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38 章
第一次上朝。 雖然他上御階時差些跌倒,可總算也知道了自己扶住旁邊的檀木架,最終是忐忑坐在了高臺上的大金椅里,按捺著顫抖的喉音,學著裴鈞平日教他的話,說了句: “眾卿平身?!?/br> 那日下朝后的姜湛撒了好大一通脾氣,在御書房里一邊咳嗽一邊大罵他:“你害我!你就是想我在百官前出丑!你和他們沒什么不一樣!”又在他的好言規勸中砸了他一身筆墨紙硯,將他身上都砸出幾塊兒青來,最終還是太醫來了又走了,給姜湛上了針砭,姜湛也累了,他這才哄好了姜湛,看他在榻上安睡了,這一場大戰才算個止。 后來他便開始強拉著姜湛去講武堂聽課、去世宗閣議事,上朝就更是家常便飯了,而姜湛的怒氣雖也再有過,卻又漸隨著年歲增長,而日復一日在龍袍下平靜了,最終,也慢慢和他那些掛在宗祠里的先皇先祖一樣,在雕梁畫棟的恢弘宮殿間,變成了一個沉浮在權勢漩渦中,再不動聲色的皇帝。 而再往后的三年,五年,十年……當裴鈞以為他已將這昔日驚惶的少年塑成了一樽不偏不倒的天子玉像、終于也可以放手為其歸置左右權勢、掃明天下的時候,一切卻因他手中經年累積的種種權勢萌發了姜湛對他的猜疑,如此便開始徐徐脫離了他原本設定的軌跡。 裴鈞如今回頭去想,當他奮力把姜湛往前拉動的時候,同路的姜湛或許也曾掙扎拒絕過,也曾勉力追趕過,甚至在追不上時大聲叫喊過他的名字、對他發過脾氣,可慢慢地,當姜湛不再能每一次都跟上他、朝中局勢也不允許他停下來多做解釋時,他便總想著:再快一些走到更前面去等他吧,等那時候,就一切都清楚了。豈知他們二人間拉開的差距里,卻漸漸涌入了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多的事,慢慢叫他們只能雙雙隔著喧囂與動dàng,雞同鴨講地匆匆讓彼此保重、讓彼此信任,道最后,終叫“忠無不報”和“信不見疑”面對皇權和取舍……皆徒虛語爾。 他們走散了,散得那么離譜卻從未發覺,而時至今日隔了光yin和生死,又因了裴妍一案,裴鈞才終于明白——原來前世那條鋪在他和姜湛腳下的路根本從一起始就注定了結局:原來他們本以為彼此心意相通和神靈契合的樁樁件件,至此看來,卻是他從不懂得姜湛,姜湛亦從不懂他。 原來同路者,從來未必同行。 前世生前的最后三年里,他北上南下、議政點兵,與姜湛言談大多寄于書信,每每還在篇末故作松散地問起姜湛最近生兒子了沒,敦促他要快些生個皇嗣安穩民心。一開始,姜湛總還耐心回復、撒撒怨氣,后來卻漸流于公事,再往后,若不是胡黎偶然代書幾句,便是一字不回了。 那么,在那從睜眼到閉目都不得閑的三年里,他究竟有幾次見過姜湛呢?……一只手能數過來嗎?可在那屈指可數的幾次相見里,他卻已記不清自己究竟說了多少次“姜湛你要信我”了。 一切大變之前,姜湛曾在北河行宮里召見過他最后一次,二人依舊效同魚水,盡鸞鳳之歡,末了,姜湛半闔雙眼趴在他胸膛上,一雙瀲滟的眸子望進他眼里,很認真地問他: “裴鈞,你還在幫我嗎?” 那刻他給了姜湛極為肯定的回答和懇請他再度信任的話,他輕柔撫過姜湛發梢,動情吻過姜湛唇角,而幾息的溫存散去后,數月一過,秋來冬至,等待他的,卻是在刑臺上斷絕萬念的一斬。 鍘刀落下前,他跪地示眾、低頭所見的刑臺木隙間,不是腥碎經年的污垢,便是冷至徹骨的霜雪……那時他臨終一望,才覺年輕時他為了姜湛總可以即刻就死,就算歷一身千刀萬剮都不會退半步,卻從未想過千刀萬剮和死亡并不是一個表情達意的方式,而僅僅是他前生悲慘故事的結局罷了。 今時今日他與姜湛這一番吵鬧,無疑只證明這場孽債,遠比他曾想的還要荒謬。 不知不覺,回去的路繞了遠,待裴鈞終于醒神獨行回姜煊的帳子時,但見帳中已點起了燭火,燈光投了一大一小兩道人影在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