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77 章
睛瞎了,那就是前朝迫害的鐵證;也因為前朝糟糕,他對本朝心懷感激再合理不過;甚至是他不顧危險的從民眾中沖出來,都是因為這一次實在是機會難道。 一切都是巧合,一切又反而不可能是巧合了,這么的恰到好處,只可能是精心算計的結果。 老人一遍遍的復述,前后說的內容卻相差無幾,甚至主要幾個感動到人的催淚用詞都是一模一樣,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了他根本就是提前背好的稿子! 不過,對方這么公然的給太子的犼旗潑臟水,也是武帝始料未及的。 武帝兩次出手釣魚,幕后之人自然也不會無動于衷,他回敬的方式就是打算反將武帝一軍。他沒有選擇行刺,也沒有選擇暗中安排他在朝中的人上奏,而是當著所有人的把太子的不妥之處指出來,這也是一步陽棋,讓武帝沒有辦法辯駁,不得不處理了太子的旗幟問題。 至少是哪怕武帝以權壓人的武斷消滅一切,也會在群眾和皇子之中留下一粒種子,一個太子的污點。 不愁引不出其他人在后面搞事。 武帝不蠢,對方也不差,可以說是旗鼓相當,把武帝bi到了進退維谷。 太子嗤笑,卻反而并不對這樣的小動作放在眼里,他也沒什么好的破解之法,只是他為什么要破解呢? 他們現在就是要找到幕后之人,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說,水來土掩兵來將擋。 現下最重要的是:“來人,將這個妖言惑眾、意圖誣陷儲君之人,給孤拿下!” 太子覺得他爹就是太瞻前顧后了,要什么好名聲呢?他這個當事人都不在乎,甚至覺得這是對方送過來的再好不過的借口,正好夠他們合理拘人,好進一步的追查兇手。 有人依命行事,將“寧死不屈”的老者當場拿下;也有人心下大駭,覺得太子的權力確實是過大了,該進行一定的干預。 特別等了許久終于等到了這一幕的圍觀百姓,他們就和過去的武帝一樣,只能看到好像是弱者代名詞的老者狼狽的被壓在地上,而與之相對的就是高高在上、霸道強勢的太子。一個是悍不畏死的誓死諫言,一個是囂張跋扈的目無法紀…… 這樣的太子實在是太可怕了。心中還有沒有君王,還知不知道武帝是他的父親?這樣不忠不孝、盛氣凌人之人,怎么會是他們的太子? 說白了就還是誰弱誰有理。 武帝看到這樣戲劇xing的一幕時,甚至是有些羞愧的,感覺自己的臉上火辣辣的疼。他分分鐘聯想到了過去的自己,他忍不住反思,他過去是不是也這么愚蠢,只因為看到了某一幕,就已經妄下了定論? 答案是顯而易見,是的,武帝這么做過,而且做的還不算少,太子往往都是遭到冤枉的那一個,因為他真的太過強勢了。 “夠了!”武帝忍不住出聲,呵住了所有議論紛紛的人,他真的看不下去了。 在大家開始覺得武帝是對太子忍無可忍的時候,武帝卻順著太子的話說了下去:“此人滿口胡言,還不趕緊著捂嘴帶下去!” 快刀斬亂麻,現在看見的人并不算多,只要解決了眼下的危機,后面不論是什么都可以一點點的修補。 武帝也是沒想到老者的文字這么具有煽動xing,早知道就不該一直放任的看戲的。 百姓們震驚于武帝的“昏聵”,覺得武帝實在是太溺愛孩子了,甚至已經到了不辨忠jiān的地步。這么維護太子,真不怕有一日發生更難收場的事情嗎?你兒子都立旗要吃了你的腦子了呀! 這辦法好是好,卻要犧牲了太子的名聲。 顧喬無論如何都是忍不了的,他沖動的站了出來,趕在武帝甩袖離去之前,高聲道:“臣有話說?!?/br> 雖然站出來的這個舉動是沖動的,但顧喬在站出來的那一刻,也已經想好了對策。這對策不一定是完美的,但至少不用犧牲太子的名聲。 “還請陛下聽臣一眼!” 顧喬當場就跪了下去,頭磕的把張重三還要用力,甚至直接是直接見了血的,還是那句話,比慘,誰不會呢? “犼旗為臣所繪,請給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