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外室后我只想種田 第117節
書迷正在閱讀:青熒、冥妻在上、雨季、祖宗誒!選妃呢?歷史作弊器來嘍、穿越五零搶夫記、我,異能女主,超兇的、兄奴、服軟、尋歡作惡、穿成六十年代女炮灰[穿書]
蘇玉錦頓時愣了一愣。 二爺要幫她找家人? 先是還了她的身契,又要幫她找尋家人,二爺這是要答謝她這兩年做事盡心盡力,屢次看好了他的病癥,所以給予嘉獎? 「多謝二爺?!?/br> 蘇玉錦連聲道謝。 平心而論,二爺的確是個真心實意善待下人的主子,是值得她尊重的。 無論她是不是自由身,都該好好為二爺做事才對。 因為得了賣身契而歡喜,蘇玉錦下午時做了缽仔糕來吃,到了晚上時,又做了許多琥珀核桃仁,魚皮花生等一些小零嘴,讓賀嚴修回去時帶著。 待送走了賀嚴修,蘇玉錦便拿著自己的身契,領著艾草去衙門里銷了記檔,得了新的戶籍。 眼看著那戶籍紙張上蓋著的新鮮紅印,蘇玉錦的嘴角咧到了耳朵根去,晚上從會賓樓拿了幾樣菜,還有上好的桂花酒,回去讓艾草和柳mama陪著喝上兩杯。 今天大寶說她看到視頻,一個小女孩因為惹了mama生氣被關到陽臺,被虐待,現在她很擔心。 我:擔心我虐待你嗎? 大寶:我擔心你把怒氣都轉移到爸爸身上,去虐待爸爸 我:…… 第183章 難過的很 也算是慶祝一番。 大約是因為高興且喝了酒的緣故,蘇玉錦晚上睡得比平日里早。 艾草服侍蘇玉錦睡下后,吹熄了燈,關上了門,而后長嘆了口氣。 「好好的,嘆什么氣?」柳mama查看門窗,給地龍添上了一鍬的新炭,將那火爐子給悶上。 地龍的火不必燃的很旺,一整個晚上都能暖暖和和的。 「發愁啊?!拱荼е种羞€有些熱氣的湯婆子,再次嘆了口氣,「咱們姑娘得了賣身契,現在是自由身了,那是不是往后二爺就不打算讓姑娘進賀家了?」 畢竟要抬舉成姨娘的人,對于主家來說,手中握著身契,才好拿捏才對。 眼下放了身契,那就是不想拿捏了…… 柳mama想了想,「我看著未必是壞事,說不準二爺有旁的打算?!?/br> 「怎么說?」艾草湊了過去,刻意壓低了聲音,怕驚醒屋子里頭還在睡覺的蘇玉錦,「二爺,能有什么打算?」 柳mama頓時沉默。 放不放身契,對于二爺抬不抬姑娘做姨娘,當真是沒有什么區別的。 但對于姑娘來說,大約是兩個意思。 要么就是往后要放姑娘走,要么便是要娶姑娘做正妻,所以要給姑娘一個清白自由的身份。 賀家是名門世家,后者的概率實在是低,思來想去的,大約是頭一個可能性大。 二爺要放姑娘走…… 那姑娘往后可該怎么好? 見柳mama也不再說話,艾草再次嘆了口氣。 眼瞧姑娘著跟二爺這邊情分漸增,結果二爺忽的來這么一出,往后姑娘的仰仗便是徹底沒了…… 姑娘,當真是命苦啊。 艾草和柳mama的神色皆是暗了下來,默不作聲了半晌后,柳mama才張口,「時候不早了,先睡吧?!?/br> 「姑娘跟前,咱們還是得歡歡喜喜為好,免得姑娘心煩?!沽鴐ama提醒了一句。 艾草急忙點了點頭,忽的想起今日姑娘又是歡喜,又是要菜,又是喝酒的,大約也并不是真心歡喜,不過是強撐著佯裝心情好罷了。 姑娘也是難過的很了…… 艾草因為這件事,晚上翻來覆去地,到了半夜才睡著。 這邊,蘇玉錦微醺入睡,醒來時只覺得渾身舒暢,連晨起的豆腐腦都比平日里多喝上了半碗,更是惦記著晌午燉豬肚雞來吃。 洪秋燕和洪秋月姐妹倆織布機做好送了來,李氏那傳來了消息,說是馮袁冬對開織布作坊之事十分有興趣,要好好跟蘇玉錦聊一聊合作之事。 