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404 章
    像不敢相信似得。    “爹,是我”。    “真是家聲,回來就好”。    父子兩個人只是這樣一直站著,沒有一句話。    “你爺倆也真是的,都傻站著干嘛,坐啊”,于老太太又指著其他幾人道,“那是你兒媳fu,那是你孫女,那是你孫子。我早就說過了,你老李家沒絕后”。    “好,好,好”,李老頭一連說了幾個好字,想過去摸孫子的頭,小男孩比較怕生,一下子躲到了mama的身后。    女孩子站起來乖巧的喊了聲,“爺爺”。    “哎”,李老頭欣慰的應了一句,局促的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甚至手都不知道放哪里好了,“你坐,你坐”。    于老太太道,“你也坐啊,自己兒子媳fu一大家子回來,你緊張個什么”。    李老頭突然好像想起來了什么,猛然大聲的問,“家盈呢,我怎么沒看見家盈”。    李家聲笑著掏出一張照片遞給李老頭,“好好的呢,人在美國,沒時間回來。你看,照片在這呢”。    李老頭一把抓過,仔細的看照片,湖畔邊,一個身穿連衣裙的女人揮舞雙手,翩翩yu飛。    “結婚了嘛?她”,李老頭顫聲問道。    “爹,你以為她還是小娃娃呢,她都三十多歲的人了,孩子也都七八歲了”,李家聲笑著道。    李老頭又一連說了幾個好,慌里慌張不管三七二十一,端起桌子上一杯茶就喝下了。    李和見于老太太走了,他也就知趣出來了,真不適合打擾人家談心。    出了家,沒地方好去,只得去了何芳那里。    何芳大門開著,正在除院子磚縫里的草。    李和說,“有必要這么認真嗎?”。    “我自己的房子,我愛怎么著,你管得著嘛”,何芳毫不客氣的指揮李和道,“去把那個草幫我攤開,曬干了就放廚房燒柴禾”。    李和就只得給他做起了免費勞動力。    、    82:禮物    李和跟何芳回家,只有一個于老太太坐在堂屋沒事逗著幾條狗玩。    李和問,“都走了?”。    于老太太道,“都走了,這不我留下給你看門嘛。什么領導請吃飯,一大幫子人,他家這小子是真的混的有名堂了”。    何芳道,“那我燒飯,你在這吃一口?”。    于老太太道,“不留了,中午還剩下那么多菜呢,不知道我家那老頭子怎么處理呢,我回去給他扔了,我就從來不吃剩菜,他吧,非要吃剩菜。這夏天放不好就是餿味”。    李和笑笑,送走了于老太太,就幫著何芳開始做晚飯。    當晚李和等到八九點鐘,李老頭一家都沒有回來,他也就chā門睡覺了。    賓館多的是,他們一家子哪里睡不得。    早上起來,李和見門口有賣油條的,就買了幾根油條。    巷口里多了不少推著自行車賣東西的農民,大部分都是來自附近的郊區,一線城市是決不允許沒有本市固定工作的外地人長期居住的,嚴苛的戶籍管理制度,它徹底剝奪了絕大多數人到大城市生活的可能。    做小保姆或者泥瓦工的臨時工們,會被一次次查抄后,整車的送往收容遣送站。    這些賣東西的人在自行車上焊上了鐵管子,載上籮筐,沿街串巷,有豆芽,有豆腐,也有一些青菜。甚至bào米花、瓜子這些炒貨都有。    可以給錢也可以給糧票,但是糧票現在不怎么值錢了。    前兩年糧票最高時,京城一斤糧票可以當四毛錢,全國糧票高達一塊二,很值錢。    這會跌到了一毛錢,一斤糧票換到的瓜子,也就是那么兩把。    各街道辦事處都興辦了第三產業,基本全部是街道型知青企業,知青湊錢,街道提供經營場所和執照創辦起來的。    如果在南方可能是私營企業,但是在京城,始終都是這種集體xing質的。    集體企業、私營企業也同時在和國企搶奪原材料資源,搶奪計劃外物質。    在一夜間大家都變成了倒爺,幾乎人人都在談論著發財之道。    滿街都在商談著盤條、水泥、彩電、汽車、摩托車甚至麻袋的大生意,盤條不是幾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