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君臣共論
太安城連著幾日大雪這天終于放了晴,站在皇城最外邊的樓坊亭臺上放眼望去,整個太安城里銀裝素裹,平日里灰蒙蒙一片的房頂都成了白色,即便太陽出來滿地的積雪也沒有化的意思?;实厶匾饨o滿朝的文武都放了假,也讓幾個還在讀書的皇子也去玩耍了,難得的雪景不好好欣賞可當真是浪費了。 “如此楊將軍大概也知道此次東海的意思了?” 李顯披著貂絨披風,身后只有王陽明一人跟著,君臣二人沿著皇城圍墻上足以數車并行的石板路邊走邊聊。 “楊將軍跟微臣分治文武,雖說依著楊將軍的個性并不喜歡過問朝中大臣們的勾心斗角,但既然能坐穩那個位置卻也說明楊將軍并非徒有勇武之輩。東海一直動作頻繁,雖然都是暗中cao作,卻也瞞不過楊將軍的眼睛,更何況武當之行可是楊將軍親自陪同陛下去的?!?/br> “愛卿此言倒是在理,自打咱們從舊唐手里接下了這江山,楊將軍便日日cao勞,北有西河州跟北疆,西有西蜀,南邊還有蠻夷之患,若不是有楊將軍坐鎮把持,恐怕朕連覺都睡不安穩?!?/br> 李顯昨兒在暖閣批閱奏折一直到了后半夜才睡下,休息了不過幾個時辰便又起來,恰巧首輔王陽明過來求見,于是兩人便在外走動走動,年紀大了身子骨到底是不如從前。 “朕身邊能有你們二位,是朕的福氣?!?/br> 末了李顯禁不住感慨一句。 “得遇賢君是做臣子的的福分才是?!?/br> 王陽明居然也難得說了局極為中聽的話。 “宋司承去東海道也有些日子了吧,算起來云中君也該到了?!?/br> “宋大人做事張弛有度,東海目前安穩如常,只等開春之后到了日子武道會定能如期進行?!?/br> “那就好,待會你去跟黃總管碰個面,云中君做事朕放心不下,得有個人看著才好?!?/br> “是,陛下?!?/br> 王陽明應了一聲。 “知命這孩子不錯,行事也夠果決,比他師傅蘇世玉更有做官的潛質。 ” “蘇先生是太過心善了,甘愿守在欽天監看了一輩子的星象氣運?!?/br> “你這樣一說倒顯得咱們不像是什么好人了?!?/br> 皇帝笑了兩聲跟王明陽開玩笑說道。 “祖宗都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朕自從覆滅舊唐之后無時無刻不在想這個問題,古有先秦二世而亡,兩漢雖曾逐匈奴至漠北,卻也難逃被后人改弦更張,細數過來不論是先秦后漢還是魏晉舊唐,都如同這世間萬物一般有生有死,有禍亂宗教蠱惑民心者,朕下令踏平了帝沙佛國,有節度使擁兵自重者,朕收兵權廢世襲,有毀于皇家奪嫡,朕便早早的立了儲君,找了最好的老師來教育朕的兒子們。但這天下太大,人太多,總有朕力不能及的地方?!?/br> “陛下多慮了,如今啟元百姓安居樂業,國力日漸昌盛,陛下之圖謀指日可待?!?/br> “哈哈哈,愛卿不必寬慰朕了,這天下百姓究竟是不是能安居樂業,是國力昌盛還是士族門閥尾大不掉愛卿你應該比我更我清楚?!?/br> 王陽明訕訕一笑,他們君臣二人相互扶持多年,那種默契早就無需多言。 “盛極必衰在北疆身上體現的可是更加淋漓盡致,這固然跟草原本身的缺陷有關,南下侵擾我啟元對他們而言也是不可不為的生存之法,安穩世道人口暴增,就憑草原上那點糧食想養活這么多人,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咱們啟元雖以農耕立國,商業往來也并未落下,往西的商道十之七八給北疆把持,對咱們而言好比是被人卡住了脖子,能不難受?如此折騰時間久了咱們自己也會先出亂子,想想就覺得頭疼呀?!?/br> 滿朝的文武李顯也就跟首輔大人能說說知心話訴訴苦,但也僅此而已了,再多的苦水也都要他自己忍著,誰說皇帝好當來著? “西河那邊遞來了折子,安渡山帶著義子安春秋來了咱們地界?!?/br> 皇帝忽然又想起一件事來。 “安渡山在西河州窩了幾十年,這會兒跑出來了總不會是探親來的?!?/br> “我已經讓人去跟著了,這老頭冥頑不化的厲害 ,舊唐都沒了偏偏還守著一塊艱苦之地不肯撒手,那么多文臣武將都降了,他就不能跟朕服服軟?” “安渡山雖然在舊唐的朝堂里也沒什么好風評,但他卻是唯一一個跟啟元斗到了最后的人。盡管他降了北疆有些負氣之嫌,但也不得不說西河州讓他把持,卻也比丟到北疆人手里好太多?!?/br> “哼,這老頭子精明的很,現在他敢大搖大擺的跑到咱們地界上,還不是因為知道咱們會顧忌這一點,反倒是北疆那邊,恨不能安渡山直接死在咱們這里才好?!?/br> 皇帝難得被人拿住動彈不得,西河州若是丟了,啟元只會更難受。 “朕不光要盯著他,還得照看好他,可保不準北疆那邊會沒人打他的主意?!?/br> 兩人走了一圈也不覺得冷,手腳活動開了反而熱乎乎的。 說話的時候嘴邊還有白氣冒出來,這天著實是冷的厲害。 “書院的歐陽蘇也回來了吧?” 皇帝親自指派的傳令使就那么幾個,除去跑的最遠的張真人的親傳弟子木三千,就剩下書院的歐陽蘇最得皇帝看重,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能安然從北疆爛柯山回來,這很好。 “已經回來了,不日就能進宮回稟?!?/br> “如果可以,我倒希望日后能接你班的,也是書院的人?!?/br> “那夫子可是要氣的吐血三升了?!?/br> 王首輔想到夫子對待入仕的態度不免有些失落。 “夫子是夫子,夫子也沒說書院的弟子非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可既然書院就在太安城,總歸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不是?!?/br> 書院受天下讀書人敬仰尊崇,若是不能為皇家所用,那可真是太可惜了。 “待日后東海的事情結束了,看看有沒有什么合適的空缺,只要歐陽蘇愿意,我啟元的朝堂上總會有他的位置?!?/br> “臣遵旨?!?/br> 王陽明心道皇帝如此不遮不掩的拉攏書院,就是不知道夫子領不領這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