既然如此,蘇玉錦便沒有耽擱,通過李氏約了時間,地方就約在了會賓樓二樓的雅間內。 蘇玉錦這兒由李氏作陪,馮袁冬則是帶了弟弟馮袁浩一同來。 「蘇姑娘這提議極好,我們兄弟二人略商議了一番,覺得這生意十分可做,便想著跟蘇姑娘好好談一談這件事?!?/br> 馮袁冬道,「今日帶了舍弟來,也是因為家中的兩項生意,我管著茶葉,小弟管著布莊,布匹生意上他更嫻熟,這生意若是能跟蘇姑娘做起來,也是主要由舍弟來負責cao持張羅?!?/br> 馮袁浩是第一次見蘇玉錦,拱手道,「蘇姑娘好,往后還得請蘇姑娘多多關照一二為好?!?/br> 「馮二少爺好?!固K玉錦福了一福,「馮二少爺自謙了,作坊生意上的事我必定是不如馮二少爺懂得多,這生意上還得多仰仗馮二少爺才是?!?/br> 「這織布作坊的事兒,我也是有這么個想法,只是個設想,真正要籌辦起來,都得由馮二少爺費心思量個中細節?!?/br> 先前周夫人傳話時也提過,倘若兩家合作的話,蘇玉錦這兒出織布機的技術和一半銀兩,馮家出一半銀兩,管理織布作坊日常經營,這收益的銀子對半來分。 蘇玉錦此時說由他馮袁浩來費心張羅,既有自謙之意,說的也是個中實情,馮袁浩便沒有再說謙辭,只笑著微微點了點頭,「作坊之事,若是開辦,我馮家在縣城中有空置的宅院,只需修整一二,便可以直接改建成作坊?!?/br> 「織布機之事,我家也養了一些匠人,再讓外面木匠做上其中的部分部件,到時候讓可靠的人組裝一二,也不會讓織布機的技術泄露了出去?!?/br> 「織布的工匠,優先從捏了身契的伙計里面選著來學,若是不夠需要招工的,也按著長工來招,契約字據要立好,免得生出事端?!?/br> 「紡紗這塊好說,紡紗機都是現成的,能做的人也多,棉花這些也不必擔憂,家中有幾個象樣的田莊,每年棉花出產不少,往年都往外地運送賣錢,今年因為棉花價格不高,本打算著年后再往南方賣,便在倉庫里頭留著,可以隨時拿來用?!?/br> 「織布的花樣也可以隨時調整,尋上幾個心靈細巧的,將這織布機鼓搗明白后,配線配色的事兒只交給他們就是,唯獨這布匹織出來后往外賣的事兒……」 馮袁浩頓了一頓,笑道,「家中布莊數量不少,跟松江的貨一并擺著往外賣不是難事,銷量估摸著也不會錯,只是既然要開這織布作坊,便想著這布還是要有個名頭,讓青河縣的人認咱這作坊織出來的布,才能把這織布作坊做出個名頭出來,也才做的長久?!?/br> 「馮二少爺所言極是?!?/br> 蘇玉錦聽了這一陣子,見馮袁浩將其中的幾個關鍵點都說的頭頭是道,可見其是做事穩妥,生意上也頗有經驗,對其印象極佳,只覺得是個極佳的合作伙伴,連連點頭稱贊,更是提議,「織布機眼下安置在家中,還得請二位先去看一看這織布機?!?/br> 生意能不能成,是基于這織布機是否可用。 「請?!?/br> 馮袁冬和馮袁浩跟著蘇玉錦和李氏一并去了雙桂巷,蘇玉錦的家中看織布機。 艾草演示了一下這織布機的用法,更是接連織上了半個時辰的布,讓馮袁冬和馮袁浩看了一下這織布機的產量。 兄弟二人看完之后連連點頭,又跟蘇玉錦細商了有關織布作坊合作之事,直說到日頭西沉時,馮家兄弟二人才告辭離去。 第184章 如此倒霉 馮袁冬和馮袁浩在回去路上還在馬車中細聊有關作坊之事。 「這作坊若是籌辦順利的話,每年的收益至少在這個數?!柜T袁浩伸出手,給馮袁冬比劃了一下,更是笑道,「說不準要比先前所有的布莊都要賺錢?!?/br> 「這蘇姑娘當真也是心思敏捷的很,竟是能想到這一茬?!