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312 章
,對從前的數學家們也發自內心地報以尊敬,都使得媒體記者們忍不住心下感嘆,真的是天才不和常人一樣,即便年紀這么小,卻也不會隨隨便便的一點小成果就飄起來,反而更加的謙虛和認知清楚。 采訪結束,記者們回去寫通稿了,也不會繼續打擾明夏,這就是學術界的采訪和娛樂圈的采訪的不同之處,前者重視結果,后者重視流量。 明夏這才騰出了手 ,給ethen回復消息:抱歉,我已經加入了別的討論組,謝謝邀請。 之前,因著明夏在《數學年刊》發表了證明“周氏猜測”的論文,后來,也在io上表達了關于“哥德巴赫猜想”的闡述,ethen就愈發對她關注,也和蔣業、顧秉鈞兩人愈發熟悉起來,三人也有自己的聊天組。方才,他一直在等明夏的回復,此時,看到她的消息,心下十分可惜,忍不住去聊天組里說了一下這件事,很好奇她到底參加的誰組織的討論組。 顧秉鈞:我的導師,江海潮教授。 ethen知道江海潮教授,是華國數學界現在比較有權威的一個數學家,曾任首京大學數學系教授,也在他們普林斯頓科學研究所當過顧問,對“哥德巴赫猜想”和“黎曼假設”都有所研究,尤其比較對“黎曼假設”感興趣,有討論組很正常,只是他們那邊是俄羅斯、法國、美國普林斯頓數學研究院的人都有,總比華國有限的數學人才要多一些,水平應該還是多少有一些差距的。 事實上,華國的數學雖然一直在國際上知名度比較高,往屆的io成績也一直不錯,但在華羅庚先生去世后,華羅庚學派就一直處于被一邊倒碾壓的處境,而連帶著的,華國數論也陷入了尷尬的處境,沒有什么新的足以讓世界矚目的研究成果,讓華國所謂的“數學強國”存在于行外人和華國人自己的口中,行內卻有許多人都不這么認為,知道華國的數學正處于微弱態勢,只是出于禮貌和尊重,才沒有坦然言表。 明夏之前對“周氏猜測”的證明,可以看出對梅森素數應該是有所研究的,現在直接將“1+1”也證明了出來,不開玩笑的說,在世界都數一數二了,更遑論是華國數學界。ethen尊敬江教授,卻并不看好他的討論組,也覺得明夏只為了所謂的國籍和人情而加入進去,確實是有點可惜了。當然,他的這種想法并沒有說出口,知道老顧和老蔣都會很不高興,也只是他的個人看法而已。 但ethen不知道的是,明夏想要證明“黎曼假設”,只是時間的問題,其實根本不需要加入任何討論組。她之所以在收到江海潮教授的邀請消息后,立刻表示了同意,就是因為在顧秉鈞那邊了解到,華國數學界,尤其是純理論研究方面,現今已經沉寂了許久,直到她之前的“周氏猜測”和io的數學jiāo流會,才又開始走進數學界的矚目之中。 明夏覺得,自己雖然不能冒然將各種未來的東西公開,但完全可以通過日常的jiāo流,把星際時代充滿創新xing的思維方式告訴給他們,打破已有的固化。而他們每個人都最起碼也是博導,也會將這種新的思維方式教授給自己的學生,這就像是樹狀圖,從一個點往下展開,從而帶動華國的整個數學界往前發展,才是她加入討論組的真正目的。 魯迅先生曾言,“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明夏很清楚,自己就算知道和懂得的再多,但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有限,只有讓大家的水平都上來了,每個人都在努力和奮斗,那才是真的“學習強國”將成為指日可待的事。 記者們回去后,很快就針對今天的采訪,再次發表了相關稿子。華國數學界在沉寂了這么久后,繼華羅庚先生、陳景潤先生這樣的人物,終于再次出現了一個驚才絕艷的天才人物,如此振奮國人的消息,營銷號也一直在轉發,于是,微博熱搜上來了。 明夏哥德巴赫猜想 明明有顏值,偏偏靠才華吃飯 說好的歷史專業卻在數學界大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