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居種田養娃日常 第246節
許文慶抓起一把訂單來就細看,腐乳、粉絲,腐乳、粉絲,腐乳、粉絲,都沒錯啊,再翻到下邊,除了腐乳粉絲之外還有rou松rou脯和蜂蜜一起的單子。 視線落到其中一張單子上寫的東福樓幾個字,許文慶簡直好比當胸中了一箭! “我怎么沒想到!” 盧二郎也拿了一周三郎那一把訂單,抓瞎了,他不識字?。?! 出去一趟才知道文盲可憐,忙一把將訂單塞給一旁的周四郎:“快看看!他們怎么這么多單子?” 沒等周四郎看,許文慶已經先說了:“他們還供了酒樓?!?/br> 陳大山樂夠了,拍拍小金:“這回是小金靈光,路過酒樓提議去酒樓試試,咱們賣的這些東西酒樓也是要的嘛?!?/br> 他們去的縣里兩個相對富裕的縣已經開了東福樓分號,這種時候還進得起酒樓的,能沒點兒家底子?這些東西哪一樣在東福樓不好賣? 沈寧眼睛一亮:“行啊,小金?!?/br> 沈金被夸得唇角揚啊揚的,不過話很謙虛:“我是想著大嫂以前就給許掌柜供貨,當時正好是飯點兒,看到東福樓出入的人衣裳穿得好?!?/br> “觀察入微!”桑蘿覺得沈金是真適合經商,又要了幾人簽的契約來看,都很細致,笑道:“許掌柜這教得好?!?/br> 轉頭問魏令貞:“許掌柜酒樓里應該也有豆腐和粉絲之類的菜吧?” 魏令貞點頭:“有,量不算大,他直接讓后廚在東市買了,沒找你這兒?!?/br> 酒樓的菜蔬要新鮮,這年景每天客流不會特別大,所以要的其實不算多,所以要么是王家莊子里供,要么是東市采買,從前在祁陽縣豆腐都是照原價跟秦芳娘買的,就是讓秦芳娘給送個貨而已,如今這一天一二百文的生意難道還特意找桑蘿談個合作? 現在的桑蘿今非昔比了呀,鋪子開在那,又是請人看的店,難道還單給他打個折扣? 也就是粉絲耐放好囤一囤,自己人,許掌柜索性就不折騰,直接和其他蔬菜一樣原價采買了。 倒是rou脯rou松腐乳這些東西,他沒想到還能放酒樓出售,桑蘿這邊之前每做一回都不愁賣,只有愁豬rou不夠的,沒動擴張生意的念頭也壓根沒想這一茬。 “這倒確實是個渠道?!彼蛉ぴS文慶:“文慶晚上可以跟你爹去簽一單了?!?/br> “這算什么本事?讓我爹直接來找阿寧就行了,倒是明天出去送貨那幾個縣里我得再轉轉酒樓,好像也有兩家?!闭f著把手上的單子都遞給了沈寧,又問沈寧:“庫存的貨都夠的吧?我們明天裝車能走?” 沈寧只把陳大山和周三郎的單子掃一眼便點頭:“能,蜂蜜有些吃緊,后邊簽單要注意一些了,先保障自家鋪子吧,等春蜜出來再接單,其他的都夠?!?/br> 許文慶就放心了,和陳大山一起把收來的定錢交了,桑蘿喚沈銀倒了些茶水過來讓幾人潤潤喉,問起周邊各縣的情況,大伙兒都聽了聽,聊了有兩三刻鐘才各自散去。 八個人第一趟出去,以歙州城為中心點向南北跑了八個縣,找了十五家經銷商,合二百六十兩的訂單,看著很多,但給經銷商讓了四成的利,加上原料工費各種開銷,沈家這邊利潤比之前要少得多,桑蘿大致核了核,約莫還能剩下八十多兩的利潤。 盤這些賬的時候連沈金兄弟三個也沒瞞著,沈寧還好,上次看過京城來的三個客人那大手筆,相較之下淡定得多了,沈銀和沈鐵則不同,一聽八十多兩眼睛都圓了:“賺這么多?” 沈金看兩個弟弟一眼,道:“哪里多?大嫂他們很辛苦的,原料要種養,東西要加工,用功都用在你們沒看到的地方,你倆也多學著些,往后有些事也能幫大嫂分擔起來才好,大哥大嫂家聽到看到的賬在外邊不興亂說?!?/br> 沈銀:“我知道的?!?/br> 沈鐵聳聳鼻子:“我不笨,這種話哪會往外說?!?/br> 桑蘿笑:“你多想了,都機靈著呢?!?/br> 三個都是吃過苦的,小時候最憨的沈鐵漸漸大了,有兩個哥哥教著其實也鬼靈精,在家里憨些,在外邊可不憨。 沈鐵一聽這話得意沖沈金使了個你看吧的眼神。 沈金好笑,左右看看,道:“沒見大哥和小安?” “往刺史府幫忙去了,你在外邊跑這些天沒好好歇過吧?