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居種田養娃日常 第65節
而縣里的糧鋪雖然每天都會放出一些糧食來,但架不住放出的糧食不多,買的人還多,半上午就關門不售,他們不摸著黑就往縣里趕,哪里搶得過縣里買糧的百姓。 周村正也是這幾天才清楚確切的知道,桑蘿這個豆腐的生意做得已經小有規模,那滿滿一架子車上,拉的都是三家各自要賣的貨。 而在今天,桑蘿跟著他們一同進縣里,周村正才知他還是低估了桑蘿,原來她竟還另外做了一種吃食,單供給了東福樓。 周村正面上沒什么反應,心里卻直嘆不簡單。 這桑氏不簡單哪。 …… 許掌柜看到桑蘿,那叫一個開心。 素毛肚得加量。 最初定的十斤委實保守了一些,這新鮮吃食,很容易推出去,只十斤的話,中午一頓就沒了。 “桑娘子,一天先照二十斤的量來送吧,你這東西也就是不好存放,不然的話我們東家在別的州縣還有酒樓,都是可以上的,豆腐和素毛肚,訂單遠不是這個量?!?/br> 話里是說不盡的遺憾。 桑蘿笑:“二十斤可以,不過再多的話,我目前也做不出來,這東西做起來頗不容易?!?/br> 原材料也不是取之不盡。 這才是她敢一天穩定十斤就跟許掌柜先簽個半年的獨家銷售的原因所在,再多,她也很難供得上。 這不是農人大家都種了的黃豆,有錢就能買得到。 許掌柜笑著說是。 照著規矩,桑蘿要的還是條子,許掌柜在一旁看了,道:“桑娘子,家里也要留些開銷吧,還銀子的事不急,不用每次都只取條子?!?/br> 桑蘿笑:“許掌柜忘了?我家還有點別的營生?!?/br> 說著把兩個裝得滿滿當當的錢袋取出來,又從袖帶里掏出好幾串錢堆到柜臺上,笑著與賬房道:“這里是兩千五百文錢,勞先生點收一下?!?/br> 給那賬房都看愣了愣,而后才點頭,喚了兩個小二來幫忙點錢。 許掌柜看到這一幕,搖頭失笑:“桑娘子好本事,我就是不幫忙,桑娘子這一關也不難過?!?/br> “哪里話,糧價已經漲到八十八文了,而且沒有許掌柜的話,我怕是每天什么也做不了,大半天都得耗在糧鋪門口排隊了?!?/br> 從她那邊過來可不近,排得遲了還未必買得到。 正如現在陳有田他們一樣,每天都得天不亮就往縣里來。 桑蘿不是沒想過再找一找許掌柜的關系,幫陳有田他們買點糧食。 但一則許掌柜自己本身不是糧鋪掌柜,也要轉一道人情才能買糧,幫她已經是好了,再托他幫村里人買糧,這就有些過了,到底不算相熟,人情哪里經得起這樣耗。 二則,周村正還好,家里有點底子,像陳家、施家和盧家,家底其實不厚,并不能一口氣拿出多少錢來買糧食,每天買糧的錢都是頭一天賣豆腐、賣野菜、賣菌子賺來的,最近秦芳娘她們腦子也活絡了,就連菜地里的菜每天也會帶一些到縣里來賣,這才維持得了每天往家里買個一斗一斗半的谷子。 在東福樓喝了一盞茶,等著賬房把錢點好,開好條子,桑蘿才別過許掌柜挑著自己的挑筐離去。 許掌柜看著那挑筐里的壇子,心下其實還頗好奇,這桑娘子除了賣素毛肚和豆腐,還賣了什么? 沒好意思問罷了。 桑蘿自然是去賣她的酸棗糕,托跟著幾位老太太轉了幾十座大山的福,她這回酸棗糕是真沒少做,桑蘿今天挑了四壇子出來,全賣完的話,少說有八百多文。 她準備先去前番沒去的兩家點心鋪子里碰碰運氣。 永豐齋那樣的老字號不賣外邊做的吃食,小點心鋪子總不會那么多講究吧? 只是怕價錢會被一殺再殺。 她心里一邊掂量著,一邊挑著擔子往外走,還盤算著真碰上對方殺價的話,給多少才是自己這邊的底價呢,有人在后邊急急地喚:“小娘子,小娘子!” 