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219 章
著名的假設,被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列為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之一,也稱為七個“千禧問題”。 這七個數學難題,便是np完全問題、霍奇猜想、龐加萊猜想、黎曼假設、楊米爾斯存在xing和質量缺口、納衛爾斯托可方程、bsd猜想。 克雷數學研究所表示,這七個問題,不論其中哪一個,只要是第一個能證明出來的人就能拿到一百萬美元。 而它之所以能被列在這么高的一個地位,便是因著確實有著這樣的意義。 它跟許多數學命題都有“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系,早在七年前,便已經有一千條以上的數學命題都是以“黎曼假設”或它的推廣形式)的成立為前提而提出的。 這也就表明,“黎曼假設”及其推廣形式一旦被證明,那一千多條數學命題就全都可以榮升為定理,反之,則那一千多條數學命題,也無可避免地會有很大一部分成為“陪葬”。 而這也只是七年前的數據,更遑論是七年后,數學界早就進一步發展了不知道多少的現在。 一個數學猜想與為數如此眾多的數學命題有著密切關聯,這在數學界,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一旦被證明,便仿佛是巨人跺腳,引起絕對的世界轟動。 當然,想要將之證明,也足夠難。 因著證明“周氏猜測”的順利,明夏雖然知道“黎曼假設”的難度和重要xing,卻也敢于逆流而上地去探索。 但看著看著,明夏就發現,她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這個理論的難度。 如果可以用星際時代的那些理論,想要證明“黎曼假設”,很容易,但問題是不能,而她在那些數學類的學術期刊上看到的理論,也很難說出一個足夠站得住腳的證明。 明夏陷入了糾結。 因為,她突然意識到,現在的學科看似分開了,大學的專業互相之間影響也好像不大,又仿佛數學才是決定其他理科類專業成績的關鍵。 但事實上,數學也需要別的學科來支撐。別的不說,光是她現在想要把“黎曼假設”證明出來,只用數學知識,基本可以說是不可能的。 個人興趣導致,明夏雖然平時主要看數學期刊,但物理學、地理學之類的,也偶爾會帶著看兩篇,便大概也有思路,覺得“黎曼假設”差不多應該是會用到隸屬于物理學分類的量子力學方面的知識,而這一塊的學習是她空白、欠缺的。 雖然說,星際時代的數學專業,包含了材料與結構、宇宙飛船設計等等,各種各樣的知識內容,但在21世紀,這些都是分開的學科,需要特意去學,她不能拿未來的理論來證明當下的東西。 但問題是,之前的她僅僅專注于數學這個領域,有的時候,就會很難理解更多的領域,也會在研究某些想要研究的東西時,受到局限。 沒有哪一次,明夏如此清晰地意識到這件事。 這就好比,她喜歡歷史,就不可以忽略掉語文、政治,再比如,顧回舟既然是個考古學博士,地理自然也不可能差。 坐在顧家的院子里,摟著雪團,一邊給它順毛,一邊曬太陽,微微瞇眼,明夏這般想道。 可既然“黎曼假設”她近期應該寫不出來,那便要換一個準備拿來寫論文的理論,最好是可以直接用數學來解決的問題,又或者是可以用較淺的物理學等其他學科的理論從旁協助,不用深入理解的那種。 可如果是很無聊、淺薄、隨便誰都能搞懂的理論,她又提不起興趣去看和寫…… 明夏的眉頭不由得緊蹙起來,深深地苦惱著。 “陽春白日風在香,這么舒服的天氣,你怎么看起來這么苦惱?還在愁黎曼假設嗎?”顧回舟從家中出來,看到明夏皺著眉,便問道。 今天,顧回舟不值班,便沒有出門去禁宮。明夏住在顧家的這兩天,他不到值班的時間,通常都會留在家中,品茗看書,或者閑適地與她聊上幾句。 聞言,明夏點頭,心下思緒繁雜:“差不多吧,就是感覺自己知道的還是太少了,需要繼續學習,又覺得要學習的東西有些多?!?/br> “想了解知識然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