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4 章
書迷正在閱讀:我年紀輕輕想守活寡[穿書]、閃婚(gl)、少將、給你的溫柔繾綣、yin 獸之熾顏(出書版)、顏值高就是了不起、蕩婦日常(高H NP)、快穿之男主快躺下、快穿之男主快躺下2、妖授錄(NP高h)
頭這三個字,她都忍不住流口水了,真是羨慕這位被上天眷顧的幸運鵝。 王翠芬在是笑著看了葉舒華一眼,有點賣關子的嫌疑,倒是周圍的大媽們七嘴八舌的說:“還能有誰???咱們大隊最讓人羨慕的不就是小宋同志嗎!” “何止rou罐頭啊,小宋家里去年冬天還給他寄了一件嶄新的軍大衣——嚯,可把咱們這些后生饞死了,排著隊找他借軍大衣過癮呢!” “也是小宋大方、看得起咱們鄉下人,跟別的知青都不一樣,不但軍大衣舍得借出來,有時候還給孩子發糖,多大方的后生啊?!?/br> 哪怕是對知青沒好感的王翠芬,這時也跟著附和一句:“小宋確實跟其他知青不一樣,回城的機會都說讓就讓,我們孩他爹私底下都為他可惜,說本來小宋最有希望回城,公社的領導都喜歡他?!?/br> 大媽們你一句我一句的bào料,儼然把這位小宋同志塑造成了七十年代的活雷鋒,但葉舒華聽完只有一個評價——人傻錢多。 她突然有了個大膽的想法…… 第6章 葉舒華對傳說中的這位小宋同志起了賊心,是在聽到“rou罐頭”三個字的時候。 原因很簡單,葉家在隊長父親的帶領下勤勞致富,成為雙崗大隊人人稱羨的“大戶人家”,可這樣的大戶人家私底下還在為了幾個雞蛋上演宮心計,而這位知青同志不聲不響的,竟然啃著家里寄來的rou罐頭——這是什么神仙家庭啊,真恨不得分分鐘嫁了嫁了。 而且據她娘和大媽們的說法,小宋同志不但有各種rou罐頭啊,手里還有票有錢,妥妥的高富帥啊,又是給熊孩子們吃糖,又是給別人借軍大衣,活脫脫人傻錢多的冤大頭,呸,是樂于助人的活雷鋒。 總結成一句話,這位同志簡直是為葉舒華量身定做的糧票。 最開始葉舒華沒有想到要打知青的主意,是因為她還有節cāo,更愿意采納王翠芬同志的意見,通過嫁個有錢人來實現衣食無憂奔小康的偉大夢想。 這里說的有錢人當然不包括知青,不用王翠芬圈重點,葉舒華自己都知道,跟知青結婚恐怕不是享福而是遭罪,因為他們根本不穩定。 現在已經是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的后期,兩年前,中央對知青的政策已經不像過去那么嚴格,就有無數知青通過找關系、病退或調動等各種理由回城了。而這些回城的知青們,有些是在農村待了七八年之久的老知青,他們早就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看不到回家希望中徹底死心認命,有些知青和知青結合過日子,也有很多是跟當地人結婚,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農民。 這些早已有了家庭和兒女的知青,因為政策的原因,特意辦了離婚,孤身一人回城,葉舒華不知道他們私下是如何對家人承諾的,但是他們公社十幾個生產大隊,每個大隊都陸陸續續有知青成功回城,沒有一個回鄉探望過這邊的家人。 早的據說有回去了四五年之久,別說回來探親,就是這邊按地址寄過去的信都石沉大海、杳無音訊,隊里的三姑六婆都說這種一看就不可能回來了。 葉舒華對這個時代的特色了解不多,家里也沒長輩給她講古。但魯迅說過,我向來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中國人,葉舒華結合現在的情況推測一下,再過幾年,國家恢復高考,知青大規?;爻?,還有幾個能在鄉下坐得住的?恐怕十個知青里有一個肯為了家庭留在農村的,都算是奇跡了。 而那些回去了的知青,重新當上了城里人,可能念了大學,也可以自己找到正式的工作,他們完全可以重新找一個門當戶對,或者是事業上能幫助自己的對象,人生重新翻篇,誰還會想老家的糟糠之妻/夫呢? 反正換成葉舒華自己,如果不幸穿成已經嫁給當地人的知青,有朝一日通過自己的努力回了城,她是一定肯定不會再回這個鬼地方了,因為現在的農村和她上輩子去過的到處是別墅、隨處可見豪車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根本不是一回事,上輩子她還挺愿意和小伙伴跑鄉下獨家寫生,住著別墅體驗小清新式的農家生活,想想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