柜T袁浩又感慨了一句。 馮袁冬笑了起來,「先前便時常聽周夫人夸贊這蘇姑娘,現下見過之后,的確是百聞不如一見,這心思敏捷是一回事,最關鍵的是有能下決定的魄力?!?/br> 想得到是一回事,敢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馮袁浩連連點頭,「的確,做生意講究的就是手腕和魄力,更講究機不可失,眼下不能耽誤時間,明日便跟蘇姑娘將這契約字據簽了,后面的事兒該做都得盡快做起來?!?/br> 拾掇作坊場地,置辦織布機,紡紗機,張羅紡紗織布的工匠……事情還多的很,也都是趕緊做起來。 賺錢的買賣,是絕對不能往后拖的。 見自己弟弟做事勁頭十足,馮袁冬點頭「嗯」了一聲,「此事既是交給你,你便甩了手好好去做就是?!?/br> 若是哪兒不得當,或者是做的不順利的,有馮家兜底,不必害怕。 兄弟二人感情素來和睦,自家大哥也是偏向的很,馮袁浩興沖沖地點了頭,盤算起接下來的事兒。 一天也沒敢耽擱,馮袁浩第二日便來尋蘇玉錦簽訂了契約字據,收下了蘇玉錦的投資銀子,喊妥帖的工匠來測量了織布機,開始置辦當用的家伙什。 眼看著馮袁浩忙活起來,一樁能夠賺錢的營生逐步敲定,蘇玉錦心中也是漸漸踏實。 這次投資織布作坊,蘇玉錦這里出了四千兩的銀子。 盤點了一下自己的小金庫,蘇玉錦細算了一番剩下的,除了一些首飾擺件,差不多還有個四五千兩現銀。 銀子放著不會下崽兒,且她平日里花銷也不多,在蘇玉錦看來,這錢若是不拿去做投資或者置辦產業,屬實辱沒了銀子的本質。 但剛剛投資了這織布作坊,且商機這種事,也是有些可遇而不可求的…… 蘇玉錦想了想,再次踏入了牙行。 孫掌柜聽罷蘇玉錦的要求后,撓了撓頭,「蘇姑娘想買個果園,這倒不是難事,但這要求有小河有山坡這種依山傍水的地兒,到是不大好尋?!?/br> 「縣城西邊到是有依山傍水的山頭,也有緩坡,也適合種些各種果樹,不過都是有主家的,對方不見得會賣,只能去問一問?!?/br> 「依咱們兩家這關系,蘇姑娘既是開了口,我肯定去好好打聽打聽,不過這事兒不一定能成,我盡力去做,但蘇姑娘不要抱太大希望就是……」 畢竟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屬實強求不得,蘇玉錦自然頗為理解,「勞煩孫掌柜多打聽一番,我這里倒也并不著急,若是有最好,若是實在沒有,地段好,清亮又舒坦的果園也不是不能?!?/br> 到時候一大片的果園,到了夏天綠樹成蔭,到了收獲的季節碩果累累,可以一邊隨時嘗果子,一邊愜意優先地享受田園風光,倒比田莊更添幾分的悠然自在。 單單是想想,蘇玉錦便覺得舒坦無比,也越發迫不及待地想擁有這樣的地方。 「好?!箤O掌柜心中大約有了底兒,忙答應下來。 「對,孫掌柜這里做不做外地的生意?」蘇玉錦忽的問道。 「蘇姑娘的意思是……」 「就是外地的房屋宅院什么的?譬如江浙那一帶的?」 蘇玉錦最是喜歡小橋流水人家,也喜歡江南煙雨的婉約動人,倘若能在江浙一帶有一處臨水而居的宅院,只怕也是絕佳享受。 「手中到是沒有,不過像我們這些做牙行生意的,與旁的掌柜之間時?;ネㄓ袩o,偶爾也能打聽到一些好東西?!?/br> 尤其青河這邊毗鄰京城,有一些富商也好,官宦人家也罷,許多不愿意在京城那聲張露面的,也會特地讓管事的來青河這里跑一跑,掛上一些房屋田產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