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4 章
。 青云監在前朝曾稱國子監,那時是將宗親貴族與高官功臣子孫雜合了一處所辦,雖授業先生皆是有頭有臉的名儒,可一窩子富貴少年湊到一處,到后來不免有些烏煙瘴氣,盡出些雞飛狗跳之事,愈發不成樣子。 是故到了本朝,祖皇帝爺大筆一揮,將國子監廢了,從此沿著元辰門東邊兒劃出道宮墻來,將這教習之所一分為二:宗親貴族皆放在墻里的寶蟾宮教養,對外也稱“宮學”;一墻之隔的外側,新辟一館,賜名“青云監”,名額多放給高官功臣有為之后,剩下的不到十一,才用于納取天下寒門的有學之士。 跨入了青云監,一樣要參恩科舉試,可在監學生已是人中龍鳳,十有九五都是穩妥入朝的,而朝中百官食天子俸祿,亦有義務為舉國培育人才,所以每個監生都可從在朝官員中擇一人為師,拜入其門,直至入朝三年后出師,又可自帶門生,如此循環往復,已成規俗。 能考入青云監的寒門學子,當算是學問頂好的,裴鈞這學生鄧準就是這頂好之一??梢坏┤肓饲嘣票O,監中皆是一國上下最拔尖的少年,在這頂好之中,鄧準又只算個墊底兒的。 當年若非裴鈞機緣巧合收了鄧準,滿朝百官估摸沒誰能對這學生瞧上眼。 此話且不多說,單說裴鈞今日來,只因他記得便是前世今日,鄧準因在課上被人再三侮辱,實在氣之不過,便于青云監外使墨硯砸傷了肇事之人——寧武侯世子唐譽明的門生。 寧武侯府重壓之下,鄧準被青云監除名,且在大理寺受責八十大板,判朝廷永不錄用,往后多年便都只得在裴鈞府中任一賬房。而那個被打的人也沒得好,至此皮相壞了、官途受阻,終生不可能御殿聆旨了。 裴鈞自己算是重活過來,前世的風云也曾叱咤過了,心里仿似并不甚在乎什么,可唯獨想起門生此事多有抱憾,故此行意之拳拳,便是想去阻止鄧準打人,以正其官途,可是…… 他抬眼瞥了瞥身邊的晉王,問道:“王爺去青云監貴干?” 晉王領著他出了元辰門,頭也不回道:“張三今日擇生,曾請孤來替他掌掌眼?!?/br> 裴鈞這才了然。 張三,字見一,曾是晉王爺的門生。此時裴鈞想了想自己的門生鄧準,又想了想晉王的門生張三,竟覺心里略有些不是滋味兒。 實則鄧準和張三是同期考入青云監的,也就是同窗。 鄧準是個十足寒門子弟,蹭著榜尾能入監已是燒高香了,但資質有限,三年前恩科失利,未入殿試,幾乎丟盡裴鈞顏面。而晉王的門生張三卻是監生頭籌,當年被大紅字寫在青云監錄生的榜首,考入后卻被人發現,他竟是前吏部尚書、現攜領青云監的文淵閣大學士張嶺的幺子,自己放棄了無考保入青云監的資格,卻還是從一干監生試子中脫穎而出,且在三年前的同一場恩科中名貫狀元,由少帝御筆點進御史臺奉職。 資質上,高下立判。 理所當然,張三成了監生屆長。提訓眾監生時,他曾面若冷石說過這樣一言: “寒門子弟別以為世家之中只有庸夫,權宦之后亦不可認定庶族平民沒有高人。從今以后,我等必將勉力學業、勤修不綴,只因一朝入班為臣,皆是為了朝廷做事,忠誠之心別無二致,無需因身怯職,也需記得這青云監中,絕沒有身份高下之分!” 一時監中歡呼雷動、響徹云霄,張三這名字,便在朝中傳為一樁美談。眾人逢了張嶺就夸他兒子極有出息,張嶺卻是胡子一抖,直眼薄唇道:“那小子還差得遠?!?/br> 嘖。裴鈞此時想起張嶺那冷峻神容,雞皮疙瘩都還能起一溜。 “不過,”晉王突然在裴鈞身邊站住了,看向他道:“有張大學士在,裴大人怕是進不了青云監?!?/br> 這一針要害,又把裴鈞給扎噎了會兒,半晌才道:“臣不進去就是?!?/br> 晉王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一時,轉看前方,青云監已到了。 不成想還挺熱鬧。 今日并不止他二人光顧青云監。畢竟十月監生新進,此時正是百官擇生、監生擇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