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知青(五)
如今是73年中旬,恢復高考是在77年的冬天。也就是說他們需要在農村呆上四年多的時間,那么很多東西就不能不準備了。 她找了兩個大哥從部隊里帶回來的超級大的軍用帆布包,給自己準備了四身夏天穿的衣服,兩身春秋天穿的衣服和兩身冬天穿的棉襖,以及兩套大哥帶回來的新軍裝,還有必不可少的鞋子襪子帽子圍巾和內衣。 日常用品,她大多都帶著雙份,諸如搪瓷缸、軍用水壺、飯盒、毛巾、手電筒、臉盆和洗漱用品。女孩子擦臉用的雪花霜,扎頭發的頭繩以及月事帶,她都全帶走了。 最后,她一定會參加高考,那么高中的書籍就必不可少,她又全部整理好要帶過去。 出門在外,錢財糧票必不可少。沈雅昀平日里長輩們給的零花錢,壓歲錢很少動用都存了起來,這些年已經成了一筆不小的巨款。 溫言舒從抽屜里將錢翻了出來,一共有274塊3毛6。她忍不住咂舌,要知道在這個年代,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是27塊5。一個小孩子能有一毛錢的零花錢都算是筆巨款了,更何況是如此的多。 不過也難怪,沈家一家人都有工作,而且級別高工資高待遇好,對于最受疼愛的小女兒,給點零花錢也不算什么。 但這么多錢放在一處,她并不放心。她在內衣后面縫了個暗兜,將250塊裝了進去,余下的零頭則貼身放在褲兜里。 家里的票證就放在客廳里的案臺抽屜里,不防著人,和票證放在一起的是20塊錢的毛票。 剛剛月初,昨天才發了票證。她看了下,有四張大哥寄回來的十斤軍用糧票,部隊里待遇好,他們夫妻兩人都在部隊里,又沒有孩子,一般糧票都是用不完的,索性寄了回來。幾張零散的面值小的全國糧票,應該是父親之前軍用票證沒到的時候急著出差用淘換的。三十多張工業卷,吃國家飯的人都有的,以工資多少發,每十塊錢工資就發一張。家里每個月都發好些張,又什么都不缺,一般用不了都換給了別人。一張五市尺和兩張兩市尺的布票,一張兩斤的紅糖票,兩張一斤的白糖票。兩張一斤的油票,三張兩斤的rou票,兩張五斤的蛋票。以及各種各類的日用品票據。 她將軍用糧票都拿走了,工業卷也都拿走了,這些東西反正一個月一發,下個月還有,她去了農村可沒地方換。又拿了一張紅糖票,一張白糖票,一張油票和兩張rou票,一張蛋票。布票倒是沒拿,mama在紡織廠里,家里的衣服布料從沒缺過。日用品里拿了兩張火柴票,兩張熱水瓶票,兩張電池票,兩張月事帶票還有幾張點心票。 拿完之后她又將原本翻的散亂的各類票據收拾了一下,mama不像別人家吃一頓飯都要用稱稱好了做,她向來不太關心這些,所以一下子少了這么多票據,她一時半會兒也發現不了。 將所有東西都準備好,已經快到下午一點了,她早飯吃的晚,這會兒也不餓,索性就先出門了。 去知青辦要求下鄉插隊的事情比想象中的順利,她原本以為明天就要走了,今天再去報名應該會很難,畢竟票什么的都沒買。但沒想到她剛一說,那個登記的工作人員就將她的名字寫在了周洛文名字的邊上,這意味著他們將會分在一個地方一個村子。 溫言舒這才松了口氣,臉上笑意妍妍。 身后的工作人員又囑咐她明天早上七點的列車,要早點過來之類的話。 她認真道謝后才走了出去。 她家與知青辦在一條街上,周洛文家則隔了一條街,離的也不遠,只是沒打過交道。 夏天午后的陽光還是很大的,街道上沒幾個人。 陰涼處有個推著自行車用厚棉襖裹著木箱子賣冰棍的,她向來不愛委屈自己,掏了一毛錢買了個貴的奶油味的。 一邊吃著,一邊蹦蹦跳跳的往周洛文家走去。 與沈家住的居民樓不同,周家是一處獨棟的院子,地方很大。 周家應該已經得到消息,知道過幾天會有紅衛兵來抄家,畢竟周洛文明天就要走。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在家里商討事情? 溫言舒在周家門前停下了腳步,不知道她此行來會否打擾到別人。 對了,她記得周家是有個后門的。周洛文的房間就在后門跟前,離前院有點遠,據說是他當時為了潛心讀書搬過來的。 后門虛掩著,她輕輕一推,門就開了。 離的老遠,她就看見不遠處一間屋子窗戶打開了,一個少年坐在桌前臉上帶著愁容,雙眼飄忽,不知在想著什么。 —————————————— 啦啦啦,男女主馬上就要見面啦! 這次男主是一個面上溫和斯文實際上很冷漠疏離的男人。 不知道自己會刻畫成什么樣子,想想還有點小期待呢。 求小可愛們給我投珍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