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65 章
人往宮里送的都是嫡子,除了太子爺之外,沒有人送庶子進去,反正往日在府中最受他寵愛的庶長子弘曙,并沒有能夠進宮讀書。 其實就像三貝勒府送了兩個孩子一樣,皇上并沒有規定只允許送一個孩子進宮,更沒有規定這個孩子出生嫡庶,七貝勒完全可以把弘曙和弘暻兩個人都送進宮去讀書,不過這樣府里頭就更亂了,七貝勒的名聲也勢必會變得更差。 不管怎么樣,把皇孫送進宮里讀書這道旨意,某種程度上也是鞏固了這些嫡福晉和嫡子的地位,當然了只有嫡女,沒有嫡子的太子妃,并不在這個行列里。 一根苗都沒有的八貝勒府,也跟這道旨意無關,九貝勒和敦郡王則是能躲就躲了,他們的孩子還不會走路呢,可以在府里過幾年輕松日子。 第83章 既然要把孩子送到宮里去讀書,那就必然要有所準備,一來是宮里的安排,二來也是要讓弘晶做足準備,這孩子在府里活泛慣了,住到宮里去恐怕不適應那里的規矩。 再者,弘晶長這么大還從來沒有離開過額娘,突然搬到宮里去住,十天才能回來一次呢,小孩子難免會想家,一想到兒子到時候可憐巴巴的模樣,毓秀就已經覺得心疼的不得了了。 她也沒指望自家孩子能有多大的出息,自然也就不想這孩子從小受這么大的罪,胤祺在上書房讀過書,那里面的規矩有多嚴苛,她也是知道的,凌晨五點鐘開始上課,但是四點鐘的時候就要到上書房復習前天的功課了。 夏天雖然天氣熱,但是皇子讀書的時候是不允許用扇子驅暑的,而且每學一個字,就要寫一百遍遍,每學一篇文章就要朗誦一百二十遍,聽著就讓毓秀這個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不寒而栗。 剛開始只是學習漢文經典,12歲之后就要學習滿文,14歲之后開始學習騎馬shè箭,除此之外還要學習拳法、鳥qiāng、刀劍、火器,總之課程的科目繁雜的很,確實是沖著全面發展的方向去的,也是這個時代的精英教育。 不得不說,在這種高壓政策下,教育出來的孩子確實夠出色,不然的話,康熙年間的奪嫡斗爭也不會這么激烈。 弘晶今年只有五歲,去上書房讀書還不需要學習騎馬shè箭,大部分的課程還是識字、寫字、學習漢文經典。 眾多皇孫里年齡最大的就是太子爺的二阿哥弘皙,不過現在也只有十歲而已,剩下的皇孫一個比一個小,年紀最小的是七貝勒府的弘暻,今年才四歲。 不光是毓秀和胤祺對自家孩子不放心,這些皇子阿哥和福晉們誰都不放心自家的孩子,一個個都是府里頭的小霸王,說句不太恰當的話,在府里頭幾乎是要星星有星星,要月亮有月亮,這猛不丁去了宮里,地位可就不像在府中那么超然了。 毓秀同七福晉關系相當好,跟三福晉和四福晉的關系也不錯,她們的孩子雖然沒有同歲的,但平時也有往來,既然四家的孩子都要去宮里,干脆在入宮之前就放到一塊教育,進了宮之后也好互相有個照應。 上書房自然有著全大清最好的師傅,不過這師傅是用來傳道授業解惑的,不是用來教規矩的,臨進宮之前,那些小阿哥們要學的就是規矩,什么時候該行什么禮,該做什么事,什么話能說什么話不能說,這些都是要一一點出來的。 別看他們每年都去宮里參加宮宴,每個月還要進宮請安,但那才多久的時間,而且都有阿瑪或者額娘帶著,但現在就不一樣了,宮里頭住十天,才能回家呆一天,不把規矩學好了怎么成。 要說她們幾家最講規矩的應該是四貝勒府了,不管是四貝勒,還是四福晉,都是出了名的重規矩,所以幾個人商量著,最終決定教幾個孩子規矩這事兒,還是放在四貝勒府進行。 當然,具體的事情不是jiāo給四福晉,而是jiāo給四貝勒負責,作為在上書房讀了那么多年書的皇阿哥,四貝勒比四福晉更適合做這件事情。 自己兒子能被未來的雍正帝教導,哪怕只有幾天的功夫,毓秀也覺得榮幸的很。 要不是弘晶不久后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