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423 章
書迷正在閱讀:烈火澆愁、裴公罪、今天天氣真好,在一起嗎、戀愛意向書、男主總想毒死我、燕宮艷史紫宸夫人、暮色、穿書之莫妍【簡】(高h,np)、璧水(師徒)、伍月花
賞人是不會當面賞的,都是下去之后再賞。 把鉛筆弄出來的是一對父子,都是心細如塵的人,試驗過無數次后才弄出了鉛筆。 等他們回了匠坊,皇上的賞賜就下來了。 四匹布,十兩金子,還有兩個玉環和一匹絲綢,別的還有給女眷的金銀首飾。 這些賞賜是公公領著小太監送來的,匠人們的眼睛都瞪大了。 雖然陛下說做得好有重賞,但誰也沒想到是這么重的賞。 十兩金子啊……只要不亂花,都夠用一輩子的了。 更別說別的東西。 其他人看的眼紅,更用心去干自己的活,只要他們做得好,說不定能得到更厚的賞。 不就做一根小小的筆嗎?他們還能做出更多了不得的東西! 一時之間匠人之間競爭之心大起。 但這種競爭是良xing的,林淵也就沒有專門去管。 除了鉛筆以外和紙張以外,珍妮機和也被林淵蘇出來了,他記得大概圖紙和粗略的cāo作,剩下的只能靠工匠去完善。 珍妮機只能算是一個開端,畢竟珍妮機靠的還是人力。 林淵記得珍妮機之后就有了水力紡紗機,雖然是水力,但需要依水建廠,還需要數百名工人一起行動,直到蒸汽機的出現提供了新的動力,才擺脫了依水建廠的局限。 蒸汽的原理現代人都很清楚,無非是蒸汽能量轉換為機械xing的往復式動力。 林淵是個急xing子,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蘇出蒸汽機,但有這個念頭去就要嘗試,沒成,也就損失一些錢,還不會很多,成了,那對于整個社會工業的發展影響是巨大的。 并且他最大的優勢是,他知道這些原理,也知道蒸汽機的大概構造。 只要做出一個基本版的出來,就能不停的去修正和改良。 而最初的蒸汽機制造并不困難。 幾乎整個北京城里的工匠都被林淵集合在了一起。 這些基礎工業設備林淵倒是不擔心。 擔心的是電力。 沒有基礎的工業是不可能發展電力的。 電的來源有火力發電、水利發電、風力發電、核電站、太陽能發電、氫能發電。 這些都需要工業基礎支撐。 林淵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緩一緩。 至少要有基礎的工業設備才能來考慮這些。 而且他有生之年能給工業設備打下基礎就已經很不錯了。 珍妮機面世的很快,工匠們原先都是做紡車的,都是紡布,有了圖紙之后觸類旁通,一通十,十通百,除了珍妮機以外,還有配套的飛梭。 飛梭能加快紡線,珍妮機能加快紡布,效率對比傳統紡織業來說提高了不止三倍。 但飛梭還是叫飛梭,珍妮機卻要換個名字,林淵取的簡單易懂的,就叫紡布機。 這些還不能算是完全的工業,只能算是手工業。 動力還是來源于人力。 東西做好了,但怎么讓老百姓用就成了一個問題。 林淵最后還是叫來了楊少偉,讓他把圖紙宣發下去,各地都要有,也都要做,還要推廣下去。 楊少偉閑了這些時日,早閑得全身不自在了,有了活干,整個人都精神了不少。 他雖沒有娶妻,但紅顏知己還是有的。 他不懂紡線織布,拿了圖紙去請教知己。 知己得知這紡布機和飛梭能讓織布的效率提高三倍不止,整個人都傻了。 織布是個辛苦活,紡線也一樣,多少人把眼睛用壞了,到了中年天一黑就看不清東西。 但小戶人家的女眷們大多都靠紡布貼補家用。 能有這樣的東西,她們也不必受以前那樣的苦了。 知己落下淚來:“早先知道陛下憐愛子民,如今奴家才算明白了?!?/br> 楊少偉派人奔赴各地,馬不停蹄的派發下去,各地的木匠就有活干了,朝廷包吃包住,還給月錢。 打出來的機器紡布機每個村都能分到一臺,飛梭也一樣。 圖紙也掛在了公告欄上,人們可以隨意去拓。 高郵的李子村就是十里八鄉里最先分到的村子。 李子村里的村民不姓李,他們村的李子年年長得都好,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