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384 章
就如地繞日行,就如氣壓、真空,明明白白放在眼前,卻無法憑直覺辨明。想要究其根本,需要敏銳的目光,撥開迷障的智慧和毅力。就如勾股定式,看似簡單,實則包含至理,故而不論是發現的商高,還是驗證的劉徽,都成了傳世大家! 他能有傳世之學嗎?新制的歷法,若能推行,必然可以傳世。然而除此之外,他還想留下更多東西。比隙積術、會圓術更深遠,更重要的東西! 見沈括神情,甄瓊就知道自己的話他聽進去了,也不由吁了口氣。術業有專攻啊,讓他煉丹還行,讓他琢磨定式,乃至數學、格物的定理,就讓人頭痛了。還是沈括這樣無所不能的家伙,更適合研究這些。 解釋完了這一通,他這才想起了自己來意,趕忙又道:“對了,且不說這些長遠的。聽聞最近太學要開算科了,我家韓大官人說士子們沒多少數算基礎,不如把教材改上一改,用算是來教學。這東西我家義學里也教過,蒙童們學的極快呢?!?/br> 這跟先前甄瓊說的“定式”似乎又有區別,沈括皺了皺眉:“算式又是什么,難不成跟定式還有不同?” “當然不同,定式是公理,算式不過是個表意的工具,就是寫出來比文字敘述要簡便些?!闭绛傄膊豢蜌?,拖過一旁的白板,寫了起來,“就像方程,嘴上說的要一大串,但是落在紙上,完全可以歸納成一行?!?/br> 說著,他直接列了個方程式,有符號有數字,還有代數的甲乙丙,解釋道:“這里的甲乙丙就是未知之數,把算式列出,直接帶入數字即可。這法子簡單明了,連孩童們一看都能明白。還有乘除,除了背口訣外,也能一步步計算?!?/br> 一行行算式,出現在了白板上。有復雜些的譬如方程式或者分數式,也有簡單的加減乘除的豎式,表述倒是跟算籌有些相類。沈括不由看直了眼睛,之前他們探討問題時,很少把計算過程列出。兩人數算都不差,基本用心算就能得出準確的數字。若是數值太大,用改算籌或是算盤即可,哪用如此一板一眼的筆算?然而這笨辦法,卻也有其妙處。 沈括不由贊道:“此法倒是直觀,我那隙積術似也能用算式表述。還有些天文的算法,若是有算式,更易理清思路。用上你自創的碼子,簡直事半功倍??!” 跟甄瓊相jiāo這么長時間,他當然也習慣了對方常用的數字表述。比起尋常商家用的碼子,更加直觀簡潔,放在算式里簡直讓人心曠神怡! 甄瓊嘿了一聲:“這些數碼,可不就是為了算式而生嘛。若是太難,讓人如何學數算?” 這可是大趙傳下來的,上至天子,下至黎庶,學習數算時都要用這個。放在大宋,應該也能推行吧? 沈括立刻點了點頭,正因他天資極高,故而對于這些更為敏感。毫不遲疑,他道:“我這就去尋幾個算學博士,重新整理《九章算術》,整理定式,添加算式。若是能成,便向天子諫言。讓太學、武學的士子先用上這法子!” 現在學府里開算科,還是蘇頌的提議呢,他又豈能落于人后?至于甄瓊提到的定式,如今對于大氣壓力,他也有了些想法。若是能順著這思路研究下去,興許也能出流芳百世的成果呢! 甄瓊對于這答案也滿意極了。這下連邈哥的吩咐都辦完了,回頭他再拜托沈括幫著出幾套試卷,讓韓遐拿回家練習,可不就皆大歡喜了。 作者有話要說: 十二氣歷的確是沈括的發明,也確實沒有被世人認同。這發現一千年后的“蕭伯納歷”極為相似,比陽歷還多了節氣指導。 沈括有許多數學上的見解,然而窩看資料都看不明白orz瞎雞兒寫,大致意思知道就行了orz 第155章 這些日, 韓遐簡直過的苦不堪言。兄長說到做到, 真給他請來個一道童補習數算。明明是小他三四歲的孩童, 卻搬著一尺高的教案,說要從頭給他補習《九章算術》。 韓遐哪見過這個?然而再怎么年幼,這道童也是凌霄子的高徒, 師從翰林院的算學博士,還是阿兄專門請來的。為了即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