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70 章
是懼怕,而是一種長期以來的習慣,從這方面來看,八貝勒能挖直郡王的墻角還是很有種的。 如果今日只有兩家的孩子在這兒,不管是三貝勒、四貝勒,還是五貝勒、七貝勒,都會去讓自家孩子上前去弘昱講話的,但現在的情況卻是房間里不止兩家的孩子,有句話說的好,法不責眾,也同樣適用于現在這種情況,四家五個孩子,直郡王難道還能個個都遷怒不成。 而且大家都知道,直郡王夫fu二人把弘昱這個好不容易得到的嫡長子寵上了天,至于這孩子的xing格特別的……跋扈。 疼孩子的不光是直郡王一個人,誰也舍不得自家孩子受委屈,更何況現在大位未定,哪怕索額圖死了,但跟太子比起來,直郡王的贏面也不大,更何況還有一個老八在里頭瞎摻和。 等教書的師傅來了之后,這些做家長的就打算走人了,都是在上書房讀過書的,都清楚這里的教育絕對是上乘中的上乘,整個大清朝就沒有比這里教育條件更好的地方了。 不過直郡王前腳剛出去,后邊的弟弟們還沒到門口呢,就聽見梁九功尖細刺耳的聲音。 得,老爺子過來了,那誰也別走了。 教室后面加了一張椅子,康熙坐在上面,后邊兒站著一排的兒子,圍觀上書房的師傅給皇孫上課。 胤祺剛好站在四哥旁邊,兩個人雖然是一樣的站姿,但是四哥表情嚴肅認真,目光炯炯有神的看著前方,胤祺一邊在心里頭為四哥鼓掌,一邊兒忍不住溜號,好不容易從上書房出去了,他是實在不樂意聽這些東西,既無聊又無用。 好在皇阿瑪日理萬機,沒有像當初圍觀太子讀書的時候一樣呆那么長時間,這回不過是待了……一個時辰。 像直郡王、胤祺、四貝勒經常堅持鍛煉的人還好說,挺胸抬頭收腹的站一整個時辰,算不了什么。 但是對三貝勒和七貝勒而言可就不是這樣了,一個是標準的文人,素來就不喜歡騎馬、shè箭、布庫這一類的東西,沒從宮里搬出去之前,每日還會去演武場練習,但是自從搬出宮去之后,哪怕府里建了演武場,平日里也沒怎么鍛煉過身體。 另一個則是被酒色掏空了身體,體力還比不上三貝勒這個文人呢,也就是站了兩炷香的功夫,就有些撐不住了,忍不住放松身體,不再追求符合規矩的儀態。 好不容易老爺子終于看夠了,點評了幾句之后,便帶著人回乾清宮了,剩下的這些阿哥們則是一塊結伴兒去宮門口,別看他們比不上老爺子日理萬機,但也都沒閑著,只不過忙的事情都不一樣罷了。 除了年幼的時候以外,皇子阿哥們在宮里頭基本上是沒有代步工具的,這也算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了,滿人尚武,皇阿瑪對他們的文治武功都有要求,自然不會允許自己的兒子在宮里連幾步路都不愿意走。 從上書房到宮門口的距離不遠不近,像胤祺和直郡王、四貝勒他們幾個,邊走邊聊,神色愜意的很。 但是三貝勒和七貝勒就不行了,磨磨蹭蹭走在最后面,連說話的心情都沒有,邁著沉重的步伐,恨不得立刻找個地方坐下才好。 皇阿哥們的體力和xing格各有不同,皇孫也是如此,因為不清楚各位皇孫學習的進度,所以頭一天的課程由淺到深逐步進行,而且還在不斷的提問,以此來檢測皇孫們的學習程度。 出乎師傅的預料,表現最出色的居然不是年紀最長的弘昱,而是三貝勒府的弘晴和四貝勒府的弘暉,兩個人幾乎是不相上下,不過弘暉阿哥比弘晴阿哥年紀要小一些,從這方面看,應當是四貝勒府的弘暉阿哥更勝一籌。 弘昱阿哥緊隨其后,排在第三名,然后就是五貝勒府的弘晶,三貝勒府的弘晟,七貝勒府的弘暻。 以后還會有更多的皇孫被送到上書房來讀書,皇阿哥一、皇孫,這上書房恐怕比早些年還要熱鬧。 一眾上書房的師傅在心里頭苦笑,天知道他們是有多倒霉,才被皇上安排到這兒來做師傅。 不光是做師傅的不高興,做學生的也不怎么開心,上半天的時候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