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穿越五零搶夫記、我,異能女主,超兇的、兄奴、服軟、尋歡作惡、穿成六十年代女炮灰[穿書]
而隨著于謙的開日。 跟著站出來的大臣越來越多。 “臣等誠憂國家,非為私計?!?/br> “國不可一日無君!” “太子年幼,國家危難……” 在那群紅衣文官嘶啞的聲音中,皇太后,終于點頭。 那一年,大明的國號,再次更換。 郕王繼位! 被俘的正統皇帝,朱祁鎮,被奉為太上皇。 確定不遷都;jian佞及其黨羽被宰殺;新的國君也已確立。 但是于謙,依舊眉頭緊皺。 他知道,要做的事務,才剛剛開始。 幾個與前,正統皇帝御駕親征,京城的武將勛貴,都被正統皇帝帶走!這些武將,都折損在了邊關,京城如今只剩下一群只提過筆桿子,沒握過刀的文臣。 而文官們,之前,叫嚷的熱鬧。但真到了需要人帶兵打仗的時候,沒有人愿意上前。 在眾人爭相后退的危難關頭,于謙跨步向前扛起大明“牌匾”。守衛京城,兵部尚書不去守,誰去? 退朝的時候。 吏部尚書王直,慌慌張張,拉住他的手! “國家正賴公耳,今日雖百王直何能為……” 于謙只是淡漠的看了一眼眼前的四朝元老。聲音清冷…… “上下皆倚重謙,謙亦毅然以社稷安危為已任……干活吧!” 接下來的兩個月,是于謙最忙碌的兩個月。 他不敢休息。 大明精銳幾乎敗光了,國危若累卵……于謙,看著大明地圖,決定急調各地雜牌軍進京勤王。一道又一道的調令,從京城傳出。 為了避免,被圍城,孤立無援。 他又安排人,將周邊城鄉的糧食器械搬入京都,給瓦剌連日水井都沒留。 于謙在外面忙得日夜不休,剛剛繼位的朱祁鈺,在宮里閑得坐臥不寧。 總是派遣內侍的宦官,來問話。 于謙,看了一眼內侍,呼出一日濁氣,他知道,這時候得給皇宮里的皇帝打雞血。 “京營兵械且盡,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繕器甲。至軍旅之事,臣身當之,不效則治臣罪?!?/br> 說完那句后,他便火急火燎的跑去坊市,給京城的百姓做演講,呼吁百姓,一起守衛京城。 大明朝,不止是朱家的大明朝,大明朝,是天下人的大明朝……得百姓一起來守。 他還把從邊關逃回來,被關押進詔獄的石亨,放了出來。 讓他執掌京營! 他不管石亨,之前是不是臨陣脫逃,都這種時候了,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貓。 而隨著時間的推進……瓦剌大軍,也真的逼近京城。 大明太上皇,朱祁鎮,曾經被太上皇寵信的宦官,喜寧……給瓦剌大軍,當了帶路的叛徒,帶著他們,跨過了長城,直逼京師城下。 石亨在城門的角樓里,對著自已躬身抱拳。 “大人……我等只需固收城門,堅守到各地援軍,瓦剌見勢不對,自會撤去?!?/br> 于謙,卻在那時,披上穿戴好,厚重的鎧甲,聲音嘶啞。 “奈何示弱,使敵益輕我?” “若京城示弱,瓦剌大軍,只會更加猖狂!必須迎敵。瓦剌大軍剛剛抵達京城,疲憊不堪,現在出戰,對我軍有益,我會,親自帶軍殺敵!” 一旁的石亨怔楞了一下,看著于謙的眼神,想看一個老瘋子。 于謙覺得自已的心臟,也跳的極快。 當年自已跟隨永樂大帝親征草原,永樂大帝,也沒有逼迫他披甲拿刀。 自已第一次真的拿起刀,披上重鎧,這也是第一次。 而今年,于謙五十一歲。 那一天風很大。 于謙披著的大氅,吃飽了風…… 他第一次帶兵沖陣。 這第一仗很重要,直接關乎京城守軍的信心,必須得嬴。 而這一戰,上天也眷顧大明,瓦剌的大營還沒駐扎好,明軍,便已經沖陣,直接沖亂了瓦剌的部署,甚至搶回了一批在土木堡,被俘虜的人質,可惜,沒能把正統皇帝,帶回來。 但白天的沖陣時,于謙騎在馬上,看見了瓦剌駐扎的營地里,放著的火炮,這讓他心中,升起一抹擔憂。 瓦剌騎兵機動性本就強橫,若再有火炮加持,京師危矣。 他不放心,決定趁夜,再突擊一次。至少摸清瓦剌虛實。 但是這次,瓦剌有所防備,明軍沒能取得白天的戰果,只能邊打邊退,退回西直門防守。 可瓦剌的神射手,似乎盯上了于謙。 被親兵簇擁著的于謙,撤回西直門時,忽然覺得頭皮發麻。像是到了生死關頭。 可當他回頭,看見的卻是一個挺拔的身影,以及被那身影,用軍刀折斷的箭矢。 是一個劍眉星目的青年。 青年盯著自已,說出了一句,讓于謙印象極深的話。 “國家興亡……在下愿與大人,一起擔當……” 那個青年,自稱林玨,要幫自已,去探查清楚,瓦剌火器的虛實。 一個人殺進瓦剌大營……這種事可能嗎? 于謙自然不信。 而且,這個青年,還救了自已一命……于謙雖然自認清高,但是也不能看著救命恩人白白送死。 他想去阻攔,但是青年,已經提刀向著瓦剌大營的方向殺去,他被親兵簇擁著,返回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