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23 章
… 他在身邊的時候——理xing分析,他這樣一個生龍活虎的大男人摟著她睡覺,她總擔心他擦qiāng走火。到時候萬一出了啥問題,吃苦的是她,他還保不齊得有個心理yin影啥的,不值當的! . 一刻之后,沈晰趕到了乾清宮?;实鄞藭r也已準備就寢了,連侍寢的嬪妃都在寢殿里擱著了(……)。 乍然聽聞太子求見,皇帝不得不回到前殿,叫人傳太子進來。 太子入了殿,匆匆一揖:“父皇?!?/br> 皇帝抿了口茶,略有點不滿:“這么晚了,何事?” 太子道:“時疫之事,兒臣忽而受了些啟發?!?/br> 皇帝眉頭微蹙:“什么?” “父皇可還記得大斟教么?”太子道,“就是兒臣八九歲時曾想入朝傳教,卻無功而返的那一撥人?!?/br> 當時他年紀雖小,但對這件事印象深刻。因為首先,那波人的長相與中原人就有所不同,對他來說特別新鮮。其次,他們的著裝也奇怪得很,不論男人女人都穿著寬大的袍子,男人穿綠色的,女人穿白色的,這在中原可不多見。 拋開這些長相著裝的差異不提,這些人當時也在京里鬧出了些風波。 沈晰記得他們是從西邊某個遙遠的國都來的,其實二十幾年前就以商賈的身份在大應西部扎了根,自己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 有了村落,循例來說就要受朝廷管轄了。但一來天高皇帝遠,二來西邊地廣人稀。地方官吏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未察覺這波人的存在,后來察覺了,也因他們既太不與外界接觸又不惹事而沒多過問。 那次入京,他們就是為了傳教,他們稱自己信奉的神為“真神”,說不信這個神的人都要下地獄。 從朝中到民間……自然都沒什么人把這套說辭當回事。 ——想想也是??!你本來信佛信得好好的,佛告訴你不做惡事就能有一個美好的來世、不必墮入惡道。如今突然來了這么一撥人,告訴你說你不信他們、不虔誠供奉這位“真神”就得下地獄,你樂意信誰?兩相一比是不是還是佛祖好伺候? 兩邊的理論里都有“地獄”,那么為什么要挑一個不好伺候的來信呢? 所以這伙人首先在民間傳教傳得就不順利。但他們畢竟是番邦來的,鴻臚寺注意到了他們之后沒敢不當回事,層層上奏之后當今圣上還是見了他們。 當時若他們這能說服皇上信他們的教,那這事就事半功倍地成了??蓡栴}是,民間百姓都不接受的說法,皇帝更不會接受。再說,舉國上下如今尊佛也好崇道也好學儒也好,都已有了一個完整的體系。突然來了這樣一個聞所未聞的“真神”,似乎也沒什么推行的必要??? 先前在佛道兩教的庇佑下,舉國不也挺風調雨順的? 于是最后的最后,這波人在圣駕面前也沒討著好。臨出宮那天,他們便翻臉了。 沈晰當時正好從乾清宮里出來,聽到他們在外用蹩腳的漢語破口大罵,說什么“真神一定會懲罰你們的”,還有什么“你們都會下地獄”,“真神才是唯一的神”之類的言辭。 老實說,若他們不是自番邦而來,那單憑這些話,也夠凌遲上幾回了。 末了皇帝下旨將他們逐出了大應,之后這些年,大應都再未聽過大斟教的任何消息,眾人便也自然而然地將這些事情淡忘了。 如果不是楚怡提起,沈晰也根本想不起來這事。饒是現在想起了,他其實也并不確信此事與時疫有什么直接的聯系。 但他還是先將想法說了出來:“他們當時傳教不順,心中便存怨懟。這些年,焉知他們不是在尋機報復?” 在傳教之前,他們都能蟄伏在大應那么多年了。傳教失敗后存著恨意,為了復仇來做鋪墊難免不會更有耐xing。 皇帝聽罷沉吟了良久。 坦言說,他覺得太子將時疫之事無端和十幾年前的這件事聯系上,其實沒什么道理,但太子的猜測又并非毫無依據,他一時便也仔細地想了一想。 而后他道:“當時朕驅逐了他們所有人?!?/br> “是??晌鬟叺貜V人稀,來往商人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