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397 章
,寄身于豪富之家,冒稱佃客;重者連家中田畝都不顧了,遠避他鄉,流亡隱匿。如此一來,還有誰肯安心種地,朝廷賦稅又要如何收??? 故而在解決了“富國強兵”的大政后,趙頊最先想到的就是此法了。那些見朝廷缺錢,就肯慷慨解囊的百姓,不正要好生呵護嗎? 聽到這話,王安石松了口氣,拱手道:“官家既能下定決心,臣自義不容辭?!?/br> 他別旁人更怕天子退縮。畢竟現在朝廷有錢了,礦山、鹽田、商稅三樣,加起來都要超過田賦所得了。而這些,還都能牢牢掌控在天子手中。若是天子因此心神安逸,不愿再冒險革新,他在三司條例司中的謀劃豈不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如今有了國債兌付的激勵,能讓天子下定決心自然是最好。 然而心中激dàng,王安石還是不免道:“只是這募役法如今唯有總則,議定還要些時候。豪富之家難免生出怨言。若是眾議洶洶,還請官家以民為重,不為小人所動?!?/br> 這次的募役法跟之前的確不同,是需要下放到各州縣,讓官吏們“論定”需要募役的金額的。如此一來,耗時更長不說,難免還會讓那些豪富之家有了準備,群起攻之。面對這樣的情況,就更需要天子的決心了。若是天子猶疑不定,怕是這法令連東京城都沒法出。 此事趙頊心中哪會不知?然而又看了看手中的國債兌付記錄,他恨恨咬了咬牙:“這些人哄抬國庫券時,可沒有半分猶豫。朕自不能讓他們占盡便宜!” 在本朝,官戶雖說還要jiāo田賦,但確實是免役的,因而“差役法”對其只有益處,沒有害處。但是改成了“募役法”,官戶也必須付“助役錢”才行。如此一來,數不清的達官士族恐怕都要反對此法,屆時鬧出的動靜,可就不是區區的“保甲法”、“貢舉法”能比的了。 如今趙頊的確是不缺錢了,但是眼看著這些人侵占朝廷所得,還要害民,他如何能忍?而這點國債的獲利都不放過,何況平日在鄉里所為。他又豈能看這些人盤剝良善? 有了天子如此果決的答案,王安石心頭大定。眼見年關將至,也該把這募役法公之于眾了。 ※ 雖說這段時間,士林因“引力”一說紛爭不斷,但是老成持重的臣子,對此卻不怎么關心。他們又不是靠經學吃飯的,對于這古怪的新學說更是不感興趣。與之相比,天子和王安石的動靜才更重要些。之前王安石提到的“貢舉法”未曾正式頒布,但是太學改制已成事實,估計考過明歲春闈,就要落實了。連關乎仕途的掄才大典都能動,還有什么是他不敢動的? 因而在“募役法”正式出臺時,在眾人嘩然之時,不少人也開始奮筆疾書,上諫直陳了。 免除衙前重役,可是連司馬光和歐陽修都提過的。但是免役歸免役,讓官戶、豪右、僧道這些原本免役之人掏錢助役,可就是他們萬萬不愿看到的了。若是士人跟鄉民一樣,都要掏錢才能免役,朝廷的體面又在何處? 莫說是這些朝廷忠臣,就連三司條例司里任職的蘇轍都忍不住上本反駁,王安石可不愿看到自家陣腳大亂,立刻安排其出京巡視各地水利。 連弟弟都被趕出京了,蘇軾自然也是大怒,就連赴宴時,也忍不住說一說國事:“自古役人必用鄉戶,猶食之必用五谷,衣之必用桑麻,怎能以他物充代?這募役的法子,實在異想天開,終會害民!” 說著,他對一旁正跟人竊竊私語的甄瓊道:“凌霄子乃天子近臣,何不勸諫一二?須知這募役法若是施行,似你這樣的道人,也要納錢助役了!” 這募役法的總則就是“計產賦錢,募民代役”。也就是不再征調鄉民,而是采取雇傭的法子,由官府雇役力。當然這個錢還是要百姓來掏的,就要按戶等和家產計算多寡,征收入庫。如此一來,豈不又給百姓增加了一重賦稅?還有士人自來為官,哪有掏錢助役的?貧者要加賦,富者也要平白給錢,哪有這樣的事情? 甄瓊也是好久沒參加這種宴會了,一直埋頭寫文,只盼能早些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