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95 章
了,覺得讓一大群被毀了容官員破壞百姓對朝廷的印象和威望,還不如暫時將翰林院的工作擱置。 所以今日一大早,便有太監來傳令,如果一個月后這些人臉上的老鼠爪印不能洗掉,以后就不用到翰林院上值了。 辛辛苦苦讀書,耗費了至少二十年的光yin才考中一個進士,可以入朝為官,可以一展胸中抱負了,結果因為幾個老鼠的腳印,就被打回原形? 誰也不可能接受。 所以今天這群翰林戰戰兢兢,也沒了之前搞風搞雨的想法,一個個乖巧得很,不但又快又好地將自己的工作做完了,還都默契地決定到了午休也不去吃飯,一定要留下多工作一會兒,一定要讓啟圣帝看到他們的價值,一個月后不至于讓他們真的走人。 當然,這一切跟林如海都沒有半毛錢關系。 此時的他已經跟著太監,走在了去往上書房的路。 沒了一開始的意氣沖動,林如海越是靠近上書房,便越是心情忐忑。 更何況,他雖然答應了侍講今日替他講解經史,可是…… 他沒準備講解的內容??! 難道又像第一次給啟圣帝講經史那般,將好些個歷史著名事件當做故事串起來講給皇上聽? 啟圣帝:對,就是要講故事! 要不是老祖宗規定,誰耐煩隔個一兩天便要聽一群文人對著經史照本宣科般地叨bi叨?還不如他自己去翻書! 然而這話太有損他皇帝的威嚴,他就算想聽,也根本不能告訴大臣。 啟圣帝原本都做好了又要聽那個古板迂腐的侍講給他講一些他自己都能倒背如流的圣人之言時,林如海跟著大太監,出現在了他面前。 啟圣帝只覺得,相對于翰林院那些不知變通的糟老頭兒,林如海就是他枯燥生活中的救贖啊。 當即,他看著林如海就和藹地笑出了聲:“朕記得今日不是林愛卿輪值???” 可能是啟圣帝的笑容太親切,以至于讓林如海產生了錯覺。 他居然腦子一抽,一直在腦海中來回咀嚼的話,就這么不加修飾地脫口而出:“陛下,聽說國庫和您的私庫都沒什么錢了,您想賺錢嗎?” 第47章 如海告狀 啟圣帝是個好皇帝啊,至少是許多大臣心中的好皇帝—— 胸有雄途偉略卻寬容仁慈,輕易不會喊打喊殺;對待有功之臣也特別大方,會根據對方的情況以金錢或爵位進行犒賞;為了防止大臣貪污以致黃河決堤,或是蠻夷來犯,他每年到了時間都會南巡北巡,對當地官員帶去威懾;若是臣子家中經濟困難了,甚至可以到國庫去借錢緩解自家窘境。 誰能說啟圣帝不是個體恤臣下,愛民如子的好皇帝? 可是很快,問題就來了。 第一項倒還好說,至少大臣不用擔心自己脖子上的腦袋隨時與脖子分家,沒人覺得啟圣帝不好。 然而面三項,就引來了許多大臣的反對。 其二,因為啟圣帝的大方,如今京城內爵位泛濫,許多真正立下大功勞的人在京城不說舉步維艱,也失去很大程度上便利; 可他們的爵位也是皇帝賜的,他們就算憋屈,也沒地方說去。 這一項,身為伯爵,卻在京城沒什么話語權,時常不被人看在眼里的林如海就很有感觸! 其三,就算啟圣帝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每年南巡北巡的準備,以及沿途的消耗都是一筆天文數字,每次南巡北巡一過,國庫就能瘦身近一半的庫存; 不過這一項決定也是沒辦法,大夏朝水利工程不多,一有天災必然會發生饑荒,饑荒更花錢還死人。老百姓就這么多,死太多人他還當什么皇帝? 所以僅有的一些蓄水、防止洪澇的水利就必須保證不會出錯。 而其三,更是如今國庫空虛的罪魁禍首。 一個大臣家中是不是困難,外人又怎么會知道呢? 一開始,這項舉措倒是確實給許多京官緩解了經濟困難,受到許多官員的稱贊??芍?,戶部尚書卻發現了這項舉措的最大問題—— 錢一直只見往外借,卻一直沒人還??! 可這也怪不得那些京官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