還是普通的步兵,騎兵和弓箭手很少,馬上就上戰場的話肯定不行!”負責訓練新兵的補充旅政委蕭邦道。 “不用擔心,他們到部隊還要繼續訓練,可以以戰代訓,用老兵帶新兵進行剿匪作戰,對那些鄉紳進行圍剿,相信他們很快就能成為合格的戰士!” 雷衛東一錘定音,“我命令,一師駐守登萊、二師駐守兗州,三師駐守東昌和德州地區,抽調補充旅部分骨干組成四師駐守濟南和青州地區。 每個師四個團,含師部直屬部隊、后勤部隊全師滿員一萬八千人,一師下屬以1到4團,二師下屬5到8,以次順序排列,團以上級別番號不在重復。 同時剝奪補充旅訓練新兵的權利,抽調其精兵強將,成立專門的新兵培訓中心負責新兵訓練。 補充旅改編成守備部隊,成立兩個守備師,每個守備師滿員二萬一千人,下屬三個守備旅,九個守備團。 守備一師駐守登州、萊州、青州三地,守備二師駐守濟南、東昌、兗州三地,協助主力部隊進行剿匪,維持地方治安。 以騎兵營為基礎成立騎兵團,全團五千人。 女兵團、近衛團、水軍都進行相應的擴編。 還有巡防營并入巡捕衙門,成立專門的警察系統,負責各類治安案件的偵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