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居種田養娃日常 第110節
許掌柜想想沈烈幾人是怎么回到淮南道的,穿山過嶺繞了有小半個大乾朝疆域啊。 “是個有本事的?!?/br> 有本事好,有本事才活得下去。 …… 沈烈和桑蘿不知縣里許掌柜還提起他們二人來了,家里近來又得了不少山雞,有沈烈套的,有沈烈教的那幾家子弟學會后往這邊送的,想著后邊不知哪天就該避進山里了,桑蘿沒舍得都吃了,折騰著做成了臘雞。 入夜后的十里村極靜,村中各家都睡下后,沈烈就在院外候著了,暗夜里有悉悉索索的動靜,而后是三聲鳥鳴,沈烈做了個回應,不一會兒就有人影出現在山下,十七人挑著空擔,在旁邊的林子里不知藏多久了,連火把也沒敢打。 沈家長房院里不見燈火,一條條人影快速進去,而后院門就關上了。 陳大山這些人熟門熟路把挑筐放進后院,而后就直奔沈家主屋,沈家這主屋現在東西已經全搬空了,為了方便大家夜里打地鋪,就連竹架子也早就在前幾天移去了后院。 幾家留守的早備好了吃食在這邊候著了,這會兒都擺在主屋的桌上,小年夜,飯菜都備得豐盛。 大伙兒一進來,桑蘿家這間屋子,那當真是擠得連個下腳的地兒都沒了,陳婆子幾人忙退出去給騰地兒。 一群人今天就路上吃了點干糧,早餓得前心貼后背了,看到一桌子好吃的,洗手什么的都顧不得,端著碗拿著東西就吃。 陳婆子在門口小聲道:“可不能吃急了,慢著點?!?/br> 五家挑糧的主力,今年也算過了個與眾不同的小年。 等都吃飽了,桑蘿和沈烈一起把地鋪鋪起來,一個個就坐在地鋪上說起正事。 臘月十四到臘月二十三,他們每日里不歇,一共走了三趟,第一趟二十人,后兩趟每次留三人看糧,十七個人挑糧,當然,最小的鐵柱只能算打雜的。 男人力氣大些,咬著牙打著蠻,一趟能挑走兩石,女人揀各家小袋些的糧挑,走一趟或挑一石半,或挑一石,三趟下來,倒是運走了八十多石糧。 可以說,現在除了盧家的糧食一袋沒運,沈家因為要給大家騰地方住,糧食是最先被搬空了的,施家和陳家人口少,糧食相對也少些,現在也不剩多少了,也就周家因為人口多家境好囤糧多些沒運完。 陳大山一直是主事的,就與沈烈道:“再走一趟,我們四家除了吃用的口糧,其他的就能搬完了,還能有些余力,各家今晚看看有什么別的緊要東西要帶的,鹽之類的,用壇子裝好也可以先挑走了,正好走了這一趟回來再有幾天就是除夕了,到時就把包袱什么的該背上背上,做個樣兒從縣里回村,正月初二就挑下一程?!?/br> 這是原就說好了的,第一程大家合力先運走七成,余下三成由盧家單獨再往第一個藏糧點挑。 其實余下的那三成,除了各家各留下的一兩石吃用的口糧,差不多也就是盧家的存糧了。 盧婆子聞言眼睛都亮了亮,終于,正月初二開始,她們家的糧也能轉移了!雖然只她們自家人挑,相比眾人一起挑的速度要慢得多,但盧婆子也沒忍住心中激動。 桑蘿臉上也露出些許笑意來,想了想,道:“正好,年前幾天你們都回來了,咱們幾家合起來以備年貨的名義再去一趟縣里,各位家里要是還有余財的話,留些許應急,其它的我建議再多備些鹽或藥之類的東西?!?/br> 想到盧家和施家的藥材至今還沒買上,便道:“銀錢不夠的話,看看有什么不好帶走的,該當就當吧,真到亂的那天,咱們一走,村里的屋子,屋里的東西可就都不算咱的了,能多換些物資就多換些物資,鹽存儲得當能放許多年的,我不知道大乾國運會怎樣,只是咱們都已經走到這一步了,何不就做好最壞的打算?歷來王朝動蕩如果發展到改朝換代那一步,必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咱們,最好是做好在山中避居幾年的準備?!?/br> 眾人把這話都聽了進去。 幾年啊。 陳老漢點頭:“確實是這樣沒錯,幾年能太平都算是運道的,這事得聽阿蘿的,大家伙自己好好想想,要在山里呆幾年的話,各家可還缺什么,一趟都買了吧,備年貨的當口,買著也不打眼,何況也就這幾天我們能集齊青壯往縣里走了?!?