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37 章
卻不想占了本應該屬于太子的榮光,哪怕一絲一毫。 “我在自己身體里聽到我的制科成績時,才是最快樂的?!?/br> 這是太子應得的。 聞道成真的,很克制了,才沒有做什么,只是用一種顧喬也許還不太懂的眼神看著他,殷勤地期盼著他能長大啊,他們能一起快點長大。 但一直到圍獵正式到來的前一天,顧喬和聞道成仍沒有換回自己的身體里。 倒是本應該留在京中的三皇子快馬趕到了承仁行宮,他的事情已經忙完了,正好可以參加這一次夏末的圍獵。 三皇子不僅自己來了,還帶來了長樂王。 長樂王是個很特殊的存在,他是東海王的孫子,也是東海王留在京中的人質。東海王是和太祖一個時代的人,是大啟現今僅存的兩個異姓王之一。 也是當年和太祖一起反了前朝的叛軍首領之一。 當年,隨著太祖的隊伍不斷壯大,有些叛軍首領直接就投了太祖,也有一些被太祖和武帝消滅了,更有直接聯姻的,好比周家。 東海王都不是,他屬于差點與太祖劃長江而治,兩分天下的梟雄。 可惜最終東海王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還是決定擁戴太祖坐上皇位,只是得了東海為封地,關起門來過起了自己土皇帝的小日子。 東海王他大概吸取了整個家族的聰明才智,子孫后代沒一個成器的,還偏偏子嗣稀薄。 只有長樂王這么一個嫡孫,從小在繁華的京中長大,一點都不想去陌生的東海。 長樂王和三皇子的關系不錯,因為他們是一同在太后身邊長大的。雖然長樂王算是在京中為質,但待遇卻十分高,沒有誰敢怠慢他。太后更是出于一些無法言說的愧疚補償心理,一直細心地照顧著長樂王,希望能夠把他培養成才。 反倒是長樂王自己不爭氣,在文華堂里讀書的時候,就經常把蘇師傅氣得跳腳。他完全不是藏拙的那種學習不好,而是真的不愛學習。 三皇子和長樂王這一次沒有隨武帝來避暑,就是為了去為太后取一味神yào。 yào已經取回,并在第一時間讓人小心翼翼地給太后送服了下去。 可惜…… 來到行宮的只有面色不算愉快的三皇子和長樂王,也就說明想要治好太后的又一條路被堵死了。 太后的心頭寶就只有太子,其次才是三皇子,畢竟三皇子是她養大的。 但也是因為有這么一層競爭關系在,三皇子和太子的關系一直不算好。三皇子對于太后是真的有很深的孺慕之情的,對太子也是真的很嫉妒。太子什么都不需要做,就天然擁有著武帝和太后的雙重喜歡。 三皇子可以不在乎武帝,但他不能不在乎太后。 顧喬版的太子在他們回來的時候,親自帶人去迎接,與騎在高頭大馬之上、風塵仆仆的三皇子打了個照面。 三皇子一身騎裝,翻身下馬,對太子行禮行得很標準,但在心里是怎么罵太子的,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三皇子一點都不想和太子jiāo流,也并不會感動于他這個兄弟親自迎接,甚至覺得太子簡直有病了,一直維持以前那樣井水不犯河水的美好關系不好嗎? 顧喬卻切入了一個三皇子沒有辦法拒絕的提問角度:“祖母怎么樣了?” “還是沒什么起色?!比首訐u搖頭,眉宇間盡是凝重,他全無打獵取樂的興致,但和武帝一樣,他們盡可能做到了太后昏迷前的囑托——不因為擔心她,而影響了他們本應該有的生活。太后最看不上的就是那種“誰誰誰都怎么樣了,你還有心情吃飯”一類的論調。 擔心是擔心,但也不能因為擔心就失去自我。 “但神色看上去比過去好些了?!遍L樂王是個比較積極樂觀的,看到的,說出來的,也盡是比較好的情況。 三皇子對太子天大的怨氣,并沒有因為太子一上來就詢問太后而消散,卻也覺得太后并沒有白疼太子,放眼整個皇宮,真正想要太后好的,大概也就只有他們幾個人了。 其他不管是想要沒了婆婆管束的后妃,還是因為太后不怎么喜歡他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