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老朱和小朱
朱元璋也就是老朱的出身在歷代開國皇帝中是最低的,人家劉邦雖然也低,但人家有老婆孩子,也有父親,自己還是一個亭長,也算最起碼吃喝不愁! 而老朱呢,鳳陽歷來就是窮地方,加上官府欺壓,老朱的兄弟和父母都餓死了,而他為了不挨餓,跑到寺廟里當和尚,最后和尚都當不成,只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 老朱稱帝以后,其部下有六人為公爵——魏國公徐達、韓國公李善長、鄭國公常茂(常遇春的兒子)、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還有28位大將軍被封為侯爵。 這么多將領在建文帝小朱時期竟然只有一個老將耿炳文了。 其他的人不是病死就是被老朱給殺了! 特別是在太子朱標死后,老朱就開始大規模有目的屠殺開國的功臣! 先后通過胡惟庸案,藍玉案等,無限的牽連,連坐,最后將幾萬人全部殺掉,幾乎將功臣殺絕,就連之后立功的年輕派的功臣都沒有放過,可以說也是古代最狠的皇帝。 在老朱剛剛登基的時候,朝廷內文武并重,甚至武將權利遠遠大于文官! 但是經過幾次大規模的屠殺,老朱在位的后期朝中的權利已經轉到文臣手里! 原因很簡單,古時候沒有軍校,很多練兵心得都是將門口口相傳,而老朱的屠殺讓很多將門都滅了門,自然沒有傳承下來! 而文人不一樣,江南文風鼎盛,讀書人成千上萬,你殺了一個后面還有十個,殺了十個后面還有一百個,可以說人才源源不絕,根本殺不完! 對于這種現象老朱不在意,文臣沒有軍權不會造反,至于沒了領兵大將那就自己兒子頂上,派到邊疆統領大軍! 老朱總共封了25個藩王(24個兒子一個孫子),他們分鎮全國各地。 因為老朱認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 其中老十五朱植為遼王,駐守遼東相當于現在的東北軍區司令 老四朱棣為燕王駐守北平,相當于現在的北平軍區司令員 還有封在山西,陜西這里就不一一敘述了! 至于繼承人老朱在太子死后選中的自己的孫子小朱,之所以不選兒子,因為這事在元朝有實例! 當年忽必烈在長子真金太子英年早逝以后,立了真金太子第三子鐵穆耳為繼承人,將原本屬于真金太子的印璽皇太子寶授給了鐵穆耳,間接表明了傳位給鐵穆耳的意圖。 鐵穆耳之后長期在北方軍隊歷練,擁有北方邊軍的支持。所以在忽必烈死后順利繼位,是為元成宗,在位十三年。 而成宗這個廟號在廟號中屬于相當不錯的了,說明鐵穆耳干的還可以。 但老朱忘了一條,明朝的都城在繁榮的南京,不是北方的北平! 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對他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小朱從小在南京長大,見到的是繁榮的秦淮河,聽得是花船上面的歌聲,結交的是那些紙上談兵的書生,對于北方的金戈鐵馬是一點映像都沒有! 可以說小朱天生對讀書人有好感,喜歡聽他們的話! 當他登基以后他所重用的大臣也多是讀書人,以至于建文朝有書生、秀才朝廷的稱呼! 這些人在做事中難免有理想主義色彩,甚至要恢復西周時期的井田制度。 對于小朱的信任,這些文人給予回報,在宣傳小朱是千古一帝的同時,還想辦法幫他穩定江山! 這個時候對小朱最大的危害就是各地的藩王了! 老朱封的藩王權勢很重,擁有自己的軍隊,少則三千,多則數萬,特別是北方邊防線的幾名“塞王”,擁有指揮軍隊的權力,如寧王朱權“帶甲八萬,革車六千”,連朵顏三衛都要聽他調遣。 面臨這種困局,小朱身邊的文人提議削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要削藩有什么不對,難道你還敢翻了! 只是書生就是書生,在上戰場之前指著地圖,今天消滅這個,明天消滅那個,說起來容易得很,但是真正做起來才發現事情沒那么簡單。 而最讓人意外的是,他們削藩不從最強的開始削反而從最弱的,也就是封在長江以南的藩王開始削! 這些人兩年連續削掉好幾個藩王,而且這些藩王的結局很不好! 周王橚有罪廢為庶人徙云南,湘王柏不堪受辱直接自焚死,齊王榑、代王桂有罪廢為庶人,岷王楩有罪廢為庶人徙漳州,在那個年代流放與死刑差不了多少。 看到這個情況,朱棣心里明白,要么造反,要么等死!雖然他不想反但是現在不反不行了,因為刀已經架在脖子上了。 至于造反的借口,小朱已經送來了,他無緣無故害死了自己好幾個叔叔,我這當長輩的教訓你不是應該的嗎? 不得不說,老朱對他的孫子確實不錯,他知道他的兒子有可不服小朱會能造反,所以留下不少后手! 首先是北方三王的相互制衡! 皇帝只有一個,北方三王都是親王了,除了皇帝這個位置,其他根本吸引不了他們,所以他們不可能聯合造反! 小朱又握有大義,一旦這三個叔叔那個敢造反,他完全可以命令另外兩個叔叔抄他后路! 另外還給小朱他下了數不清的錢糧和精兵,以及幾員大將! 耿炳文開國戰爭中有名的守將,有他在沒人能打的過淮河! 徐達的兒子徐輝祖,同樣是繼承其父能耐的軍事人才加上郭英以及云南的沐王府這些后手,可以說只要小朱不犯渾,江山穩如泰山! 可是,小朱被文人忽悠傻了!直接犯渾了! 小朱要削藩的時候,有人提出不要硬削,可以用養老的名義,把朱棣從邊境藩鎮遷到內地,既不傷和氣又解除他武裝。 朱允炆覺得太麻煩,果斷表示不干,他要直接削藩。 直接把幾個叔叔送到了地獄!這下可犯了眾怒。 燕王起兵造反! 按照老朱留的后手完全可以讓寧王、遼王起兵抄他的后路! 可是下旨有用嗎? 遼王還好,他忠的心最大,如果小朱沒犯渾他肯定會出兵,但現在! 他知道,滅了朱棣他就是下一個倒霉蛋,最好結果就是被流放! 于是他從海路回了南京,表示希望換一個封地! 寧王脾氣就爆了很多,直接加了進來全力支持朱棣,一下就給了八萬鐵騎! 小朱先派了耿炳文出戰,耿炳文善守,把朱棣頂的叫苦連天,因為相持下去敗的只能是自己! 只是小朱覺得老耿打的慢,果斷換上黃子澄推薦的名將李景??! 結果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小朱又特別信任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個人,什么事都聽他們指揮! 于是搞笑的一幕出現了,三人一指揮就失敗,情況危機,小朱為了平息下面的怨言只能讓他們三回家休息! 而他們三一走,就情況就好轉,連續幾個勝仗逼得朱棣幾乎走投無路!小朱又把三人召回來! 而他們一回來,就連吃敗仗! 一連幾次把小朱雄厚的家底敗的一干二凈! 僅僅四年時間,朱棣度過長江攻克南京,結束了小朱以書生,秀才為核心的王朝! 若不是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人最后壯烈殉難,很多人都會以為,他們是朱棣派來的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