/br> 眾人皆點頭,一小家一小家湊在一處商量,不過屋子總就那么點大,誰都聽得著,各家時不時互相給些建議。 說到最后,施二郎媳婦拉了大嫂甘氏去后院說小話,說的自然是她自家的兄弟還有甘氏的弟弟都跟沈烈學了些時日弓箭的事。 “為了穩妥,教的是彈弓,但換成弓箭也不難的,那藥也給了,你二弟讓我給帶話,叫你安心?!?/br> 甘氏抹抹眼,直點頭:“好,好?!?/br> 一樣的情形,盧婆子和馮柳娘,周村正媳婦私下跟自家兒媳說,有的是去澡間方便,有的是去灶屋洗碗,借口不一,但全避開了王春娘。 正事議畢,次日要挑的糧食和干糧也都備好,也該讓這些在山里走了十余天的躺下歇歇了,陳婆子幾人就告辭離開。 路上,陳婆子小聲提點盧婆子:“過幾天都要回來,你們家春娘你可千萬管好了?!?/br> 第一程的點王春娘可是清楚的。 盧婆子拍拍王婆子,笑道:“放心,這回我直接把人綁了嘴堵了,門再一鎖,別說出門,就是她親娘年前還來打轉,我也叫她一聲都吱不出來,再跟幾個孩子說清原因,關系著一家人生死,都是拎得清的,讓栓柱鐵柱看著點兒,保管半點動靜鬧不出來,絕不給大家伙兒再弄出幺蛾子來?!?/br> 她是再不敢信王春娘了,不管她還犯不犯蠢,怎么保證,反正絕不給機會就對了。 一起走的施二郎媳婦聞言大松一口氣,小聲贊:“嬸子,您真是明白人,有您這話我可是能安心過個年了?!?/br> 陳婆子失笑,施二郎這媳婦哪哪兒都好,就是這心直口快,嗯,這心直口快在這兒也怪討人喜歡的。 第120章 福手福足/別前 王家確實如盧婆子所料,拿她們家的糧食當自有糧食看起來了,年前一天,婆媳二人算著王春娘怎么也該回來了,愣是又來打了個轉。 王春娘她們當然是看不著的,盧婆子跟長媳好好說了番道理,然后把人五花大綁堵了嘴關在西廂放糧那間屋里,在糧架后邊,被一袋袋糧食遮得是嚴嚴實實,栓柱鐵柱還在邊上陪著。 王春娘也知道,不配合的話后邊逃難沒她啥事了,說不準還帶累兒女,也老實,聽到外邊自家娘和大嫂的聲音,愣是半點動靜沒鬧,聽著婆婆把人敷衍走。 建業十一年除夕出了樁大事,兩縣之隔的績安縣,家住縣外的一戶大戶,于除夕后半夜滿門被屠,錢糧被洗劫一空,流民所為。 正月初二,消息傳到祁陽縣,縣里的百姓白日里也門戶緊閉,街上再看不到多少行人,縱是有也是行色匆匆。 祁陽縣令和縣里的部分大戶,尤其是住在縣外的幾家大戶,關乎自己生死了,終于把各自心思收了收,顧不得縣衙還沒開印,湊在一起正經商量了城外流民的安置問題。 各家都出了些血,縣令也許出去了一些好處,正月初三一早,衙門的人就在城門外貼了布告,凡是愿意在祁陽縣落戶開荒的,丁男能領得一石糧,未成丁的能得半石。 一人一石糧! 放在這些個流民手中,省著吃,摻著野菜草籽去吃,能熬過一年多了! 這一回圍在城外的流民沸騰了,紛紛湊上前去問給多少地,分他們落戶到哪里。 縣令也不是傻子,這幾百流民自然是得打散了安置,所以十里村也被分來了兩家,桑蘿只慶幸,不是分在她家周圍,不然后邊有點小動作都很容易被人覺察。 流民雖散了,縣里的人精神卻愈發緊繃,但有往其他州縣去的,少不得被圍住問各種消息,而傳回來的消息,也一日賽一日的叫人惶惶難安。 東福樓是縣里最大的酒樓,自然也是祁陽縣的消息集散地,而能來往東福樓的,消息路子更是比大多數人都更廣。 河南道有人反了、山南道有人反了,陳州被圍,反兵沖進了城,某士族旁支舉族被屠戮,某庶族大戶闔家被殺。 流民一旦成了反軍,似乎就專盯著這些士族庶族動手了,恨不能喝其血食其rou,不,或者根本的原因是這些人家藏的錢糧也最多。 所以他們在東福樓聽到的消息,但凡哪一州哪一縣被反軍沖進去,最先遭殃的絕對是州縣里的大戶,除非本身實力極為強悍,否則倒比普通百姓還要慘烈。 而聽到的消息中,被滅門的人中實力不乏比王家強的。 許掌柜一日又一日,聽得是rou跳心驚,原本給妻兒老母安排的退路,如今竟也覺得岌岌可危起來,連做了好些日子的惡夢之后,牙一咬,竟匆匆又回了歙州。 …… 這是縣里有消息渠道的人承的壓,對于近來已經輕易不敢外出的鄉民,因為什么也不知道,日子反倒還算安生的過到了二月初一。 二月初一,無事不進村的周里正來了,熟悉的鑼響,熟悉的布告。 提前征稅,又見提前征稅!建業十二年春,開始征建業十三年的秋稅,這一回就是周里正,臉上也終于有了人樣,不再輕飄飄一臉無所謂,也終于覺得那布告壓手了。 大多數百姓聽到周里正的話,人已經是直接癱軟在地上了,坐在地上拍著腿就哭:“不讓人活了,這是不讓人活了!” 軟刀子割rou,一刀,一刀,又一刀,每每你剛挨過去,下一刀就又來了。 剛在十里村落戶,草房才搭起還沒住暖的兩戶流民也傻了眼,剛領到手的糧,還不夠交租稅的。 十里村亂了套,罵天罵地罵官府的,周里正再沒有從前威風,狼狽的喝著讓大家靜一靜,展開另一卷布告。 “還有出路!都聽我說,不是一定要交這稅糧!” 村里人聽了這話,終于安靜下來,一個個盯著周里正。 周里正喉嚨發干,沒忍住咽了咽唾沫,道:“圣上要御駕親征,一雪前恥,需募天下兵?!?/br> 不知是誰,一把土塊砸向了周里正! “這算什么出路!還讓我們去送死嗎?” 群情激憤起來,周里正抹一把臉上的灰土,也不敢喝問是誰砸的,忙高聲道:“但凡家中有人入伍者,有敢作前鋒的,免今年的租稅徭役!” 有人猶疑,有人仍朝周里正砸土塊,周里正以手掩面,留下個二月初三的集結期,二月初十的交糧期,捏著那卷布告狼狽的出了村。 曬場上的村人還沒散開,有人嚎哭著沖進村來,口中喊著:“姐,春花,姐!咱爹腿斷了!腿斷了!” 春花是鄰村嫁進十里村的一個婦人,原還和婆婆一道坐在地上哭,一看是自家妹子哭著沖進村來,等聽清后邊那句,一骨碌爬起:“槐花,你說啥!爹好好的腿怎么斷了?” 那叫槐花的小姑娘崩潰大哭:“自己砍的,爹自己砍的……快,快回去看看?!?/br> 哭得話都說不出來了。 兩村離得頗近,槐花拉起春花就要走,周村正想到什么,把人拉?。骸昂⒆?,說清楚些,怎么就自己砍了自己的腿?!?/br> 春花也急著想知道,催著妹子快說。 槐花哭得抽抽:“說,說斷了腿以后就再也不用交稅服役了,我看大哥好像也想砍自己?!?/br> 周村正一下子仿佛氣都喘不順了。 有人也回過味來:“是啊,這不是殘手殘足,是福手福足啊?!?/br> “福手福足,是啊,福手福足?!?/br> 一人說著說著笑起來,桑蘿回頭去看,是周癩子,人高馬大的漢子,這會兒竟面有淚跡,哭著笑著喃喃說著福手福足,桑蘿心下一縮,那一瞬只覺瘆得慌。 周癩子回去了,扯著家里的長子次子還有病弱的婆娘一起回去了。 大乾朝開國皇帝仁名在外,因為登位之初制定了一系列頗為利國利民的政策,其中就有殘疾者免交租稅、免服勞役這一條,所以殘疾人有時對著旁人說起自己的殘手殘足還會頗為得意,戲稱之為福手福足。 桑蘿直覺不好,也不避忌了,拉了拉沈烈衣袖:“我們跟上看看,我怎么覺得周大伯像是動了自殘的念頭?!?/br> 活生生砍自己的手足,失血和感染,哪一樣都能要了命。 沈烈也反應過來,和桑蘿一起,轉頭就匆匆往周癩子家去。 …… 回到半山小院時,幾家留守的人都聚了過來,盧二郎和盧三郎最近幾日也藏身在沈家后院。 “現在怎么辦?” 交稅是不可能交稅的,別說他們現在手上沒糧可交,就是有糧也不可能交,現在的糧價和形勢,再把糧交出去,那就是把命交出去。 一直做著走的準備,但真的到要走的時候,誰都免不了有種前途未知的不安。 沈烈:“大山他們第二程的糧應該已經運得差不多了,咱們也別拖,外松內緊,別弄出動靜,入夜收拾東西,天不亮就走?!?/br> 確實,再不走,等著過兩天募兵官兵直接來逮人嗎? 盧家的糧早在半個月前就都搬到了第一藏糧點,第二藏糧點他們不能去,回來了幾趟幫著各家把一些有用的,山里不容易弄到的壇壇罐罐等家當挑到了第一藏糧點,后邊就沒他們的事了。 除了盧二郎和盧三郎這樣武力值高些的回來藏在沈烈家的小院里護著村里留守人員,盧家其余去送糧的人現在都在第一藏糧點和施大一起守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