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90 章
綠杈子,懸翠綠簾幕,掛紅紗梔子燈,三園樓在進門后有一條主廊,中間有一個天井,南北的長廊及樓上都是一個個精致的小子,白天到黑夜都是燈火輝煌,幾十個濃妝艷抹的ji nu聚于主廊上等待酒客的召喚,望之宛若神仙。 不過懂行的人自然知道,這些酒樓的娼妓只是伴坐而已,另有所謂奄酒店,有可以提供特殊服務的ji nu的,會在酒閣內暗藏臥房,這種酒店的標志是在門首的紅梔子燈上加蓋一頂箬笠。 沈硯行說的箬笠就是用在這種酒店上的,劇本中也有官員狎妓的描寫,這一點上同樣要分清楚,可不是只有青樓才會有ji nu的。 眾人想了起來,忙應了聲,然后在紙上加了一個箬笠的備注。 葉佳妤那邊還沒有正式開工,因為得到鄭耘的允許,她可以親自下廚做出成品來讓道具師仿造,所以現在她也就是和兩位負責這一塊的道具師一起討論要定什么菜式。 世間畢竟緊張,很多菜不可能一一做出實物來仿造,葉佳妤決定只做會在劇中給特寫的那些,損失有時間,就再做其他的。 商量停當,已經是下午的六點,金烏西墜,葉佳妤和沈硯行在道具組各位同事的邀請下和他們一道去吃晚飯。 劉標和方莫遠遠的跟著,像是兩個觀光的游客,不知道是不是知道有他們跟著,沈硯行走著走著就隱隱覺得有人在看他們。 他試了幾次回頭去找,可是找來找去都沒有發現,他皺皺眉,只好認為是自己的錯覺。 “怎么了,發什么呆呢?”葉佳妤湊過來低聲問了句。 頓了頓她又哦了一聲,問道:“我知道了,是不是還不習慣后面有人跟著?” “你以前就是這么過來的?”沈硯行不置可否的點點頭,忽然想到葉佳妤以前可能就是過著這樣的日子,不然她不會這么習慣,當做沒那倆人似的。 葉佳妤果然點點頭,聳聳肩道:“直到上大學,我聽我媽說以前我差點被拐子拐走過?!?/br> 沈硯行哦了一聲,拉著她的手又緊了緊,然后往前緊走了兩步跟上大部隊。 69.第六十九章 沈硯行和葉佳妤在劇組的工作很快就進入正軌, 他們各自負責的工作并不相同, 和他們配合的工作人員也不相同, 于是就形成了一個局面,明明在同一屋檐下, 見面卻并不多。 為了方便工作, 葉佳妤向夏明遠申請了一筆資金,買回來鍋碗瓢盆還有煤氣和電磁爐,工作間就設在另一個暫時閑置的小房間里。 因為劇本已經基本定了下來, 劇情并不需要他們道具組來cāo心,要做的,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精益求精罷了。 按照劇本, 故事的起始年代設定在1032年左右,也就是宋仁宗當政時期,大約是在明道元年前后,這是很多史學家公認的北宋的最好時光。 這個時候的北宋,正是“八荒爭湊, 萬國咸通”的景象, 國泰民安、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仁宗在位的四十二年, 是整個宋朝最好的時候, 此時北宋的工商業蒸蒸日上, 市民階級日益壯大, 市民文化也隨之蓬勃發展起來, 勾欄瓦肆就隨之應運而生?!?/br> 這也是沈硯行最初向鄭耘建議把時代背景落腳在仁宗朝的原因, 能夠更好的向觀眾展示宋朝的雅致生活,但又因為作品本身是架空,所為的仁宗朝也只是影shè,所以仁宗之后才出現的社會生活也能夠容納進來,能夠成為一部充分提現宋朝生活方方面面的作品。 這天被鄭耘叫來的編劇也已經進組,加入了沈硯行他們的工作中,隨時調整劇本的細節,主要是臺詞。 但沈硯行最主要的,還是跟道具師一起商量什么怎么做,該注意什么。 比如他現在說的勾欄瓦肆,在宋代勾欄是代指所有表演場所的,“門口要貼有紙榜,上面寫著當天演什么戲和名角姓名……” 他正低頭指著電腦屏幕上的照片給大家講著,就聽見一陣不大不小的喧鬧,他頓了頓,抬起頭匆匆看了一眼,就見葉佳妤拎了滿手東西從門外走過。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