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3 章
現在這么普及,當天路上人流又多,只能看到大女兒被母親落下后茫然地站立了一會兒,就隨著手中掉落在地的溜溜球跑出監控范圍的影像,再往下就查不到了。 又找了半個月,整個新京都沒有走失女童或者無名童尸的消息出現,事情的xing質就定得差不多了:孩童拐賣。 張琴為此自責不已,悲痛地哭暈過去了好幾次,連續幾個月在新京周邊各地奔走,張貼走失孩童的廣告,遠在江州的父母也趕了過來,陪伴在痛失愛女的女兒身邊。 那個時候,張琴的精神已經有些不對勁了,恍恍惚惚的,丈夫盛博瀚察覺到了,但因為部隊訓練事急,他也只能盡量抽出空來陪伴妻子,直到半年后妻子重新懷孕,一年后詩云出生,事情才有了好轉的跡象。 重新擁有了一個女兒,張琴的臉上再度綻開了笑容,但她并沒有把這個女兒當做一個全新的孩子來愛護,而是當做了大女兒的替身,她抱著這個新生的小女兒,喊著大女兒的名字“玫玫”,一喊就是七年。 由于江州人有把未出嫁的女兒喊作“meimei”的習慣,江州口音下“妹”和“玫”的發音又很相似,導致盛博瀚并沒有聽出問題,甚至覺得那會兒妻子喊大女兒“玫玫”,喊的也不是大女兒的名字,而是江州人慣用的昵稱“meimei”。 對于走失的大女兒,做父親的自然痛心,但對于小女兒,他也一樣愛護,張琴又把小女兒當做了大女兒的替身,只管對她千般寵愛,詩云就這么在雙方的嬌疼下長大,童年無憂無慮,可以說是在蜜罐子里度過的。 這樣的幸福生活一直持續到她七歲那一年。 詩云七歲那年,走失了八年的盛如玫有了消息,當年她被張琴落在大街上后的確被人拐賣了,被賣到了谷州的一個山區里,當地一戶農家買下的,為了給自己的智障兒子當童養媳。 盛如玫走失時已經開始記事,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不是這些心眼蔫壞的農民,哭鬧過幾回,被狠狠打過之后乖了,但心里一直存著逃跑的念頭,終于在12歲那年,一對商人父子進山采購,她找到機會向那對父子求救,這才逃出生天,被救離了山村。 這件事在當時造成了不小的影響,詩云永遠記得那天晚上,她吃完晚飯,被母親抱著坐在膝蓋上看電視,看到一條轉播的新聞,母親忽然情緒大變,激動地從沙發上站起來,連她被摔落在地都不顧,喜極而泣地給父親打電話。 血緣親情真的很神奇,當時的盛如玫在山村待了八年,被生活的苦難折磨得又黑又瘦,外貌上一點也看不出父母的影子,但張琴就是在電視鏡頭前看到她的第一眼時就確定了,這是她走失的大女兒。 經過親子鑒定確認無誤,盛如玫回到了闊別八年的家中,而詩云也第一次見到了她的親生jiejie。 為了不刺激到妻子,小女兒出生之后,全家人就沒有再提起過當年走失的大女兒,張琴把小女兒當成大女兒養,自然也不會去細想這個問題,所以詩云長到7歲,是完全不知道她還有這么個jiejie的。 面對全家人抱著黑瘦小女孩痛哭的場面,她感到一陣疑惑,不知道長輩們為什么會變成這樣。盛博瀚讓她叫jiejie,她也順著叫了,只是心里還是沒有實感,暈暈乎乎的。 但從此之后,張琴對她的態度就變了。 或許是為了補償大女兒那些年月的失去,又或許是大女兒被找回,她的精神終于清醒了,明白了小女兒不是大女兒的替身,她對詩云的態度以rou眼可見的速度變得冷淡起來,把滿腔關愛放到了大女兒的身上,比之前七年對詩云的呵護還要更加溺愛,仿佛要把這些年錯過的愛都彌補回來。 小孩子最能體會到大人的態度改變,詩云自然察覺到了母親的轉變,發現mama的愛正在被陌生的jiejie搶走,她開始任xing哭鬧,想就此把母親的注意力重新拉回來,但母親回應給她的永遠只有一次又一次的漠視和不耐煩。 終于有一次,母親給jiejie削蘋果,噓寒問暖,而她孤零零地坐在一邊看著,內心積郁的痛苦不滿bào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