讓小銀幫著燒點水去洗個澡好解乏,晚上在這邊吃飯?!?/br> 沈金一出去,沈銀和沈鐵沒少被桑蘿留在家里吃飯,兄弟倆都習慣了,沈金心下高興,也沒推拒,“謝謝大嫂?!?/br> 說完話想起阿窈和謙寶來,有心想逗一逗,卻見他大嫂放輕腳步過去,一個一個抱了回房里了。 好嘛,早不知道什么時候被沈鐵給搖睡著了,水沒那么快好,索性幫沈寧收筆墨硯臺。 …… 另一邊許老太太回了家,私下里跟魏令貞道:“阿寧教得是真好,那利落勁兒,再歷練個幾年了不得?!?/br> 老太太瞧瞧外邊正說話的幾個孩子,文博年齡倒是相當,老太太想到這里卻是自己就搖了搖頭,除非科舉真考出個樣兒來,不然攀不上,沈家起得太快了。 許老太太看到的是沈寧的厲害,大興莊外幾個村里,今兒在沈家上課的幾個幫工家的孩子眼下也正跟家里爹娘爺奶說起今日沈家見聞。 陳大山和周三郎的抽成多少沈寧只上了賬沒明說,但盧二郎和許文慶的他們聽到了啊。 一個六百多文,一個一千多文! 趙家那邊,趙老漢和趙老太太啊一聲,嘴都沒再能合上。 “多少?” “一千一百八十八文?!?/br> “沒聽錯?” 趙家姐弟齊齊搖頭。 老倆口相視一眼,老太太轉頭就囑咐孫兒孫女:“這事在外邊可不許說?!?/br> 趙家小娘子點頭:“我知道的,我就是跟爺奶講?!?/br> 趙老漢點頭:“這就對了,咱們你爹和四叔都給桑娘子干活,你娘和幾個嬸子現在也進了粉絲作坊,你們姐弟還能讀書識字,娘子待咱們可不薄,容你們在家里讀書,聽到看到什么不興在外邊胡咧?!?/br> 又問孫女兒:“你前些天是說教你們的兩個小先生都去做跑商學徒去了?” 趙家姐弟兩點頭。 趙老漢微沉吟,便道:“你倆好好學,能識字會算賬比種地干苦活強,學成本事了,等長大了桑娘子商隊或是鋪子要人,沒準兒你們也能去做學徒?!?/br> 姐弟倆眼睛就都亮了。 “我一定好好學!” 等兩個小的出去,趙老漢沉吟許久,問老伴兒:“你說,能不能讓家里大的幾個也到那邊學學識字算賬?在家里跟著六丫兒和小□□總是要差一大截的,沒有那邊的先生講得好?!?/br> 一天就是一個時辰左右,孩子長大了有前程,他們自己每天多干一些也使得啊。 趙老太太也是心動的,只是有些猶豫:“這好嗎?” 沈家也不是開學塾的,他們一年也就是提些雞鴨土產當束脩。 趙老漢也有些不好意思,但想到之前桑蘿的態度,家里又四個壯勞力在沈家做工,為著孫兒孫女前程,也難得厚了臉皮,道:“要不明兒讓老大拎上兩只雞,去問問娘子?” 趙老太太兩手在圍裙上搓了搓,道:“明兒一早我去試試吧?!?/br> 一模一樣的情景在另兩家給沈家幫工的人家一樣上演,桑蘿這時還不知道大興莊的小課堂眼見著又要擴充了,還有一群孩子小小的腦袋里有了新夢想——成為大興莊學徒預備役。 第267章 員工福利 翌日一早,陳大山、盧二郎這幾人拉了幾輛架子車來,還在上貨呢,趙老太太左手一只雞,右手一籃蛋的來了。 打從州學招生起,歙州城里便陸續開了幾家學塾,每年束脩自是不便宜的,加上書本和筆墨紙硯,更是供養不起,讓家里的孩子讀書識字,這是絕大多數人家想也不敢想的事。 因為清楚,趙老太太見了桑蘿以后也格外的難以啟齒,打了幾回磕巴才把話說全乎了,還緊忙著說如果不便,還叫六丫兒和小九在家教他們兄長和jiejie。 桑蘿倒稀奇:“您老舍得這勞力?” 趙家的情況桑蘿還是清楚的,這是她雇的第一戶人家,頭一年開出的工錢,一家子都覺得高,趙家大的那幾個孩子武定三年臘月里都來家里幫忙開過幾日的田地,后邊她獻犁,這家兄弟幾個又來幫著開過山地,送過樹苗,桑蘿都有印象。 那六七個孩子,最大的一個今年應該都已經成丁分地了,另有六七個如今也都當得家里的壯勞力,這舍得? “不敢欺娘子,六丫兒和小九昨兒在這邊聽課,正好您這邊商隊回來,聽說,聽說跑了幾日僅抽成就有幾百近千文,我們也是動了心思,孩子若是在娘子這邊能學幾分識字算賬的本領,往后娘子這邊再要用人的話,看能不能也瞧得上我們家孩子,當然,就算不要也不打緊,這學到東西總是好的,不計是進城里做個伙計還是什么的,也比單在地里刨食要強,尋思著一天也就是一個時辰,家里大人咬咬牙這活也能扛著做下來,這才觍著臉來問?!?