桑蘿初時沒想著那是叫自己,這縣里可沒誰識得她,識得她的要么喊她阿烈媳婦,要么喚她桑娘子,誰跟喚個陌生人似的喚小娘子呢。 因而她根本沒當回事,也沒當人家是在叫她,挑著擔子還尋摸著她的賺錢大計呢,埋頭往前走。 直到那人氣喘吁吁追上來:“小娘子,賣水晶脯的小娘子,等等!” 聽到水晶脯三個字,桑蘿才終于把這句小娘子跟自己掛上了號,下意識停了腳步轉頭看去。 跑得氣喘吁吁的圓臉婦人,不是永豐齋的女掌柜是誰? 第73章 合作吧 女掌柜拉住桑蘿,人沒站定,眼睛就先朝桑蘿那兩個挑筐里瞟。 “小娘子,可是叫我等著了你,你今天是來縣里賣水晶脯嗎?” 桑蘿眉梢就動了動,笑道:“是呀,剛來縣里,準備往另兩家點心鋪子去問問呢,掌柜的找我是?” 準備往另兩家點心鋪子問問! 女掌柜只聽這一句,警惕得抓著桑蘿袖子的手都緊了緊。 她喘勻了氣,笑著道:“別呀,先到我鋪子里坐坐,咱們慢慢說?!?/br> 嘖,桑蘿覺得自己今天不用到處推銷了,買主有了。 她笑著應下,挑著擔子跟著女掌柜往回走,這才發現原來她剛才想著事情,竟是經過了永豐齋門外,怪道能叫女掌柜追著出來。 進了永豐齋,女掌柜這一回把桑蘿請到了鋪子后院,還特意上了茶和點心。 她這作派,桑蘿怎么覺得,這不是買水晶脯或者幫誰買水晶脯這么簡單了。 果然,女掌柜一開口,問的就是:“小娘子,你們這水晶脯的方子當真不賣嗎?價錢好商量的?!?/br> 桑蘿聽到這話不是沒有心動的,只是她穿越到這古代來,沒依沒靠還帶著兩個孩子,說實話,更愿意細水長流的有進賬。 賣方子這種事情,一個方子給出去了,兩個方子給出去了,當下錢是收得痛快,后邊呢? 山里東西是不少,但不敢深入的話,能穩定變現的也沒幾樣的,還都有季節限制。 或許有,譬如藥材之類的,奈何她不認得,她唯一一回嘗試去賣的中藥材就是酸棗果實,藥鋪里收的卻也不多,只要了幾回,后邊就說夠了,不再收了,桑蘿自己攢了一些,余下的也只能拋回山里,怕曝露了酸棗糕的做法,連做個珠簾珠串什么的掛著都不敢。 所以自己會的這些東西,桑蘿是能握好了盡可能都握好。 因而女掌柜這一句價錢好商量出來,桑蘿雖有一瞬心動,仍是搖了搖頭:“掌柜的見諒,我們家里靠著這手藝過活呢?!?/br> 女掌柜開口前也猜著是不大可能成的,這年頭有價值的方子大多都是捏在手里,一代一代傳給后人,也是后人能安身立命的本事,若非過不下去,輕易哪里肯賣。 她心下嘆息,面上也只表現出微微的遺憾來,道:“我前幾日買下娘子你的水晶脯,分裝好后都送到了東家家里,這東西東家家的太太小姐小少爺們著實喜歡,就連老太太都留了兩罐子,所以我們東家也是存了心思,想把方子買下來,精心做了,放在鋪子里出售?!?/br> 桑蘿笑笑,等她后話。 女掌柜見她這樣穩得住,只能把東家給出的另一個方案給了出來:“娘子這方子若實在不愿意賣,咱們談一談合作吧?!?/br> 桑蘿笑問:“怎么個合作法?” 女掌柜把條件說了說,大致就是按她們要求的標準用她們給的模具去做,穩定供貨,只供給她們。 這三點,前后兩條桑蘿都能應,唯有中間那條不能。 因為酸棗這東西天生地長,又不是她人工種植的,哪里穩定得了,最要緊的,按這邊的時間和氣候看,最多再摘個一個半月,這東西也就沒有了。 當然,話不能直說,真把原因直說了,這方子也就容易破解了。 