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360 章
派對立是吵得不可開jiāo。 更有甚者,如今都察院調查的結果還沒出來,便有人在其中渾水摸魚,簡直是一團亂麻。 承圣帝每日要應付這些人,如今又有沈太后這邊的壓力,究及這罪魁禍首全在林澗身上,他又怎么能不怨呢? 難怪林鴻總愛罵他,這混小子確實招人罵,承圣帝想著。 林涼彈劾沈嶠,承圣帝命都察院徹查此事,林澗縱是都察院副都御史,但同為林家人,又在這風口浪尖上,他得避嫌,不得參與此案審查。 這案子舉朝矚目,都察院行/事迅速,只用了數日時間,便將此事查清楚了。 第130章 因林家與沈家在朝野地位都十分特殊, 林涼彈劾沈嶠案在調查結束后,最終的調查結果是由都察院都御史在大朝會上對著承圣帝及文武百官一并通報的。 經調查, 沈嶠并沒有林涼在奏章中所說的那些問題, 即便都察院在經過調查之后, 確實查出了沈嶠在任嶺南將軍時有一些不妥當的行為, 但并沒有林涼所說的那么嚴重與出格,更沒有觸犯律法。 最終結果證明,林涼確實是冤枉了沈嶠,屬于攻訐構陷,按規矩,林涼自己是要擔責要受到懲處的。 大周是未開風聞言事來,但言官彈劾奏事,就算言及子虛烏有的事情,也不會懲處的太重, 除非真的造成了很嚴重的后果才會嚴懲。這樣做, 是為使言路不至于太過閉塞, 加之又有都察院在其中督導監察,又有專門的監察御史在,大周彈劾言事的風氣還是沒有被過分敗壞的。 只是林涼此番彈劾沈嶠, 影響太過惡劣,承圣帝有言在先, 若沈嶠無事,他是肯定要懲戒林涼以示正聽的。 這會兒調查結果出來,承圣帝自不能食言, 且因為林涼彈劾沈嶠造成的影響過于惡劣,承圣帝不但當著文武百官將林涼申飭一頓,并且將其罰俸半年,留任嶺南知府職半年以觀后效。 都察院調查事件時,許多心中對林家不滿的人都為沈嶠說過話,其中還有不少人私底下搜集過關于林澗的罪證,就想著想要為沈嶠做個反擊。 這四王八公里雖說有郡王和國公因前事敗落了,但尚還有幾位郡王國公存在,許多家族與勢力依附著四王八公,又同四王八公的勢力jiāo錯糾纏盤根錯節,這些人自然是希望林家垮臺的。 如今林家最出風頭的便是林澗了,林涼倒是其次,因此這些人便想著,若能尋出林澗的錯處,一舉將林澗擼下去,那么他們眼前的危機自然就解除了。 承圣帝縱還有清剿他們的心思,林澗沒了,這一時半會兒也難找到人來代替林澗。更何況,為著這事兒已經鬧得朝野不安了,承圣帝為了穩定朝野人心,一段時間內,必不會再提及清剿四王八公勢力之事,他們必能與承圣帝相安無事的相處一段時間。 而這朝野上下滿朝文武中,除了林澗,還真難找出第二個像林澗這樣敢同他們作對的人來了。他們先對付了林澗,再收拾了林家父子,等到林家垮臺,就算承圣帝再有這心,也沒有人再愿意步林家的后塵了。 這些人卯足了勁兒去找,自然叫他們挖到了都中近日沸沸揚揚的傳言是林澗在背后傳播的實證。 他們原本還在想,就算都察院的結果出來,承圣帝還是袒護林家人的話,他們也要將林澗的罪證給說出來,如今見到承圣帝秉公處置,完全一點沒有偏袒林涼的意思,這一幕極大的增強了這些人的信心,振奮了他們的精神。 幾乎是在承圣帝剛剛處置完林涼,緊接著便有人站出來揭發林澗知法犯法,身為都察院副都御史卻不能以身作則的罪行。 揭發林澗的大臣拿出了林澗私下兩次在都中散布傳言的實證,證據當前,使得那些想為林澗說話的大臣踟躕不前。早先好多次朝中有大臣攻訐林澗,還是有些人為林澗說話的,可那會兒多沒有實證,如今實證就放在眼前,不管是旁人還是林澗,對此都是辯無可辯的。 朝中眾人面色各異,對林家素來不滿者,自是覺得揚眉吐氣暗暗興奮,與林家和睦者自然是憂心忡忡了。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