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32 章
。 武帝對于子嗣的心魔,就來自于邊陲荒漠上一個自稱巫的小國,小國有大巫,城破之日,所有皇室成員集體自殺,死不瞑目地詛咒著武帝將會斷子絕孫。 武帝早年間不斷地死兒子,也好像是在逐步驗證著這個詛咒。 但在這個故事里最無法言說的部分是,對武帝下了斷子絕孫詛咒的國家,不只巫國一個。巫國只是一個開始,隨后好幾個國家和民族在滅國之日都是這么字字帶血的詛咒武帝的。在深受傳承、宗族等文化影響的氛圍中,大家在無可奈何地咒人時,可以選擇的狠du咒語真不算多。 聞道成的總結就是:“結怨太多,真有詛咒,都不知道該先從誰解起好?!?/br> 武帝就是這么一個特別會拉仇恨的男人。 幕后黑手在暗,他們在明,敵不動,他們再動也沒辦法。顧喬有點惱恨于自己的弱小,竟沒有辦法幫太子一次xing解決所有的隱患,像太子拯救了他一樣。 胸中控制不住的怒火,就全朝著大皇子去了。 大皇子就是個腦子不算太清楚的小二bi,已經被奪了一定的權力,每天還要屈辱地被自己的弟弟叫去孤立吃飯,還在那兒想辦法舞呢。 顧喬都有些同情大皇子妃了,她宮斗的意識還行,就是嫁人的眼光不行。 大皇子先是對武帝說他沒對太子做什么,他也不知道為什么太子一門心思地就是要找他的麻煩。 顧喬懶得浪費口舌,把那天妄圖引他去勤為徑的宮人和證據往武帝眼前一懟,鐵證如山。 大皇子面對這樣的證據,還敢睜眼給自己洗白,說這是別人冤枉他,他和太子以及太子伴讀都遠日無怨近日無仇的,為什么要這么搞?挑撥太子和太子伴讀的關系,能帶給他什么好處? 顧喬直接搬出來了過往很多與大皇子有似是而非聯系的謠言傳播,這仇早就結大了。 大皇子后來就開始裝可憐了,表示他年幼無知,一時被人蠱惑,希望武帝能夠原諒,總之就是打死不肯向太子低頭,特別倔強。 顧喬一聽就更樂了,這不就是瞌睡了主動送枕頭嗎? 武帝本來的打算只是暫時卸權,等皇子們反省過了,還是會讓他們該干什么干什么的。但是大皇子這么一說…… 顧喬在陪著武帝進飯時,就三言兩句把大皇子給埋了:“兒子雖惱恨大哥這些年的處處針對,卻也不想讓父皇為難,愿意再給他一次機會?!?/br> 這話就說得很有技巧了,給一次機會,但并不是原諒,一旦日后大皇子再作死,就別怪他往死里抽他的臉。 “大哥的話也不無道理,身邊小人作祟,防不勝防,唯有徹底沒了這些人,過去的大哥才有可能回來” 徹底。 這就是顧喬希望種在武帝腦子里的詞。 這話可以說是正中武帝下懷,他的兒子是沒有問題的,他對兒子的教育也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問題只能出自外人身上。這種自欺欺人,是很多封建式大家長都會有的慣xing思維,很難改變,但是可以利用。 武帝一道圣旨下去,大皇子直接就被從戶部徹底卸任,連外家都不允許多接觸了。 大皇子妃接到圣旨時,差點哭死在房中,武帝雖沒有明著斥責她和她的家族,但武帝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武帝認為教壞大皇子的就是大皇子妃的家族。 大皇子妃的父親為求自保,已經連夜顫顫巍巍地上了乞骸骨的折子。 “乞骸骨”也就是傳說中的“年老致仕”。 大皇子妃的父親正值壯年,是最年輕的尚書之一,這么一個乞骸骨的折子奏上去,在朝中注定了他就會變成一場笑話。但笑話的結局是,武帝準了。 直接就準了。 一般來說,哪怕真的老了,干不動了,致仕折子也要三請兩不準,就是臣子上一次折子,武帝不準,對方再上再不準,對方第三次上,武帝才勉強同意。這樣的來來回回,才能表達出武帝對這個臣子的不舍,以及對對方多年來功勞的肯定。 這么一上折武帝就準了,那代表的就是武帝早就心生不滿,巴不得這個臣子早點滾蛋,退位讓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