/br> 這頭話才落,桑蘿還不及說什么,另有兩個婦人也結伴來了,不是別個,是家里另兩位長工的婆娘。 桑蘿瞧著兩家跟商量好了似的也各提著一只雞,拎著一籃蛋,不用問,桑蘿也猜到了來意。 果然,兩婦人先同桑蘿打過招呼,再看趙老太太和老太太放到一邊的雞和蛋,就訕訕笑著問趙老太太,也是想再送幾個孩子來學識字算賬嗎? 桑蘿見此,不得不把事情說明白些,道:“昨日跑商抽成有幾百到近千文是不假,不過這是頭一回去尋經銷的商鋪,他們要的貨許是要賣一兩個月的,所以不是次次都能有這么些銀錢?!?/br> 這事昨夜里三家其實都有討論過,趙老太太道:“我們知曉的?!?/br> 桑蘿點頭:“讀書是不錯,卻也沒有你們想的那樣好來錢,不過愿意讓孩子讀書識字是好事,幾位把東西先拎回去吧,這事容我細想想,過得兩日再給你們答復?!?/br> 這話一出,三人都有些不好意思,趙老太太道:“如果不方便,娘子莫因這事為難,提這事原是我唐突失禮,其實還叫家里大的跟小的學也是一樣的?!?/br> 哪里能真一樣,真一樣也不需跑這一趟了。 桑蘿笑笑,道:“倒不是什么為難事,不過咱們鄉下人家,農事也是頭等大事,待我想想可有兩全法,若可以的話,屆時再告知您?!?/br> 兩全法? 趙老太太和另兩位長工家的婆娘相視一眼,便都拜謝,道:“那我們等娘子的信?!?/br> 桑蘿笑笑,送了三人出去,已經拎來的東西三人都不肯往回收,桑蘿知道這對農家是多大的進項,哪里會拎,一個個塞回了手里。 “家里有呢,攢這些不容易,別破費了,這事我記心上,成與不成這幾日都會有個回音?!?/br> 待把三人送走,桑蘿便喚了還在裝貨的陳大山說話。 “你說,我給在咱們作坊或是我家鋪子里干活的工人伙計或是他們家中兒女都有個識字的機會,如何?” 陳大山一愣:“這不少人吧?” 趙老太太先時跟桑蘿說話,陳大山進進出出搬貨,早聽了個全,原本聽桑蘿說要再想想,只以為是收的人多了不便,沒成想她竟是想把作坊和鋪子也照顧到。 “而且孩子還行,大人能有多少時間來聽課?” 桑蘿道:“夜里學,年歲小的孩子可以白日來學半個時辰,年歲大可以做農活的,如果愿意學,夜里來學半個時辰,你看怎樣?” 陳大山終于反應了過來,這不是跟他和他媳婦一樣嗎?不同的是他和周葛是在家跟自己弟弟meimei學。 “這個可以,不過只怕有意向來學的人不多就是?!?/br> 像早幾年的他,當時也沒覺得自己有學認字算賬的必要,還是兩家合做生意了要簽契約,陳大山才意識到光只會打獵種地已經不成了,這一趟出去跑商后這樣的領悟越發的深,如果沒有帶著沈金和二山,只他和盧二郎、周三郎的話,只怕是契約都簽不囫圇。 他還算是學得早的,似盧二郎,那是直到這一趟跑商才認識到這個問題,今兒出門他空車上就掛了一個布袋,是阿戌啟蒙時用的那一卷千字文。 便是趙老太太幾人,不也是看到了識字會算賬的在桑蘿這里可能搏到的前程,這才敢把能當勞力用的孫兒們也拎出來嗎? 大多數人都事是到近前才有那個認知。 桑蘿點頭:“是這樣,不過都問一問,有多少算多少,權當是給咱們做工的福利了,且往后咱們真要用人的話也便宜?!?/br> 事實上桑蘿現在只兩家鋪子、一間作坊、一個商隊,對于人才的需求就有些緊張了,比如大興莊特產鋪的馨娘,她識的字就不算多,鋪中產品均有價格牌,但剛開業時其中的字她認得的不足一半,初時物價全靠強記。 鋪子里商品品類不算多自然可以,多的話哪這么容易?因為這個,在最初幾個月里沈寧每日在盤賬對賬上要花的心思明顯就要更多一些。 趙老太太那一段話提醒了桑蘿,趙家想讓孩子往后給她工作,反之來說,她往后生意若是越做越大,提前培養人手也很必要,就算生意沒擴張起來,這也能加強眼前這一批人手對作坊的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