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七章 踏上一條老路的少年
兩個老家伙的這一番談話,并沒有外人聽到,就連是坐在他們身旁的那個少年,也完全沒有意識到身旁的兩個人說了些什么。 他只是知道老掌柜坐在自己身旁,在喝酒。 在自家的茶舍里喝酒,不管是誰看來,都是一件極為奇怪的事情,可那少年始終無動于衷,在老掌柜喝酒的空當,他甚至還把自己前些天在海邊撿到的珠子拿出來仔細端詳。 老掌柜瞥了一眼那顆金光閃閃的圣丹,有氣無力的說道“人和人不同命,有些人送了命都沒能找到一顆,可這小家伙在海岸邊一通亂跑,便能撿到這么個好東西,你說說他要是踏上修行大道,會不會有朝一日成為又一個站在那道門檻前的人物?” 老儒生提醒道“他可沒有踏上那條大道?!?/br> 老掌柜來了些精神,他看向那小家伙,“可我想看看?!?/br> 老儒生哦了一聲,不置一詞。 老掌柜伸出枯瘦的手臂去搭在那少年的頭上,微微用力,便讓那少年昏睡過去,然后這位老掌柜把那顆圣丹從他手中拿過來,一用力,捏成了粉末,都落到了茶水里。 “他拿著這顆圣丹,被識貨的人看見了,別說踏上大道,就連性命都不保了?!?/br> 老儒生覺得老掌柜做得這些事情很有意思,問道“那你準備讓他怎么走上那條路,是把他交到你某個酒客的宗門里,還是在某個地方給他埋下些術法道法,讓他自己去琢磨?” 老掌柜看著老儒生,詫異道“你不是要出海?” 老儒生覺得有些茫然,但還是點點頭。 “這少年家里就是打漁為生的,你找一條小船,讓他送你出海,最后你這位山上神仙見他根骨不錯,教他一些東西,他吃了圣丹,自然會走的快些,或許也就是一兩百年的光景,他便能站在那道門檻之前,到時候我要是還活著,便自然能看他到底要作何選擇?!?/br> “或許我們能打個賭?” 老掌柜看著老儒生,平淡說道“這些年我過得太無趣,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br> 老儒生喝了一口酒,搖頭道“要打賭也不能這么打,這樣打無非是賭他能不能再往前一步的事情,太過無趣?!?/br> 老掌柜斜瞥了老儒生一眼,“那你說,該如何?” “我也認識一個年輕人,是個練劍的,也有可能會走到那道門檻前,我們賭一賭最后誰敢往前走一步?” 老儒生看著老掌柜,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掌柜冷笑道“這天底下,練劍的便最不正常的,不管是誰,站在那門檻前,都不見得會退縮。性命只怕在他們看來,還真不太重要?!?/br> 老儒生嘆了口氣,皺了皺眉。 老掌柜不愿意多說,這個賭就此作罷。 老儒生最后問道“天底下有那么多人愿意往前走一步,為什么偏偏你就不愿意?” 老掌柜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回到了柜臺后,開始趴在柜臺上打盹。 老儒生喝著剩下的酒,等著那少年醒來。 他喝完最后一口酒的時候,那少年便睜開了眼睛,睜開眼睛,他說的第一句話便是,“我做了個夢?!?/br> 老儒生歪過頭去說了些什么。 少年開始顯得很驚訝,然后點了點頭。 兩個人起身離開茶舍,只是那少年走之前沒忘把那碗茶喝了。 老掌柜很快便傳出輕微的鼾聲來,想來是連這茶錢也不想收了。 …… …… 兩人來到海岸邊,找了一條不大不小的船。 少年把船推到海里,沒有注意到這一次比較輕松,并未多費力,和老人登上船之后,他開始緩緩劃動船槳,小船朝著另外一處海岸而去。 在北海,很少有人坐著一條小船便敢出海的,只是這個做了個夢少年顯得很自然,覺得就這樣出海,理所當然。 在船上,老儒生笑著問道“做了一個什么夢?” 少年不好意思揉了揉腦袋,笑道“可能您不會相信,夢里有人告訴我,讓我送您出海去,您老人家是山上神仙,要傳我仙法?!?/br> 老儒生沒急著說話,修士干擾一個普通人的夢境本來就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尤其是像是老掌柜那樣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大修士,他想要做些什么,這個少年根本不會發現什么,更不會覺得奇怪。 只覺得運氣好極了,會有仙人入夢。 老儒生眨了眨眼,“我要是不傳你仙法,你又因為出海而喪了命,那怎么辦?” 少年不慌不忙,不曾過多思考,“那就是天意了,既然夢里講您要出海,我醒來的時候您便告訴我您要出海,那這個夢就沒有錯,即便是后面不對,那也不是那位仙人的問題,只能說是您覺著我不夠資格?!?/br> 老儒生這輩子走過許多路,見過許多人,可從未見過像是這少年這般的人,雖然知道這當中有老掌柜的做了手腳的緣故,但仍舊覺得有些微驚。 世人都說梁亦是云端圣人下的第一人,可老儒生從來沒有這么想過,這個世上的老怪物太多了,這賣茶的老掌柜是一個,還有許多不曾如何在世間露面的修士,他們的境界,不見得會比梁亦差。 即便是現在梁亦和那老掌柜打一架,老儒生都沒有想過梁亦一定會勝出。 老儒生想了想,從書箱里翻出來一本書,溫聲問道“那人有沒有告訴你,你的天資世所罕見?” 那少年想了想,最后羞澀的點了點頭。 老儒生不再廢話,把書塞在他懷里,輕聲道“那他肯定還給你指了一條路,讓你跟著走下去?!?/br> 少年再次點頭。 老儒生沒在說什么,只是嘆了口氣,這少年的人生都被那老掌柜定下了,最后又何談勇氣去邁過那道門檻? 這個世間之所以多姿多彩,可不是因為人人都在走老路。 新路無人,老路上的人再多,這個世道便還是那個世道。 老儒生從書箱里拿出些書放在身前,想著想要到對岸還需要很久,在這段時間里自己該不該做些什么,比如把這少年從老路上領到一條新路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