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90 章
書迷正在閱讀:請君入甕、我這種攻就喜歡吃反派軟飯、冷面總監的小助理(簡)、念奴嬌、穿成反派他妹、殺馬特又又又考第一了、被退婚后和帝國元帥匹配100%、怕吃苦的蔣小姐、狐媚魘道(古言 劇情)、np世界找純愛
于劉姥姥仗義相救之情,賈璉竟也沒有說出半個謝字,只去看過巧姐一次,便絕了蹤跡,竟似沒有這個女兒了仿佛。幸而巧姐與父親感情原本不深,她也不想回到那個害死了母親的家里,便安心住在劉姥姥家中,漸漸習得紡紗織布,再不去掛念往日的繁華,反覺得目下的日子更加舒心愜意。 那賈蕓見巧姐和小紅俱安頓得甚好,便約齊了倪二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送了王熙鳳的靈柩回了金陵,jiāo托給了她的父親,那王侗見女兒如此凄慘,自然傷心難過,然而王夫人早已將王熙鳳的所作所為告訴了哥哥,王家如今已無勢力,王侗只得忍氣吞聲,不敢給女兒出頭,只盡所能給王熙鳳補辦了一個像樣的葬禮,然后葬入王家的祖墳。 王熙鳳的事畢,賈蕓便告辭,王侗封了一份謝禮送他,那賈蕓想了想,也不推辭,接受下來,原來他心中自有打算。離開金陵后,他與幾個朋友沒有北歸,而是繼續南行,一直往嶺南而去。原來臨出京時,賈蕓已經從林嘉荃那里得到了消息,那王仁卷了王熙鳳的體己,逃到大理一帶,在漢彝雜居之地,無人盤查他的根底,他過著揮金如土的奢侈日子。 那林嘉荃的生意遍及全國各地,找一個人自然不費力氣,然而如何處置那王仁,卻很是棘手。他自己不想手上沾血,同時又不能將王仁送官,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賈府的人去跟他算這筆賬,為巧姐討回公道。 賈蕓倪二等人先到了昆明,打聽得王仁的下落,便扮作嫖客,進了大理的娘村,不費吹灰之力,便綁走了王仁。照倪二的想法,便要將這王仁給裝在竹籠里,沉到洱海里面去喂魚,然而賈蕓卻別有主張,他只管將王仁所騙走的錢財一個銅板都不留地拿走,然后只挑斷了王仁的腳筋,便將他棄在昆明街頭,讓他終身只能乞討為生,再無法害人,卻不能速死,只活受罪才算得天理昭彰。 經此一事,賈蕓便感到了行走江湖、快意恩仇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便帶著奪回的財物回到京城,也不去見賈璉,只去林府跟林嘉荃jiāo代了一聲,請他謝過黛玉,便去劉姥姥莊子上,將前因后果跟巧姐說了,又把財物都jiāo代清楚,就拿這些做嫁妝將巧姐許配了板兒,自己便帶著小紅和母親走了。從此閑云野鶴,再無羈絆,誰也打聽不到他們的下落。 黛玉那日過林府給林嘉荃新生的小兒送粥米,聽說此事,倒也感慨,且說甚是羨慕小紅和賈蕓二人。那董瑤和陸樂萱便都笑她,黛玉擺弄著新生兒柔嫩的手指微笑不語,心中卻也知自己走出去便不肯再回來呆在這個牢籠里了。林嬸娘在旁邊察言觀色,略知其意,趁著無人時便開導道:“姑娘走出去開了心胸眼界,原是一件好事,然而真正通透之人,卻是看破紅塵更愛紅塵,原也不在于身在何處何境。你若是安心,天涯也是故鄉,若是不安,溫柔鄉也是荊棘叢……”她知道黛玉絕頂聰明,定能夠參透這一層意思。 那林嘉荃大約就是個通透人,他是早已經將賈蕓之事翻篇撩到了腦后,只關心眼下的生意。他告訴黛玉,自己上一趟從新疆帶來的土產,已經整頓完畢,也有黛玉名下鋪子里進的貨,讓她回去過了目,留下自用和送人的,余下的就給以送到鋪子里發賣了。開春后,生意特別好,自己過兩日還要北上經蒙古去俄羅斯做生意去,讓黛玉知會鋪子的掌柜,要什么貨品,盡快開了單子來。兩個人議了一會兒正事,樂萱過來笑著說今兒的午飯是娘幾個自己整治的,要吃花蟹火鍋。 以往每次過來,倘若不是大擺宴席,林家便總是主人們自己動手,做幾道菜蔬,滋味竟是與眾不同,這也是黛玉每每喜歡過來留飯的原因——因為有家常的情味,是她在賈府那種鐘鳴鼎食的氣派里所感受不到的。 林嬸娘正廳的圓桌已經整治好了,中間放著紫銅火鍋,炭火已經燃好,里面的高湯翻滾得恰到好處。圍著火鍋是什錦攢盤,里面放著切開的花蟹,開背的青蝦,切成薄片的羊rou上腦、雞片、魚片,油豆皮,綠豆粉絲,以及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