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319 章
子里,似乎在思索著什么。 下面, 陳大老爺和陳二老爺俱都沒說話,倒是陳三老爺和陳四老爺一直在說著當下朝中的形式。 陳三老爺陳平章一直外放在外,也是近些日子才回京, 他是回京來述職的, 另一個也是打算留在京里。不過當時陳家正值風頭浪尖之上,不適宜有太大動作, 所以他暫時以抱病為由養病在家, 實際上是等等陳家下一步該如何走。 畢竟陳家乃一體, 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陳二老爺陳平武自打封了承恩侯后,那個五品小官的差事就沒再做了,本身就是個閑散差事, 做不做其實并不影響什么, 現在關鍵是陳平文及老太爺陳鑒的大事。 陳家本來的計劃是陳鑒告老后, 大老爺陳平文填補進內閣,可陳鑒一直沒告老,這件事就一直拖著。 陳鑒眼見已近古稀之年,他本早就該致仕了,一直拖著早些年是為了太子登基之事,現在沒告老,不過是為了陳家的未來。 畢竟建平帝還未封太子,陳家還沒出一個太子外孫,陳首輔又哪能安心致仕。 “讓兒子來看,陛下似乎并沒有現在立太子的打算?!标惼轿耐蝗徽f道。 他的話讓陳平章和陳平謙的零散碎語頓時停下了,陳鑒也睜開了雙目。陳平章和陳平謙去看爹,陳首輔撫了撫長須,又把茶端起啜了一口,才道:“老大沒說錯,陛下確實沒有現在立太子的打算?!?/br> 他話音里隱隱含著嘆息,又格外有一種暮色與滄桑,那是屬于年輪的磨礪。 “如果陛下真打算立太子,不會至今不回應朝堂上的呼聲。立太子非同小可,乃是國之大事,而鐸兒的身體確實羸弱了些,不怪乎陛下會猶豫?!?/br> “可鐸兒即是嫡又是長,不立他,難道去立二皇子?”陳四老爺陳平謙道,頗有一種不可思議及啼笑皆非之感。 他算是說了一句大實話,陳家人一直在琢磨,可沒有一個人愿意把這句話訴之于口。 皇后為何屢屢催促,不恰恰是印證了這句話? “不管如何,這個太子之位必須是鐸兒的?!标惼秸碌?。不然陳家辛苦這么多年,兢兢業業到底為了什么,他一直在外面外放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不想惹來猜忌,故意營造出陳家老實安分之態。 還有陳平武,為何一直以來碌碌無為,難道僅僅是他胸無大志,不屑俗務? 陳家的路其實早就定下了,若是有一天陳老太爺退下,必然是陳平文頂上他的位置,就算不能為首輔,一個閣老是跑不掉的。 陳平章外放,陳四陳平謙年紀最小,留在翰林院,前可進后可退,而二房則出了個太子妃。 位極人臣哪能夠?畢竟陳家已經有個位極人臣的陳首輔,再往上一步就是天子也出自陳家,這并不是謀反的意思,指的是天子擁有陳家的血脈。 “這事急不得,陛下最近在朝中的動作頗大,內閣中他對汪閣老頗為另眼相看,恐有讓他接我位置的意思。如果我們再鼓動朝臣冊立鐸兒為太子,未免顯得有些太過顯眼?!?/br> 而且陳鑒還有些隱晦的話沒說,他早年就透出風聲要退,一退就是這么多年,在建平帝登基之初他就形式般上書告老,被建平帝留住了,可彼此都心知肚明他留不了……多久,畢竟他年紀到了,一直占著位置未免給人貪戀權柄的印象。 而且太子也不太適宜有個高居首輔之位的曾外祖,這樣一來就有外戚勢大的嫌疑。這些作為一個縱橫朝堂多年的老臣,陳鑒都知道,甚至幾個兒子不明白的,他也明白。 所以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尷尬的處境,建平帝一天不封太子,他一天不敢致仕,而他一天不致仕,建平帝一天就可能不會封太子。 現在他琢磨的就是這個‘可能’,至于兒子們所言可能會封二皇子之言,陳鑒其實完全沒聽進耳朵里。 以陛下的xing格,要么不封這個太子,既然要封,不可能越過鐸兒,轉去封二皇子。 這一切陳平文也想到了,他看了父親一眼,猶豫了一下,沒有將想問的話問出口。 而另一邊,陳平謙和陳平章正在說著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