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17 章
,耶利耶利亞……” 耶利亞和葉妮雅諧音,我無端發笑,葉妮雅和耶利亞一樣,也很神秘呢。 轉眼間,半年時光匆匆流逝,圣誕節臨近,大二年級的上學期也接近了尾聲。 我和阿珩一直保持書信來往,我們仿佛回到了青澀懵懂的中學時代,在書信的世界里,沒有g rén的無奈、痛苦和煩惱,只有細水長流的溫馨,和暖人心扉的情意。 在經宿舍樓下傳達室發現信件時的滿懷喜悅,讀信時的溫暖感動,還有燈下 寫信時的心緒激dàng,給我單調而乏味的生活平添了繽紛的色彩。小心的拆開信封,展開期盼已久的信紙,讀著阿珩的問候,阿珩的心情,仿佛信紙上仍帶著他的情愫。我也會想象著他收到信件后臉上的笑容,和讀信時讓我怦然心動的專注神態。 阿珩的一封信里夾了一張照片,是在一座古老的木橋上拍攝的。他佇立橋頭,橋下清澄如鏡的河水,dàng漾著多姿多彩的神奇圖案。 他在信中向我介紹,這座木橋橫跨于劍河之上,就是舉世聞名的數學橋,又叫作牛頓橋。相傳牛頓采用數學和力學的方法設計并建造了這座橋,橋上沒有用一顆釘子。牛頓的學生認為,牛頓老師能做到的事,牛頓的學生也能夠做到。他們把這座橋拆了,可是怎么也不能把這座橋不用釘子恢復成牛頓老師建筑的原樣,最后不得不用釘子才重新將木橋架好。 水面倒映的那些看似不規則、不經意的三角形、長方形、菱形等幾何圖形,居然都是牛頓在設計紙上經過周密策劃、計算而搭建而成,難怪有人說這座數學橋正是劍橋治學精神的象征,無論誰在這里都會對科學王國的神奇魅力充滿向往,對劍橋人那種生生不息、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執著感到由衷的欽佩和敬重。 不過說到劍河,更令我神往的,是徐志摩在詩中描繪的如畫美景?;蛟S徐志摩自己都不曾想到,他在劍橋的國王學院當了一年的旁聽生后,面對美麗的劍河景色寫下的那首著名的詩歌《再別康橋》,竟成了日后無數中國人對劍橋最早的啟蒙。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dàng漾……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我找來一個像框,取下我以前的舊照片,將阿珩的照片裝上,擺放在臥室的床頭柜上。 那不僅僅是一張照片,它承載了我美好卻不切實際的幻想,還有恍如前世般遙遠而迷離的夢境。在夢里,劍河映出我和阿珩人影成雙,我們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那天晚上,我正在教小寶彈鋼琴。大二學業開始繁重起來,回家要復習功課,還要料理小寶的各種事情,連兼職當模特的時間都很有限,當鋼琴家教的計劃自然也成了泡影。既然這樣,我索xing給小寶當起了家教,小寶也快滿5歲,這個年齡可以開始學鋼琴了。 相見難別亦難(四) 小寶雖然好動,學習卻很認真,興趣愛好也很廣泛,老師夸他聰明,學習能力很強,繪畫也有天分。他也喜歡音樂,每次我彈鋼琴的時候,他會坐在旁邊,安靜的聽上一陣子,偶爾一時興起,坐在鋼琴前,煞有介事的雙手在琴鍵上胡亂敲打,嘴里哼著在幼兒園里學到的歌曲,然后一臉得意地望著我,“很好聽吧?我很厲害吧?” 我失笑,這個自戀的小東西,不知道他爸爸小的時候,是不是也這般自戀。 門鈴響了許久,我才聽見,趕緊從琴凳上起身去開門。晚上時間,除了同住在大宅院里的堂親偶爾會來送點東西,噓寒問暖一下,一般不會有其他人光顧。因此看到黃靜阿姨時,我足足愣了好幾秒。 “見到我這么驚訝?”黃靜阿姨笑望著我,“不過也是,我已經很多年沒上你們家了,以前我是你家的???,可自從出國回來后,每次要來你家,你mama總說家里有孩子太亂,讓我不要過來。時間一長,也就很少來往了?!?/br> “你mama去世后,我早就想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