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99 章
主們,聯系好了京中不少有頭有臉有權勢地位的貴女命fu,就等著大臣們不同意,他祭出大旗發難,打所有人的臉呢。 萬萬沒想到,最后還是被自己的親爹給破壞了計劃。 真的好氣??! 作者有話要說:武帝,在坑兒子方面,絕不含糊! 第六十二章 九月一日, 天朗氣清, 惠風和暢。 太子的出閣典禮就定在了這一天。 由于本朝此前并無太子出閣的先例,一切禮儀都是此前由禮部大臣、詹事府和欽天監的官員,翻閱更早以前的數朝典籍, 整理并結合本朝實際情況加以修改而得出的。武帝只需要在奏請的時候點頭表示同意就行,真正需要他親自做出決定的, 只有朝臣在典禮時對太子行的大禮規格。 大禮不是隨隨便便什么時候都得行的,好比面圣, 也只有逢年過節的大朝會,才需要鄭重其事的行五拜大禮,平時這么搞, 怕不是會被人當做傻子看。 哪怕不當傻子, 也會鄙夷這拍龍屁的手段過于低端。 大啟自立國以來,只出了兩代太子,第一代是武帝, 情況特殊;第二代就是聞道成, 由于有武帝這么一個想象力豐富的爹,受到的待遇也是經常變化。這直接導致大啟朝臣對于太子的大禮規矩混亂不堪,至今都沒有一個準確的章程,怎么拜的都有。 武帝決定趁此機會,正式立出個完善的規矩出來, 給從今往后的幾百年都打個樣, 徹底立起正統的規矩。 最終就定下了兩跪六叩,絕對是禮儀范疇內所能夠給予太子的待遇上限了。 這一日大臣們對太子行的大禮一共會有兩次, 禮前一次,禮成一次。 太子伴讀們本來在這個故事里是沒有姓名的,就算有,也只是站在犄角旮旯圍觀的人。但武帝是多會看顏色的一個爹啊,他表示既然兒子和他的癥結在顧喬身上,那就拿顧喬來解鈴吧。他強行要在已經安排好的出閣典禮儀式中,把顧喬和溫篆給加塞加進來。 嗯,又多了一個溫篆,是用來給顧喬吸引火力的,讓別人不覺得顧喬是得到了特殊對待,而是在八個伴讀里選了兩個脫穎而出的最優秀的之一。 武帝可以說是考慮的很全面了。 太子聞道成對此也rou眼可見的開心了起來,覺得他爹總算是干了一件人事。顧喬人生的高光時刻他就一旁,他自然也很希望在這個預示著他即將邁入朝堂的重要時刻,顧喬陪在他的身邊。 唯一不太開心的大概就是禮部官員了,他們本來準備好的流程被迫重新又改了一遍,還要想個有理有據有典籍的理由來詮釋顧喬和溫篆的合理xing,心真的很累。不過,他們最終也和武帝討價還價,這是最后一次突發奇想了,他們滿足了武帝這個想法,后面就不能再加任何防不勝防。 從如今的結果來看,武帝不僅點頭答應了,還難得信守承諾做到了,再沒折騰禮部的官員,順順利利到了出閣典禮的當天。 禮部給想的辦法就是,依循古禮,把太子的出閣典禮和行冠禮整合成一個。 行冠禮,也就是宣布男子成年的儀式了。 按照周制,男子應二十而冠,也就是俗稱的弱冠。不過,這種情況放在天家的時候往往并不會死守著二十這個定數。提早行禮的比比皆是。周文王十二而冠,成王十五。簡而言之一句話,只要有需要,幾歲都可以破例。 太子十四而冠,出閣講書,這樣先加冠再入朝的行為,在邏輯上是最說得通的。最主要的是,只要武帝同意,那就沒有問題。 而對于一心覺得自己的嫡子還是個寶寶的武帝來說,驟然面對兒子的成年儀式,他自然是有些手足無措的。沒有哪個父母不盼著自己的孩子能夠早日g rén,但也沒有哪個父母在面對孩子真的要長大時會是完全開心的。 那種內心里的百感jiāo集無法言說,武帝只能去對著周皇后生前的畫像,連續談了整整三個晚上。翻來復起一句話,他不想他的安邦這么快長大。 安邦躲在他身后求保護的事情還好像就發生在昨日,再一轉眼,安邦已經要成為足以去保護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