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264 章
滿院的雞鴨鵝。 看到豬圈墻頭被豬拱掉了幾塊磚,又拿起瓦刀,補起了豬圈。 今年養了不少大白鵝、鴨子、母雞,加起來得有五十來只,無論是雞蛋鴨蛋還是鵝蛋,王玉蘭都把它收放在藤框里,眼下藤框里頭已經存了半框子蛋。 李和接過李梅懷里的孩子,笑著說,“這孩子好,不認生”。 李梅說,“叫楊淮挺好的,他太nǎi都說‘淮’字好,還說文化人就是不一樣。那你抱著吧,我去廚房整整,老四一個人顧不來?!?。 這里太nǎi,就是楊家老太太了,對這重孫一輩唯一的一個男孩子自然是寶貝的不得了,自從李梅進門后,好像心里的心思沒了,都不怎么生病了,整天看孩子,燒飯,都是精神的很。 楊學文洗了把手,過來把孩子接了,“這孩子抱著挺沉的,你啥時候走,我就說你比我懂的多,我那魚塘你還要幫我參謀下”。 “你從書店買書看沒有?”,李和對養殖這塊也是半吊子,只能盡提醒的義務。 “買了幾本,都是偶爾翻看,應該沒啥大問題,魚塘里我已經施了好幾千斤基肥,開春差不多,我就投魚苗”,楊學文似乎很興奮。 “你那魚塘在洼子里,那是不缺水,可就注意上游馬上要開不少豬場,還有造紙廠,很容易死魚。還有咱這發水也是經常xing的,一灌塘就跑個干凈”,李和能想到的問題就這么多了。 “魚塘堤口我打樁打的高,倒沒啥。要是發水,去了用網圍著,也沒轍”。 中午李梅燒飯,準備了一大桌子,李和把好酒都拿了出來,兄弟倆陪著楊學文喝酒。 楊學文的酒量不錯,李和是比不了的,喝到半途,自己就退下了,只剩下李隆和楊學文兩個人喝。 54、兄弟 春節親戚間來來往往,李和把兩個舅舅那邊走完,就窩在家里了。 白面饃饃,腌豆角,還有綠豆稀飯,李家的生活水平終于上了一個臺階。 早上氣氛有點重,大家端著碗,悶頭喝稀飯,沒人說話,尤其是李隆,周身都在散發著我真的很不爽,非常不爽的氣壓。 李隆啃著饃饃頭,不吭聲,情緒低落到了極點,他在想為什么陳胖子、李輝能做的事情,他就不能做。 河邊柴油機、吸沙泵的轟隆聲,時刻在刺激著他的心臟。 有時候嫉妒就是這么產生的,人不能比較。 王玉蘭說道,“那是個苦活,有啥做的,你自己地里那么多事,你還忙不過來呢,你跟他們折騰什么。想想咱現在比以前強了多少,你還有啥不知足的。你就聽你哥的,不做就是了。永強他們做他們的,你別亂摻合了“。 李隆不耐地朝王玉蘭吼了一句,“大早上讓不讓俺吃飯了,說個沒玩沒了。人家有能耐,我沒能耐就是了”。 說來說去,李隆還是也有點埋怨李和管的太寬的意思。 自打李家越過越好之后,大部分人會說李家二和怎么本事,二和怎么好,已經聽得李隆足夠煩了,現在又有外人拿他們做比較,李隆難免心里不痛快。 李隆xing子并不是開闊的,什么話喜歡擱在心里,哪怕他心里不舒坦也不會當著別人的面說出來。 李和把稀飯喝完,出了家,就在門口靠坐在樹根下,從布兜里捏了煙草,卷了一根煙了一口,望著眼前的白茫茫的雪地出神。 農村家庭都會有好幾個孩子,那時候人多象征著家大業大。一般的農村家庭都會有三四個男孩,在小時候兄弟之間的感情很好,成家立業之后農村兄弟之間總會有些摩擦,甚至會鬧翻臉。 比如家庭財產分配不均,贍養老人問題,但是這些李和自認為他們兄弟倆之間都是不存在的。 上輩子由于老三媳fu的問題,李和對李隆很少有過問,但是兄弟間的感情一直是不錯的。 李和想想重生這幾年是不是對老三管的太嚴了,一直不自覺的充當一個父親的角色,老三反而有點叛逆了。 中午的時候,李和把李隆拉到一邊直接問,“你真的想自己做點事?”。 李隆也為早上的沖動后悔,想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