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72 章
漫長旅途,來到這里已是累極,找了一處可以燒開水的地方,在路邊吃完速食面,粗糙的面食此時此刻儼然是人間美味。 異國他鄉,反正誰也不認識他們,就地找一個舒服的位置,帽子一拉,瞇眼一會順便享受這飽足的感覺。 靠著燈柱的男女男的帽子遮住半邊臉,女得更徹底,就只露出下顎。 這對男女對面是一家兜售草yào的店鋪,他們的熱開水應該來自于這家商鋪提供,草yào店鋪電視機開著。 張純情再次看到宋猷烈的臉。 煩人。 重重頓腳。 頓腳聲把那男的驚醒了,他收起腳,用肩膀撞了撞他女伴,那女的腳也收了起來,直伸的四條腿變成膝蓋挨著膝蓋曲卷著。 張純情從那兩人面前經過。 走了大約數十步左右,張純情聽到來自于背后的男聲。 慢下腳步。 讓張純情慢下腳步地是背后男聲說的是中文。 來lun敦后,周圍的人都說英文,mama也說英文,久而久之,她都不習慣說中文了,一些生僻的漢字詞匯也逐漸忘得差不多,杜立新一直提醒她,張純情,那是我們的語言?!爸懒?,知道了”她總是答應得很隨便。 杜立新離開后,張純情才重新拾起那本中華詞典。 異國他鄉,這便是鄉音了。 那個男聲用中文說:“我認識電視里的那個人?!?/br> 我認識電視里的那個人?幾步之遙的那家裁縫店電視機里,宋猷烈在和那位叫翠西的記者說再見,俊美的五官讓攝影師直接無視那位叫做翠西的記者,鏡頭只鎖定sn能源年輕的首席官。 所以,講中文的男人口中“那個人”應該說的是宋猷烈了。 這邊,裁縫店師傅正在苗頭苦干,一邊幫忙打手的女學徒魂儼然被電視機里的青年勾走了。 真是……真是…… 背后的男聲又說了一句:“曾經有過那么一天,我和電視里的年輕人共享過一包香煙?!?/br> 張純情心里有小小的訝異,讓她訝異地不是男子說的話,而是男子的聲音聽起來似曾相識。 似曾相識的男聲之后,是女聲:“年輕人?說得你好像很老似的?!?/br> 同樣是中文,女聲的聲線很柔和,柔柔的懶懶的,像灑落在向日葵上的秋日,看著聽著忍不住身體一歪,頭枕在草地上,困了就睡覺不困就繼續看天。 “不信我的話?就因為翻遍全身也籌不齊一頓飯錢?而電視里的年輕人是乘坐專人飛機離開現場的?”男人很不高興。 女人一本正經:“我沒說不相信你,我發誓?!?/br> 片刻。 “顧瀾生,電視里的年輕人我也認識,如果我告訴你,只要我一通電話,就可以讓他飛奔過來,給我系鞋帶你信嗎?”女人說。 看來,不僅只有約翰內斯堡的女人會犯蠢,張純情搖頭。 重新邁開腳步。 “顧瀾生,我剛剛可是表達了我對你的信任,現在該你了?!?/br> 背后那對男女聲音被夜風越拉越遠。 依稀,風里送來—— “你這是在變相告訴我,你鞋帶松了?” 經過街道轉角,張純情回過頭。 暈黃路燈下,男人在給女人系鞋帶,女人正仰起頭,外套帽子往后滑落些許,從帽子里滑落的長發在夜風中如柔軟的黑色緞條。 次日,《城市報》和《星期日時報》像約好一般,都在新一期頭版頭條刊登了宋猷烈的相關信息。 《城市報》刊登的是對宋猷烈的專訪文章,文章作者為屢獲殊榮的媒體人科萊,文章文筆流暢,采訪內容一問一答可以用“妙語連珠”來形容。 較為遺憾地是,文章沒配上受采訪者的個人圖片。 這個遺憾在稍后發行的《星期日時報》得到了彌補,看,出現在《星期日周報》頭版頭條人物不是宋猷烈嗎?只是這個拍攝角度看著很變扭。 這個變扭的拍攝角度到了熟悉拍攝手法的人眼就變得理所當然,照片一看就是來自于偷拍。 要在四十六層樓上拍到宋猷烈和他朋友聚會的照片可不是簡單的事情,但也不是不可以,比如說,采用航拍器再加上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