因而桑蘿只搖搖頭:“用你們的模具做,只供給你們,這兩條都好說,穩定供貨不成,我們家除了做這水晶脯,手上還有好幾樣營生,忙不過來,請外人做的話方子容易泄露,所以只有有空時才做一些出來賣?!?/br> 女掌柜:“……” 有錢你竟沒空賺? 她一臉的狐疑。 桑蘿索性道:“縣里近來賣的神仙豆腐和豆腐也是我家的營生,與東福樓還有些合作,確實是忙不過來,還請掌柜的諒解,當然,我也會盡量隔一陣做一些送過來的?!?/br> 聽到神仙豆腐和豆腐,女掌柜眼里有些訝異。 這才算是信了桑蘿的話。 “行吧?!痹捳f到這份上,女掌柜也沒轍了,誰讓鋪子里的點心師傅對著東家給的半罐子水晶脯琢磨了好些天,試了十幾回也沒試出個四五六來呢。 她把目光轉到了桑蘿放在一邊的挑筐:“娘子今天帶了多少水晶脯來?” “八百三十六塊?!?/br> 桑蘿這一回報出了個極精準的數來。 不因別的,因為裝壇子的時候,多出來了三十九塊,桑蘿原計劃是留開九塊的零頭給小兄妹倆當零嘴,帶八百三十塊來縣里,結果兩個小的惦著家里的債務呢,不肯多留,只留了三塊,其它的全塞進了壇子里。 所以桑蘿對這個數記得格外清楚。 可以說,附近的幾十座山頭,這幾天都被她帶著沈寧或是沈安搜刮了一圈,當然,只是撿地上的,酸棗樹太高,枝桿又脆,沒人有本事敢爬上去摘,而且這東西落地不會因為摔了碰了就容易壞,落地后還能存幾天,留夠了時間給人去撿,所以大多是撿樹上熟透了自然落下的。 這八百多文聽著是多,賺得也是極辛苦的了,每天白天都泡在山里,一天幾趟的往里跑,近處的撿完了就得往遠處的去,大多時間耗在山路上。 而晚上都在家里做棗糕,像這樣白天大豐收撿得多的,晚上就做得比較晚,也是很熬人的。 現在就連沈安沈寧干起剝皮揉棗泥的活也極為嫻熟了。 女掌柜笑:“我都要了,娘子可記得,往后這水晶脯只賣我們永豐齋了?!?/br> 桑蘿一萬個愿意,當下就讓女掌柜請人來點數。 女掌柜也爽快,這邊讓人點數,那邊就拿了八串又三十六文錢遞給桑蘿,也給桑蘿時間點錢。 桑蘿這回真沒客氣,因為今天這八百多文錢她都有用處,特意問女掌柜借了幾根能串錢的繩子。 八十八文一串,一共串了九串,等這九串串完,也就只剩四十四文了,單串了一個小串。 臨行,女掌柜讓桑蘿稍等了等,回屋里給她搬了一小箱的東西出來。 桑蘿看后才知道,全是做點心的模具,酸棗糕要是放進這模子里晾曬,再脫模出來不僅規規整整方方正正,還有永豐齋的字樣在上邊。 “后邊的貨,勞煩娘子用這些模具來制,你看看成不成?” 竹簸箕的紋路印在點心上,賣相總歸是要差上許多。 桑蘿看了看那模具大小,倒跟她現在做的這個差不多,點頭:“可以,后邊的貨我就用這個做?!?/br> 她細點了點那模具上的模子,長方形的一條,并排兩行模印,能出二十塊,女掌柜給抱出來的是十個模具,也就是她一次可以曬兩百塊水晶脯,桑蘿皺了皺眉,道:“這模具如果有多的話倒還請掌柜的盡量多給幾個,這東西做好了只要保存得當還算耐放的,我們不常做,一次通常會多做些?!?/br> 主要是酸棗能收的時節也有限,桑蘿自己得做著計劃做好了慢慢存下一些,這樣一來在過了季后就還能往這邊再送一段時間,相對來說不那么容易讓人把這水晶脯跟山里的野酸棗聯想到一處。 女掌柜皺了皺眉,她們開鋪子的,自然是希望東西越新鮮越好的,但想想東家家里送過去的那六百塊,一到家里沒幾下就分沒了,盡管跟東家家里姨娘孩子多有關系,但她想想,來她們永豐齋光顧的大多也是這樣的大戶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