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336 章
,我就一口回絕了,也沒商量。第二次又來了,我還是回絕??上氩坏阶蛱煊謥砹?,我就想,哪有這么有耐心的騙子。于是我就探聽他口風,這人沒辦法透了點,說是跟老毛子搞邊貿,那啥口岸開了。不管什么貨,只要拉到老毛子那邊就能賺大錢”。 “霍爾果斯口岸?”,李和不確定的問道。 瘦猴搖搖頭,“不是這個?”。 “難道是黑河??!”,李和一下子站起來,又急忙問道,“那人是不是東北過來的?”。 “肯定是東北的,我好像聽他說的是黑河,說是中蘇剛剛簽了協議,重新開口岸”。 李和恨不得仰天大笑,只要有口岸就好,雖然這時候老毛子離倒臺還遠,可不妨礙他去探路,先從加盟國開始,說不準還能有點意想不到的收獲。 國際倒爺就是從加盟國開始的,八十年代初期在東歐攻城撥寨,幾乎是在一夜之間讓中國人占領了匈牙利,捷克,波蘭,保加利亞。 但是,地域相對狹小的東歐,滿足不了中國倒爺們的胃口,最后一看老毛子病怏怏的,八十年代中期都一擁而上,帶著大包的各種小商品去蘇聯,剛下火車,就在站臺上,攤開包裹,帶的小商品,不管是什么,呼的一下就賣光了,很多人大賺了一把,然后馬上回中國再去進貨.... 39、不安 1984年通常被認為是中國非公有制經濟的起點,活躍在中國富豪榜單上的一批人基本都是聲稱在這一年開始創業的。 但是許多人的第一桶金積累完成大部分都是在1983年,劉家兄弟在川內搞養殖搞成了百萬戶,王萬科靠倒騰玉米成了百萬戶,陳立華靠文物和香港炒飯成了百萬戶,牟大王靠倒騰山寨鐘表賺了七八萬。 剩下的靠倒賣緊俏物質的發家人,就是更不計其數了。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倒爺”。 1983年7月,義烏建造了中國最先進的小商品專業市場,上千個攤位。 在1983年前后,溫州的家庭工業有十余萬戶,從業人員40萬人,常年有十萬人奔波于全國各地,推銷產品和采購原料,有人用“四千精神”來形容這“十萬購銷大軍”的艱辛:歷經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跑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 在這些購銷員的四海奔忙和穿針引線下,樂清、蒼南等縣日漸形成了400多個商品jiāo易的集散地。 倒爺們找到了組織,商品流通流域發展的更加蓬勃,構筑出一張輻shè農村及中小城鎮的商品網絡,在物流需求的誘發下,周邊冒出數以千計的家庭工廠,最終形成“前店后廠”、“雙輪驅動”的初級產業格局。 此時中國的改革開放還沒有明晰的套路,在老百姓看來,改革開放就是倒爺、jiāo誼舞、萬元戶、包產到戶、恢復高考和鄧麗君的靡靡之音。 許多人掙錢已經掙得上癮了,要使勁摳錢,興奮勁根本停不下來,死了也要掙錢。 但是在1983年,遇上風頭,八大王、年傻子、老牟子給大家上了生動一課,在國內遭受打擊之后,許多人開始惴惴不安。 賺不到錢,讓他們比死還難受,但是很快,“倒爺”們把目光轉向了國外。 于是許多人越過邊境,東歐到處都是中國人的身影。 這是最早的一批國際倒爺,但是還是沒法跟后面的蘇聯倒爺相比。 1991年蘇聯的解體,俄羅斯的獨立,徹底為中國倒爺打開了國際大門。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就象過江之鯽,稀里嘩啦,蜂涌而出,遠到俄羅斯淘金。 可以說真正的國際倒爺這才算剛剛誕生,這批倒爺比以往任何一批倒爺來得更加猛烈,人數之大,貨物之多,地域分布之廣是以前東歐倒爺所無法相比的。 合法的,不合法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南方的,北方的,有文化的,沒文化的,半文盲的,可謂是形形色色,無所不有。 從遠東的海參崴,烏蘇里斯克,哈巴洛夫斯克,赤塔,伊爾庫茨克,到中部的新西伯利亞,葉卡捷琳堡,從首都莫斯科到波羅地海之濱的圣彼得堡,中國人無處不在,無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