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264 章
如何?”王太后看了看那邊奄奄一息的柳皇后,問到。 “皇后娘娘是否有xing命之憂……老臣不敢保證,且看娘娘熬不熬得住?!碧t這話顯然就是再說柳皇后斷氣是早晚的事。 “即時起鳳儀宮中所有人等不得外出,皇后娘娘鳳印何在?!”王太后又問。 莫邪連忙把皇后鳳印呈上,宮中突然出了這等事,現下也只有太后能出面主持大局了。 王太后拿了鳳印,心中說不出是慶幸還是無奈,她原本想著城外一退兵,這明帝下一個要對付的必是寒繼了,太后她老人家正為此事犯愁,不想這時明帝卻暴斃了?! 按理說明帝這般謹慎之人,不會就這么死的不明不白,難道下面的人就不會試du么?竟是將有du的茶水呈給了帝后? 甭管如何,現下須得穩定大局,可明帝膝下的兒子就算被du死了兩個,也還有幾個,王太后yu扶寒繼上位,卻也不知找個什么借口才方能名正言順。況且安樂王那邊早就沒了消息,現下也不知寒繼在哪里,明帝暴斃之事,瞞得住一時,滿不了一世??! 第120章 結局 一百二十、結局 安樂王本已諸事安排妥當, 正準備大干一場, 先時明帝調返的禁衛軍, 都被他暗中換成了自己人,至于兵器盔甲, 一些是從南安王府私庫中所得, 一些是扒了那些陣亡的兵卒衣裳換來的。 明帝對此恍然未覺, 因為統領禁衛軍的是柳皇后的外家,這么多年, 明帝就未曾懷疑過皇后, 加之守城之戰時正是由于柳老將軍指揮有度, 才得以和皇長孫的漠北軍抗衡那么久。明帝對柳家是極為放心的, 柳皇后膝下無出,在明帝眼中向來是個無yu無求的主。 明帝想不到最后要了自己xing命的, 正是枕邊之人, 結發之妻,糊里糊涂就見了閻王。 寒繼最后現身之時已是三日后的朝會, 眾臣得知明帝駕崩無不驚疑,可寒繼手頭居然有傳國玉璽和虎符,再將先時誆騙南安郡王的言辭一說,眾大臣也不敢有什么意見, 只是有那么些明帝的舊部, 力主帝位應該傳給明帝之子,而非安樂王寒繼。 然而兵權牢牢掌握在寒繼手中,旁人就算如何誹謗, 又能耐他如何,當下最要緊的是平定戰亂,輕徭薄賦,讓百姓得以修養生息,那些嚷嚷得厲害的寒繼默默把他們都記住了,只待將來再收拾。 俗話說滿瓶不響半瓶搖,現下叫嚷得最兇的,正是先時那波為明帝歌功頌德的人,讒言不少,也沒做什么為國為民的實事。 這些人陣仗鬧得那么大,后面必是有后臺,想來拿捏一個小娃娃,比拿捏寒繼容易得多,流言甚囂塵上,直指寒繼沒有資格繼承大統,應當還政于明帝之子,甭管是哪一個。 寒繼倒也不慌,就讓這流言慢慢發酵,后面這波官員人見差不多了,集結起事,想把南安郡王拉入自己的陣營,密謀之后,便開始了游說南安郡王,一個去說不成就派另一個,三個不成就派四個。 南安郡王假意應了,讓他們來兵營中密議,一一細節都商議好了,到了起事那日,南安郡王入宮覲見,那群顧命大臣又提及皇儲之事,言辭激烈直到寒繼喪心病狂,篡奪皇位。 “同是父皇的孩兒,兄長得了大位就是遵循皇命,而我便成了篡奪之人?!?/br> 寒繼一點也不惱,輕飄飄說了一句拿下,涌入的禁軍就將一干大臣制服。 “若我是篡奪皇位,諸位所行又該如何,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惜本王并不似什么nǎi娃娃了,諸位大臣怕是要失望了?!?/br> 只見寒繼擺了擺手,一干反臣被斬于階下,甚至都來不及求饒,后宮的淑妃得了消息,一丈白綾懸梁自盡了。 寒繼此舉早已震懾了不少人,但見寒繼大權在握又有傳國玉璽,行事又果決狠辣,絲毫不顧及名聲,眾臣都曉得這位是個厲害的主兒,和明帝那種守成之君不同。先時寒繼治理江南,穩定江南局勢,就可見他是個本事的。 寒繼斬了這波人,順勢就用這些人的血祭一祭自己的登基大典,而后還不忘把謀害明帝的罪名扣在他們頭上,全國緝捕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