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306 章
聽到了耳邊的呼喚,他抬起頭,長長出了口氣,伸手摸了摸冰涼涼的銅管:“造化果真玄妙?!?/br> 這宇宙,比他所見的,還要神奇百倍。自己所知所學,簡直猶如滄海一粟。 第一次看到鏡中之物,誰能不失態?沈括倒是十分諒解,笑道:“這月亮還不算什么,我看了幾日,已能確定,天河并非天上河流,而是一顆顆閃亮星辰構成。只是距離太遠,方才像是河。還有歲星,如《開元占經》所言,有赤星附于其側,亦是一顆經星!” 在世人眼中,位置不動的星辰乃是“經星”,位置移動的則是“緯星”。既然歲星有小赤星依附,自然不能算是純粹的“緯星”了。 蘇頌頓時來了興趣:“當真?我可能瞧瞧?” 沈括立刻搬動機關,讓觀天鏡再次移動方位。甄瓊怎么說也看過了月亮,不好占著地方,讓了位置。等沈括調整好方位后,蘇頌也立在鏡前,入神的看了起來。足足過了一刻鐘,他才抬起了頭,喃喃一句:“原來緯星是這般模樣……” 對于蘇頌的天文素養,沈括還是相當了解的,立刻取出了自己的筆記,講解道:“這兩日,我仔細瞧了歲星,發現其緯星不止一顆,似乎是這般繞著歲星轉動。若是沒有觀天鏡,哪能瞧得如此詳細?” 就見那頁紙上,畫著幾顆小星,圍繞一顆大星旋轉的模樣。甄瓊好奇道:“莫不是如同月亮一般的衛星?” 這話聽得沈括和蘇頌都是一怔,齊齊抬頭,順著敞開的天棚看向夜空。那輪明月,正掛在天頂,如此的清晰,甚至比隱沒的太陽都顯得更大些。 若是參照歲星,推測別的星辰運行,似乎卻有可能??! 沈括一下興奮了起來:“若真如此,觀測歲星和其緯星,不就能推斷出日月如何運轉了?說不定能算出更準的歷法呢!” 蘇頌也深感贊同的點了點頭。原本渾天說不過是構想,有了可以目測的實物,如何能不讓人振奮! 兩人說的興奮,甄瓊卻十分茫然的眨了眨眼:“月亮還好說,地球不是繞著太陽轉的嗎,怎么參照歲星?” 作者有話要說: 天文臺的構造,是模仿元代郭守敬改良的“簡儀”,望遠鏡構造大概是赫歇爾反shè鏡樣式。歲星就是木星,唐時確實有人觀測到了木星的衛星,當然正式發現,還是伽利略的天文望遠鏡。不懂天文,抱頭蹲地。 第122章 這話引得兩人同時望了過來。沈括驚訝的挑起了眉峰, 蘇頌則沉下了臉, 開口問道:“凌霄子所說‘地球’, 是何物?” ???這算什么問題?甄瓊茫然的抬腳踩了踩地板:“咱們腳下踩的,不就是地球?” 雖說無法想象腳下大地的全貌,但是觀天鏡里看到的月亮, 不也是球體嘛。想來歲星、太陽也一般無二。地球是圓的,肯定也不假! 這坦然無比的對答,讓蘇頌沉默了片刻, 忽而又道:“渾天如雞子, 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 孤居于天內。按渾天說法,大地或可為圓。然則是誰告訴你, 地是繞著天轉的?莫不是宣夜之說?” 蘇頌對于天文,是深入了解過的, 自然知道各家學派的說法。最早的“蓋天說”,稱“天圓地方”,天幕為蓋。然而學過《海島算經》, 就改知道地有弧度, “蓋天說”不攻自破。而“渾天說”,則是他和沈括都認同的說法,也是當今正統。簡而言之,天穹為圓球,大地居其中, 猶若雞卵中的卵黃一般。日月星辰都在天穹上旋轉,構成了四季變換。只要看看渾天儀,就該知道渾天之理。 但是除這兩樣外,還有一種不怎么時興的理論,正是“宣夜說”。此說法,源自《莊子》的“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一句,稱天是無窮盡的,日月星辰都浮在氣中,有各自的軌跡,并非懸在一個“天穹”上。這一理論,又同“元氣”結合,稱萬物皆由氣演化,由氣而生。因此也被道家推崇。 只是“宣夜說”,并沒有解釋日月升落,群星運轉的道理,只是援引“渾天說”的記載。對于蘇頌這種信奉實據的人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