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知青(三)珍珠滿300加更
而原主就是周洛文的初戀,他心底里永遠最惦念的人,沈雅昀。 要說原主,她的家境非常的好,她爺爺是抗日老革命,她是根正苗紅的紅三代。爺爺此時雖然已經退下了,但在各方面都還是能說的上話。她父親從政,現今已是海市的副市長,母親則是紡織廠的廠長。 沈家夫妻共生育了四個子女,其中沈雅昀不僅是老幺而且還是唯一的女孩兒,家里父母長輩都非常疼愛她,幾個哥哥也謙讓著她。 在這個物資緊缺的年代,沈雅昀愣是沒吃到一點苦。但即便是嬌生慣養著長大,她的性格也一點兒也不驕縱,反而十分的溫和嬌俏。 沈雅昀和周洛文是高中同班同學,家里離得也比較近,平日里放學總是走在前后腳。她由于長得實在漂亮,偶爾會有小混混出言調戲,這個時候,周洛文總會冷聲打斷。久而久之,沈雅昀對他也漸漸升起了好感。 隨著她的觀察,她發現周洛文是一個表面非常斯文溫和,實際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一個人。她不動聲色的接近了他,一點一點的俘獲了他的心。 高二暑假的時候周洛文向她表白了,沈雅昀羞答答的答應了,之后二人便悄悄地處起了對象。 轉折發生在高三那年的暑假,那個時候高考已經停止了,應屆畢業生無法進入大學,也無法被安排工作。除非自己找到工作或者頂替父母的工作崗位,才能留在城里,否則只能被知青辦和街道辦安排下鄉插隊。 沈家四個孩子,沈大哥比她大十歲,大學畢業后從了軍,一直在部隊里打拼,沒攤上下鄉插隊這攤渾水。沈二哥比她大八歲,將好趕上了最后一屆高考,考上了大學,出來后在政府工作。沈三哥比她大四歲,他就比較倒霉了,69年那一屆的中學畢業生全部被強制性的下鄉插隊了,而且去的是邊疆農村。 到了沈雅昀這里已經不強制性的下鄉插隊了,每家每戶至少必須有一個人下鄉就行了,這就意味著她不需要下鄉受苦了。 沈母早就在紡織廠給女兒留了一個位置,等她畢業后就可以工作了。沈雅昀也是這樣想的,她以前從來沒想過要下鄉,能留在城里當然是最好了。她甚至另托了關系給對象周洛文也找了份工作,讓他留在城里。 可是等到她歡歡喜喜的去告訴他的時候,卻發現他家早已人去樓空,周洛文早已沒了蹤跡。聽街坊鄰里說,周洛文家里被紅衛兵抄家了,他自己在前一天登上了知青列車,具體去了哪里,卻是概不知曉。 心愛的人走了卻從沒和她說過一聲,她自然是傷心的,但傷心之余,卻不免掛念起了他,沈雅昀開始托人打探他的消息。 這會兒,沈家夫妻已經知道了他們私下里處了對象。對于周洛文這個人,他們無法評價,畢竟沒見過面。但就他的家庭成分而言,他是個黑五類子女,未來幾乎沒有盼頭。他們是如何也不會將嬌養多年,優秀至極的女兒嫁給這樣一個不僅沒有前途,連女兒都未必能養活得起,而且可能還會招來禍災的人的。 因此,在沈雅昀尋找周洛文的這件事情上,沈家父母多方進行了阻撓。不說在別的地方,在海市,他們的話語權還是足夠有力的。等到她再次有了周洛文的消息,已經是大半年之后了。 在有了他消息的當天,沈雅昀就孤身一人踏上了列車。在路上,她一直在想,等她找到他就會陪著他留在那里當知青?;蛘邞┣蟾赣H動用關系,將他調回城里去。 想象很美好,但是現實給了她一個重重的巴掌。 她在縣城休息的時候,遇上了從鄉下前來趕集的一個同班同學。同學告訴她,周洛文兩個月前在鄉下和一個村姑結了婚。沈雅昀當時大受打擊,但她心里對周洛文還是信任的。她沒有片面的相信了同學的話,而是跟隨著她去了大河村。 在那里,她又無數次地確認了周洛文確實已經結了婚了。并且她親眼看見他和那個女人共同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和諧而又自然,儼然是一對新婚夫妻該有的生活。 沈雅昀瞬間萬念俱灰,渾渾噩噩的回了海市。她一度憔悴消瘦的不成樣子,過了大半年才緩過來勁兒。沒過多久她就經人介紹和一個高中時期就暗戀她的男孩子相親了,兩人觀感都還好,她就可無可有的應下了。又處了幾個月,就結婚了。 男孩長相家境各方面都很好,而且婚后對她也是極好。但她心里面從始至終都只有那一個人,對于丈夫她有夫妻的責任,妻子的義務以及親情,但卻唯獨沒有愛情。 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沈雅昀夫婦也全力備戰高考,成績下來的時候,丈夫落榜了,而她卻得常所愿的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她以為在這些年安逸的生活里,她早已漸漸淡忘了生命中留有深刻印象的那個他了??稍诟咧型瑢W不經意的提到,他也同她考上了同一所大學后,她的心里又起了波瀾。 她又升起了一種沖動。他們已經互相有了各自的家庭,她不會做什么越矩的事。但她想站到他的面前,親口問一問當年他為什么要不告而別,為什么要背叛她和別人結婚。 可沒想到這一個簡單的問題她卻再也沒能問出口。 沈雅昀到最后還是忘不了周洛文。 她的心愿也很簡單,這一次她絕對不要再錯過他了。 —————————————— 這一篇內容交待前情比較長哈。 我考慮到這種題材的小說小可愛們可能不會了解很多,所以光是劇情介紹就花了三章的內容,后面也會零零散散的介紹這個年代的特色,穿插在主人公的愛情之間。 蠢作者會盡力將文文寫好的! 愛我的話就給個小珍珠吧!