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282 章
睡覺,我要不是看你學習還行,我非天天逮住著你罵。你的高數還不錯,為什么不在jiāo叉學科上想想選題,比如一類發展方程和譜的變形,壓縮型映象,這些都是需要高數解決的”。 李和聽完這話,簡直簡直差點哭了,忍不住用手摸了摸頭上的冷汗,這些都是巨型的大坑啊,哪怕你知道結論,可是沒有大量詳實的實驗數據根本沒用,也寫不出來,這就意味著自己要在實驗室呆上一兩個月,畢業前啥事都不用干了。 對于李和這樣能躺著絕對不坐著的人...... 這個坑李和萬不得已是絕不會輕易跳的,慌忙說,“真的可以自己選論文題目?“。 “當然,我還能騙你,不過你寫的題目要經過我同意才行”,真讓李和自己選題,他反而猶豫了。 李和想了想,最后一咬牙道,“我的選題是火箭pào系統發shè動力學研究”。 吳教授疑惑地說,“這個題目可大了,寫不好就是不及格,你想好了?”。 李和點點頭,這可是自己老本行,要是寫不及格,還不如直接拿塊豆腐撞死才好,直接道,“我想好了,就是這個題目,我不改了”。 李和選這個題目的同時也是彌補一下自己的遺憾,這輩子不一定有機會見到老同事,老朋友,但是不妨礙自己默默的做點貢獻。記得83年的時候,自己剛參加工作,那時候解放軍正在邊境跟越南人火箭pào對轟,總參下達了任務,開發新一代的適應戰場需要的火箭pào。 那時候他這樣的年輕新人都累得直不起腰,甚至年紀輕輕就犯了一陣子胃病,更別說五六十歲,甚至七八十歲的研究人員。 評價一種火箭彈是否先進,主要有三個指標,是shè程、精度、威力。 當時研究困難重重,不知道開了多少研究會議,最簡單的比如固體火箭彈發動機外殼,用的是從老毛子進口的無縫鋼管,內外都需要車削加工,這種鋼又硬又韌,很不好加工,急白了不少人。 一群人等于吃住都在機床旁,李和當時光棍一個,倒是無所謂,身體也能抗,可是有許多人都是拖家帶口,身體也不好,是咬著牙挺過來的,李和對這幫子人真是服氣的不得了。 這群人的苦苦堅持,才讓后來的中國火箭pào發展到極致,簡直喪心病狂,令人發指,在這個領域,中國人認第二,真沒人敢認第一。 政治課曾有這么一章,叫什么人的主觀能動xing。 粗鄙點兒解釋,就是diao絲如果努力了,也能逆襲。比如沒錢沒車沒房有爹有娘,但只要勤奮上進肯干,也未必就是喜當爹的結局。這樣的案例,在中國火箭pào身上上演了,居然把全世界的火箭pào給做了。 赤貧的小開逆推高富帥,實在想象不到。 最后許多老款火箭pào拾掇拾掇就開始出去騙銀子了,行銷全世界。 李和準備這篇論文著重火箭pào發shè動力學分析與結構輕量化研究,其實就是緊扣89式火箭pào的參數。 至于后面更先進一點的40管輪式火箭pào就不用想了,這些就涉及到了自動cāo系統,包括定向器、專用計算機、傳感器、軟件等,目前沒有這個條件。 吳教授見李和這么堅持,拿了一張表格出來,寫上了李和的名字和論文標題,然后說道,“你先開題給我看下,如果寫不下去,答題前還有機會改選題,不然就來不及了”。 李和接下來的時間段都是開始去圖書館寫論文。寫論文對一般學生來說可能需要好幾個月,否則根本寫不出什么實質xing內容。 不過對李和來說寫內容一點都沒難度,熟門熟路,反復修改了三四遍,也才用了一個星期,寫了四萬多字。 可對他最煩的就是算是整理文獻索引了,從材料論文,文獻是必不可少的。 別人寫論文都是第一搜索文獻、第二才是撰寫論文,他的寫作步驟和別人搞反了。 圖書館還是傳統的手工卡片式,找文獻期刊麻煩的很,特別是外文文獻。 不過李和在圖書館為找文獻痛苦的時候,旁邊一個語言學的哥們似乎更痛苦,兩人旁邊坐了幾天,倒是有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