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344 章
蘇軾繼承了其父的“以情為本”之論,平日最重xing情,自然也重養氣。只是在他心里,“大之氣”為世間罕有,為文人必不可少的器量。誰料沈括竟然突發奇言,稱大氣無所不在,怎能不讓人驚奇? “這實驗,愚弟可能一觀?”他忍不住問道。 此事乃是為了“真空”說做準備,多幾個人看,倒也合了沈括的心思。大方點了點頭,沈括對甄瓊道:“還請凌霄子準備些平口的玻璃杯、玻璃管,還有清水、硬紙,容我一一演示?!?/br> 第138章 這可是賞花文會, 玻璃杯也就罷了, 哪有準備玻璃管的?然而甄瓊還真就帶了。不多時, 仆從就取來了一堆玻璃器皿,還有大盆的清水。 一直在旁邊看著的蘇轍,微不可查的挑了挑眉。這玻璃杯并非尋常用的杯盞, 形狀古怪不說,上面還繪有墨紋,標了刻度。更別提那玻璃管了, 簡直讓人搞不清用途。偏偏沈括隨意就提了出來, 凌霄子也能隨意取出,應當是常用之物。如此珍品都能隨手取用, 韓大郎以闔家之力供養雷霆真君的傳聞,恐怕確有其事。只是今日請他們兄弟前來, 到底是為了何事? 蘇轍自然知曉韓邈和韓相公的關系,想來《日新報》也是韓相公在朝中留下的伏筆。他和父兄都曾受惠于韓相公, 是應該走動一二。不過得知沈括就是“夢溪生”,《日新報》的主編、題字的米芾也到場后,他就明白了過來, 多半是韓邈想請兄長在《日新報》上發文。 然而此事, 他心底隱隱有些顧慮。畢竟之前新法頒行,《日新報》竟然有支持之意。雖說表露的并不明顯,但也難免讓人介懷。若這真是韓邈的意思,而非韓相公的,為《日新報》撰文可就有些不妥了。 蘇轍暗自思索, 蘇軾卻壓根沒想那么多,只聚精會神的看著沈括。只見沈括挽起了袖子,拿起玻璃杯,斟了滿滿一杯水后,把一片略大些的硬紙蓋在了杯口,隨后緩緩反轉水杯,杯口朝下。有紙片擋著,杯中水自然沒有傾覆,誰料下一刻,他把壓在紙上的手移開了。 料想中的“嘩啦”聲響并沒有出現,那蓋在杯口的紙片,竟然懸在了半空,也牢牢把水拘在了杯中。 “咦?”蘇軾驚訝的叫了出來,“為何沒有灑?” 不只是他,亭中一片嘩然,米芾都好奇的湊了上去,就連方才還暗自思忖的蘇轍,也被眼前情景驚得忘了心中所想。眾人皆是一個念頭,水因何不灑? 沈括笑了笑,并沒停下手上動作,又把杯口朝著上下左右轉了一圈。那紙仍舊穩穩的蓋在杯口,沒有掉落的跡象。 米芾已經忍不住了:“存中兄是自哪兒學了術法?這紙片可有玄機?” 難得有些戲謔,沈括對米芾道:“賢弟可以抽一抽那紙片?!?/br> 米芾聞言,立刻伸手去抽那紙,誰料剛掀起一個角,紙片忽的就掉了,水流嘩啦,把米芾的衣袖都打濕了一半。 連紙片都沒接住,米芾傻在當場:“我,我這是破了法術嗎?” 見他這副模樣,沈括笑了,也不再賣關子,直接道:“這并非是法術,只是空中之氣,托住了杯中之水。這便是我跟凌霄子說的力了,大氣之中應有一種無形之力?!?/br> 米芾聽得更暈了:“大氣還有力道?我怎么覺不出呢?” 他身邊不就有大氣,怎么從沒有感覺到什么力道? “并非力道,而是一種無形無狀,時時存在的力。只要沒了空氣,就能顯現?!鄙蚶ń忉尩?。 米芾:“……” 啥玩意,他怎么聽不懂呢? 倒是一旁的蘇頌,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你這覆杯的法子,可是要杯中水全滿,不得留空隙?原來是這道理,難怪茶壺蓋上都要留空,否則水流不暢?!?/br> 果真還是蘇頌想的明白,沈括欣然點頭:“內外都有空氣,才能免除此力。若是有了差別,立時就要顯出不同?!?/br> 米芾已經放棄聽兩人說什么了,轉頭道:“能讓我也試試嗎?” 沈括自無不可,米芾袖子反正都濕了,也就胡亂挽了挽,拿起杯子紙片,就cāo作起來。不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