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71 章
己的瑕疵卻比什么都難。很多時候人們深陷迷局,卻堅信自己是正確的,不知途反。 正確認識自己,并萌生出完善自我的yu求之心——這就是修道修心最難跨過的一道天坎。 易塵翻開了第二本手札,如果說第一本手札記錄的是少言求道之初對己身的詰問與反思,那第二本手札記載的,就是少言為了己身大道上下求索的過程。 最初的少言,認為大道是公正的,因為道的本身無形無情,它并不會阻止世人問道,也不會提點他人正確的道途。 大道就在那里,或許很遠,或許很近,一瞬的頓悟與開竅能讓你捕捉到一線靈光,卻也有人一輩子都摸索不到。 在家中慘遭巨變之后,幼弟莫常遠的遭遇讓少言產生了困惑,原本已經堅定的觀念也產生了動搖。 修仙問道是否果真有命數一說?那如果天道不讓你得道,問道者豈非一輩子都與大道無緣?而他們所修習的道,究竟是自己的道,還是天道早就定下的命數? 少言找不到答案。 饑荒災厄年間,他救下一個骨瘦如柴被易子而食的孩子,期望能從眾生的低谷尋找到一個答案。 但是,最終的答案就是沒有答案。 “仙師,凡人煎熬一輩子已是不易了,唯有衣食無憂之人,才有閑心去追求那縹緲不定無法捉摸的‘道’啊?!蹦俏话具^凄苦半生的老人顫顫巍巍地說完,兩道渾濁的淚水劃過那張黝黑瘦削的臉,就像一樽被風雨侵蝕得格外斑駁的蠟像。 少時的少言看著老人眼中那沉重的凄涼之色,久久無言。 原來,生死輪回與后世的命數息息相關,牽一發而動全身,連帶著改變一個人的道心與執念。對于蒼生而言,這世道或許本無絕對的公正之理念。 ——唯有大道恒明,天道長遠。 易塵合上第二本手札,一時間有些愣怔。 少言行走人間近千年,問過顛沛流離的貧民百姓,問過深宮后院的閨秀女子,問過高門大戶的世家公子,問過九五至尊,也問過總角小兒。 眾生百態,盡收眼底。 少言想起了孩童時期的自己,那時候的他對世間萬物都感到好奇,他會指著花鳥走獸、草木流云,一句一句地詢問這些東西的來歷。 “感佩大道之寬和,恕我一生貪婪無魘?!?/br> “人心貪念從未淡去,吾愿望得九霄,佇立青云,眺望天外天?!?/br> 少言終于意識到,他并非他人眼中無情無yu的仙,相反,他比世人更愛這個世界,更渴望也更期翼能觸碰到這個世界的真實,哪怕只是靠近那么一點點。 自縛蒼山,化身天柱,從來都不是天道需要少言這么做,而是少言遵從本心做出的選擇。 為了守護這個被他淡薄愛著的世界,為了接觸這個世界真實的一面,為了比他人知曉更多,少言做出了犧牲也成全了自我。 ——這些,都是原著里不曾提及的故事。 易塵捧著手札的手指不自覺地收緊,她微微抿唇,卻始終不敢往更深一層去想。 她看著手札上清雋秀逸的手寫字,心中忍不住自嘲,她告訴自己不要橫生無謂的期望,免得因為最終希望破滅而導致失衡。 少言怎么可能……真的存在呢? 可是有誰會為了扮演一個角色而捏造出這樣的經歷與過往,能寫出這些手札的人又怎么會無聊到做出這種惡作劇呢? 易塵心里生出了些許煩躁,她有些焦慮地翻開第三本手札,一眼掃過去,卻是愣住了。 第三本手札的開篇,寫的居然是易塵與問道七仙的相逢。 易塵覺得有些不對勁,她重新翻開第二本手札,卻發現第二本手札的記錄只寫到少言頓悟便戛然而止,對于少言成為道主之后的千年歲月只字未提。 而到了第三本手札,更是直接跳過了這一段漫長的過往,直接書寫了少言他們跟易塵的相遇。 這中間間隔的歲月,都去了哪里? 易塵鄭重地將三本手札放在了書桌上,一手托著下巴,一手細細地翻閱起了第三本手札,卻發現手札里字句瑣碎,卻巨細無遺地記錄了易塵說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